[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世界地质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世界地质
 
2016年 35卷 2期
刊出日期:2016-06-25

论文
   
论文
283 纪政, 葛文春, 杨浩, 田德欣, 张彦龙, 陈会军
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

通过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全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和锆石 Lu-Hf 同位素资料,探讨了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等方面问题。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分别由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LA-ICP- MS 锆石 U- Pb 定年结果表明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其年龄分别为143 Ma 和141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均为高钾钙碱性的 I 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区。上述两岩体的锆石 ε Hf (t) 值为正值 (分别为 4. 9 ~ 9. 3 和 2. 1 ~ 8. 1),具较年轻的二阶段 Hf 模式年龄 (t DM2 = 598 ~ 882 Ma,676 ~ 1 062 Ma),暗示其源于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三道桥和桑多尔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

2016 Vol. 35 (2): 283-296 [摘要] ( 831 ) [HTML 1KB] [PDF 2888KB] ( 2575 )
297 李森林, 陈跃军, 李云峰, 王雄, 李勇, 吴国学
黑河新生地区中侏罗世花岗质岩石锆石U-Pb 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黑河新生地区西古兰河以北二长花岗岩的 LA- ICP- MS 锆石 U- Pb 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 ((163. 8 ±1) Ma)。这些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 I 型花岗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Th) 和亏损高场强元素 (Zr、Hf、Nb、Ta),元素 Sr 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表明其原始岩浆起源于地壳火成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资料同时代火成岩的组合特征和古太平洋板块的构造演化,认为该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而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山后的伸展环境。

2016 Vol. 35 (2): 297-308 [摘要] ( 855 ) [HTML 1KB] [PDF 2764KB] ( 2387 )
309 孙如江, 孙德有, 苟军, 王广婷, 杨东光, 李旭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对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新林镇附近的侵入岩进行了锆石 U-Pb 年龄测定、Lu-Hf 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 141. 1 ~123. 8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高硅较富铝贫镁,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 具有中等- -弱负 Eu 异常 (δEu = 0. 53 ~0. 72),轻重稀土分异比较明显 [(La/Yb) N =12. 42 ~25. 38] ; 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Th、 U 和 LREE,高场强元素 Ti、Nb、Ta、P 和 HREE 表现出亏损。新林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具有高 Sr、低 Yb 及低 Y 的特征,且相对富 K,属于 C 型埃达克岩,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Lu-Hf 同位素研究显示其 ε Hf (t) 为2. 1 ~6. 2,二阶段模式年龄 (T DM2 ) 为1 025 ~786 Ma,认为其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

2016 Vol. 35 (2): 309-323 [摘要] ( 682 ) [HTML 1KB] [PDF 3421KB] ( 2546 )
324 赵世峰, 汪长生, 孙景贵, 祝浚泉, 古阿雷, 王忠禹, 赵克强, 明珠
大兴安岭小莫尔可地区碱长花岗岩的锆石 U-Pb 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笔者研究了小莫尔可地区碱长花岗岩的锆石 LA-ICP-MS U-Pb 测年结果及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样品中的锆石多呈半自形晶,具有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 Th/U 比值 (0. 38 ~0. 68),揭示其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该区碱长花岗岩形成于早石炭世 ( (348. 9 ± 2. 1)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体主量元素具有高硅 (SiO 2 = 75. 78% ~ 77. 01%)、富钾 (K2O =4. 58% ~4. 76%)、贫铝 (Al2O3 =11. 80% ~12. 37%)、贫钙 (CaO =0. 28% ~0. 31%)、低镁 (MgO =0. 05% ~0. 09%) 的特征; 微量元素具有亏损 Ba、Sr、P、Ti 等元素,富集 Rb、Th、U、K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 稀土元素呈现 Eu 负异常明显、轻稀土元素轻度富集的 “海鸥”式分配,具有典型的 A 型花岗岩特征。通过 Eby 的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进一步判别其为 A2 型花岗岩,代表其形成于碰撞伸展的转换过程之中。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其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体系有关。

2016 Vol. 35 (2): 324-347 [摘要] ( 770 ) [HTML 1KB] [PDF 2968KB] ( 2405 )
336 王浩, 李碧乐, 彭勃, 王硕, 靳皇玉, 聂立军
吉林临江迎门岔铜 (钼) 矿花岗闪长斑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LA-ICP-MS 锆石 U-Pb 测年得出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 (168 ±1) Ma (中侏罗世),属燕山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为准铝质- -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 Ba、K、 Sr,亏损 Nb、Ta、P、Ti,δEu 异常不明显,属 I 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同时代火成岩构造演化背景,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下的火山弧环境。

2016 Vol. 35 (2): 336-347 [摘要] ( 676 ) [HTML 1KB] [PDF 2749KB] ( 2433 )
348 颜雷雷, 孙丰月, 马志通, 王逎宸, 赵超, 李飞达
吉林省临江市小湖闪长玢岩体锆石 U-Pb 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对小湖闪长玢岩进行了锆石 LA-ICP-MS U-Pb 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年龄为 211 ~214 Ma,加权年平均龄值为 (212. 8 ± 1) Ma,表明岩浆属于晚三叠世。依据 TiO2 -Zr/ P2O5 、P2O5-Zr 及 SiO2 -K 2O 图解,判断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 值为 1. 25 ~ 1. 57,为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如 K、Rb、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 (如 Nb、Ta、P、Ti)。高 Mg # 值 (51. 74 ~52. 56,平均为 52. 17)、Nb/Ta 比值 (13. 52 ~ 16. 00)、Rb/Sr 比值 (0.13 ~ 0.18)、Th/Nb 比值 (0. 34 ~0. 37) 及 Ba/La 比值 (12. 39 ~15. 83),显示出此岩体具有壳幔混合特点。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岩石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的造山拉张环境。

2016 Vol. 35 (2): 348-356 [摘要] ( 637 ) [HTML 1KB] [PDF 0KB] ( 741 )
357 王阳, 马瑞, 和钟铧, 陈飞, 隋佳轩, 高博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佳疙瘩组地质特征及锆石年代学研究

通过对塔尔气地区佳疙瘩组的岩石学、构造、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等特征的研究,对该组岩石的变形特征、构造背景及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出露的佳疙瘩组以二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片岩及石英岩为主,变质矿物组合为: 石英 + 角闪石 + 黑云母 + 斜长石,变质程度相当于绿片岩相。锆石 LA-ICP-MS U-Pb 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应为晚奥陶世晚期,原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后期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 第一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形成北东向展布的构造线; 第二期变形应力场为近南北向挤压,形成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线方向,时代可能为早石炭世之后。

2016 Vol. 35 (2): 357-369 [摘要] ( 480 ) [HTML 1KB] [PDF 5529KB] ( 2325 )
370 王璐, 赵庆英, 李鹏川, 李子昊, 邱士龙, 田子龙
内蒙古巴林右旗东梁岩体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对内蒙古巴林右旗东梁岩体进行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东梁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加权平均年龄为 (251. 9 ± 4. 4) Ma,指示东梁岩体形成于早三叠世。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富硅、铝、钠,贫镁、钾,A/CNK =0. 98 ~1. 11,属于钙碱性准铝质- - 弱过铝质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不具 Eu 和 Ce 异常,具有高 Sr、低 Y、低 Yb 的特征,属于埃达克岩。结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认为东梁岩体的岩浆可能来源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拼合所导致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

2016 Vol. 35 (2): 370-386 [摘要] ( 842 ) [HTML 1KB] [PDF 1782KB] ( 2252 )
378 杨占兴, 王彬娜
辽宁瓦房店 30 号金伯利岩管地球化学特征及金刚石矿床成因

对瓦房店地区 30 号金伯利岩管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矿地质条件等研究认为,30 号岩管金伯利岩岩浆来源于深部地幔,部分遭到壳源混染,碳来源于深源,属于富含碱性组分正常系列超基性岩; 岩管中金伯利岩 SiO 2 、MgO 含量较低,而 CaO、CO 2 含量较高; 微量元素含量与地幔中石榴二辉橄榄岩微量元素含量相似; 矿床形成于晚古生代; 郯庐断裂为导矿构造,金伯利岩浆在北东东向和东西向断裂交汇处侵入成矿,岩管是由爆发与侵入交替作用形成。

2016 Vol. 35 (2): 378-386 [摘要] ( 758 ) [HTML 1KB] [PDF 905KB] ( 2455 )
387 王予, 薛林福, 彭冲, 马燕妮
鞍山—本溪地区太古宙结晶基底埋深

利用鞍山—本溪地区 1∶ 20 万重力资料及航磁资料、钻孔数据,结合实测岩石密度数据,采用地质剖面约束下的二维人机交互反演方法,完成了 14 条剖面的深部地质结构反演,确定了太古宙结晶基底的埋深。鞍山—本溪地区结晶基底的最大埋深约为 4 500 m,在下辽河盆地埋深最大; 埋深较浅的地区主要位于本溪市以南地区。推测在田师付镇和平顶山镇以南可能存在隐伏铁矿。

2016 Vol. 35 (2): 387-394 [摘要] ( 787 ) [HTML 1KB] [PDF 2760KB] ( 2585 )
395 胡孝清, 郗爱华, 向雷, 谢官志, 肖嗣禹, 孙鸿儒, 石桂鹏
四川攀枝花含矿辉长岩地球化学及成矿意义

选择四川攀枝花含矿辉长岩和不含矿玄武岩进行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矿辉长岩属于过铝质钙碱性岩,富 Ti; 玄武岩属于偏铝质钙碱性岩,高 Mg、低 Ti。微量、稀土元素差别明显,含矿辉长岩稀土总量低,表现为 Eu 正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一般; 不含矿玄武岩稀土总量高,表现为 Eu 元素轻微的正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与原始地幔相比,玄武岩不相容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特别是 Rb、Ba、Th、Nb、La、Ce、Sr 等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多达 50 ~ 100 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查明攀枝花含矿辉长岩与二滩玄武岩可能源于富集地幔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且在后期演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混染了壳源物质。笔者认为,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壳源物质的混染和挥发性组分的保留,可能是侵入体能够形成钒钛磁铁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

2016 Vol. 35 (2): 395-402 [摘要] ( 740 ) [HTML 1KB] [PDF 2354KB] ( 2278 )
403 汪爱鸿, 张春蕾, 和钟铧, 隋振民, 马瑞, 杨德明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中酸性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对塔尔气地区中酸性脉岩的地质特征、锆石 U- -Pb 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该地区中酸性脉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锆石 U- -Pb 测年结果表明,这些中酸性脉岩形成于早白垩世 141. 4 ~136. 0 Ma 和 136. 5 ~ 126. 4 Ma 两个阶段。其中中性脉岩具有中硅、富碱、准铝质 (A/CNK =0. 80 ~0. 92) 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无 Eu 负异常; 而酸性脉岩则表现出高硅、富碱、弱过铝质 (A/CNK =1. 03 ~1. 24) 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大多具有明显的 Eu 负异常。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塔尔气地区中性脉岩与酸性脉岩可能为两次岩浆事件的产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

2016 Vol. 35 (2): 403-417 [摘要] ( 576 ) [HTML 1KB] [PDF 6462KB] ( 2031 )
418 蔡文艳, 付丽娟, 权鸿雁, 李文, 韩屹, 王可勇, 张雪冰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布金黑铅锌矿床Ⅱ号矿脉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布金黑铅锌矿床为典型的中温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于寿山沟组下段的变质砂板岩之中,其中 II 号矿脉是该矿床主要的工业矿体,总体呈近 EW 向展布。通过矿区地质、矿化特征、磁法测量及 OPIS 计算机模拟,指出在断裂构造 EW 与 NE 方向转变的地带易成矿,且矿化体具有高极化率、高磁化率、高厚度和高品位特征。磁异常图表现为呈近东西向线性分布的磁异常水平一阶 90°、135°导数等值线与近 EW 向断裂相对应,异常梯度大的区域对应断裂构造方向改变地带。OPIS 预测图表明矿体的位置对应数据的高值的中心部位、中心部位附近,或位于断裂面距离变化较陡部位。据此,圈定了Ⅰ、Ⅱ、Ⅲ、Ⅳ四处外围找矿靶区及Ⅱ-1、Ⅱ-2、Ⅱ-3 三处深部找矿靶区,其中Ⅱ-2 靶区已被验证。

2016 Vol. 35 (2): 418-428 [摘要] ( 576 ) [HTML 1KB] [PDF 6462KB] ( 2090 )
429 邵学峰
内蒙古塔源—头道桥拼合带西南段迈罕特乌拉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对塔源—头道桥拼合带西南段迈罕特乌拉地区分布的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该蛇绿岩由底至顶主要为变质辉长岩、具枕状构造的玄武质熔岩及红褐色远洋沉积盖层富硅质板岩,各岩性段间均呈断层接触。其火成岩部分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低 K 高 Al,强不相容元素 Rb、 Ba、Th、K、Pb、Hf 的强烈富集和高场强元素 Ta、P 的明显亏损, 与具 E- - MORB 特征的新林—嘎仙— 吉峰蛇绿混杂岩有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同期、同构造背景的产物,该蛇绿岩源区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与少量富集地幔混合形成。通过构造环境判断,该蛇绿岩为典型的过渡型 SSZ 型蛇绿岩。通过横向对比大兴安岭北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恢复了该造山过程部分 Wilson 旋回,认为额尔古纳与兴安微板块沿塔源—头道桥一带拼合,闭合时代为寒武系芙蓉统江山阶。

2016 Vol. 35 (2): 429-440 [摘要] ( 858 ) [HTML 1KB] [PDF 4708KB] ( 2623 )
441 刘东星, 刘养杰
南秦岭佛坪麻粒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采用电子探针、红外光谱和全岩化学分析方法,对佛坪麻粒岩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麻粒岩以酸性岩为主,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石榴子石、紫苏辉石及少量的黑云母和钙质角闪石。岩石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强烈的 Nb、 Ta 负异常,表明源岩在成因上与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结合区域地质和测年资料,我们认为佛坪麻粒岩源岩的形成与勉略古洋壳向南秦岭地块之下的俯冲有关,是中—晚三叠世南秦岭与扬子地块的陆- - 陆碰撞所导致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

2016 Vol. 35 (2): 441-449 [摘要] ( 482 ) [HTML 1KB] [PDF 3555KB] ( 2182 )
450 王春光, 孙丰月, 孙国胜, 孙九达, 战乃臣, 晋瑞香
内蒙古翁牛特旗荷尔勿苏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成因

荷尔勿苏铅锌矿床发育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侧、翁牛特旗少郎河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闪长玢岩等; 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属热液脉型铅锌矿床。矿化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交代作用阶段和晚期裂隙充填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其温度、盐度和压力等逐渐降低,具有中低温 (170℃ ~316℃)、低盐度 (1. 2% ~3. 7%NaCleqv) 的特点,成矿压力为11. 83 ~24. 30 MPa; 稳定同位素碳、氢、氧证据显示了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两部分组成的混合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荷尔勿苏铅锌矿床成矿物质为深源岩浆在构造活动时期再次活化,与下地壳及赋矿围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并在断裂构造有利位置富集成矿。荷尔勿苏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2016 Vol. 35 (2): 450-469 [摘要] ( 639 ) [HTML 1KB] [PDF 2046KB] ( 2220 )
458 付秋林, 张兴洲, 曾振, 蒲建彬
富锦隆起泥盆系与变质基底角度不整合关系的发现及构造意义

为了解富锦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了佳木斯地块东北部富锦隆起地区一套含砾粗砂岩- -石英砂与花岗片麻岩不整合面。LA-ICP-MS 锆石 U-Pb 年代学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 495 ±5 Ma,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均 >480 Ma,其中以 480 ~520 Ma 的年龄组为主体,并含有少量年龄 >800 Ma 的锆石。角度不整合及年代学证据充分表明,富锦隆起是佳木斯地块的组成部分。鉴于佳木斯地块缺失奥陶纪—志留纪沉积,推测这套含砾粗砂岩-石英砂岩的形成时代为泥盆纪。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佳木斯地块的变质结晶基底形成后,经历了长期的隆升剥蚀,到早泥盆世,其东部整体转为被动大陆边缘。

2016 Vol. 35 (2): 458-469 [摘要] ( 792 ) [HTML 1KB] [PDF 4459KB] ( 2295 )
470 吕东美, 柳蓉, 连晓亮, 朱建伟, 林波, 陈敬武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二段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

岩性油气藏是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其中双阳组是莫里青油田勘探主要目的层。通过分析岩芯、录井、测井及试油测试资料,双二段由上至下可以分为 5 个砂组,各个砂组均主要发育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缘同生断裂控制下的靠山凹陷附近。同时,莫里青断陷发育较厚的暗色泥岩,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好烃源岩的标准。双二段各个砂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在剖面上主要呈 “泥包砂”特征,其近烃源岩分布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小而肥的透镜状砂体油气藏。试油结果表明,产油量大于 1 t/d 的井 80% 分布在双二段的四砂组,是双二段主要油气产层。该岩性油气藏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靠山凹陷的伊 22 和伊 39 两个井区附近的水下扇砂体中。

2016 Vol. 35 (2): 470-479 [摘要] ( 644 ) [HTML 1KB] [PDF 4126KB] ( 2218 )
480 朴勇信, 刘长利, 朱建伟, 李烨
梨树断陷双龙地区火山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双龙地区白垩系火石岭组发育中心式和裂隙式两种喷发型火山,其在发育规模、油气成藏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心式喷发型火山活动剧烈,持续时间长,火山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岩性从基性火山岩逐渐向中性火山岩转变; 裂隙式喷发型火山活动弱,持续时间短,火山岩分布面积小,厚度薄,岩性主要为中性火山岩。中心式喷发型火山与湖盆水体相邻,形成火山-湖泊沉积环境,火山岩、砂砾岩、深湖-半深湖泥岩交替沉积,使得中心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的火石岭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条件,并形成自生自储型生储盖组合方式; 裂隙式喷发型火山远离湖盆水体,火山岩的分布与深湖相泥岩没有直接接触,加之储层物性差,因此裂隙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的火石岭组油气成藏条件差。通过对研究区钻井、试油、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西部中心式喷发型火山发育区是火石岭组有利的勘探区域,其烃源岩为深湖- -半深湖泥岩,储集体包括火山碎屑岩、砂砾岩和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和孔隙。

2016 Vol. 35 (2): 480-486 [摘要] ( 712 ) [HTML 1KB] [PDF 3780KB] ( 2071 )
487 宋青磊, 刘招君, 胡菲, 谢文泉, 宋朔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油页岩品质特征及意义

松辽盆地扶余—长春岭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发育多层油页岩,油页岩颜色主要为棕褐色和灰黑色,发育水平层理和块状层理,揭示其沉积于半深湖- - 深湖环境。通过系统取样、测试和分析表明: 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等含油率、中发热量、高灰分及低硫油页岩。总有机碳 (TOC) 测试结果为 4. 87% ~19. 90%,平均为 7. 88%,表明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 通过岩石热解参数分析,研究区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型次之; 结合最大热解峰顶温度 T max (℃) 的变化范围为 437℃ ~ 449℃,指示出研究区的油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处在未熟- - 低熟阶段。对研究区油页岩的厚度及含油率展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 研究区②号和③号矿层油页岩厚度最大,连续性最好,ZK0809 井和 ZK3201 井区油页岩累计厚度较大,而 SY9 井区油页岩含油率最高。

2016 Vol. 35 (2): 487-494 [摘要] ( 704 ) [HTML 1KB] [PDF 2062KB] ( 2229 )
495 姜岩, 薛林福, 祝铭, 刘文玉
辽宁东部寒岭—偏岭断裂带深部地质特征

通过对 4 条高精度重力、高精度磁测和 MT 实测非震地球物理综合剖面的处理解释,结合已有区域地球物理及野外地质研究,对辽宁东部寒岭—偏岭断裂带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航磁异常上延结果,认为该断裂为左旋走滑断裂,其最大错断距离约 53 km。布格重力异常上延结果表明,与寒岭 —偏岭断裂带相关的次级断裂切割深度小,主要发育在沉积盖层中。四条非震综合物探剖面处理解释结果表明,寒岭—偏岭断裂带在不同地段的深部地质产状不同,断裂带西段深部倾向为 N,视倾角约为 65°; 断裂带中段深部倾向 NW,视倾角约为 60°; 断裂带北段深部倾向 NW 或 SE,具有摆动特征,视倾角变化较大,约为 35° ~50°。

2016 Vol. 35 (2): 495-502 [摘要] ( 718 ) [HTML 1KB] [PDF 4576KB] ( 2607 )
503 陈祥忠, 姚军
逆冲推覆带储层波阻抗反演方法研究

由于在逆冲推覆带上主要发育逆冲断层,其上下盘层位重叠严重、由根部至顶部倾角变化大,影响储层建模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资料,利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实现逆冲推覆带的储层预测与评价。波阻抗反演的关键步骤是初始波阻抗模型的建立。通过上下盘分开、将断层转换为层位并与地层层位相融合的建模方法,有效提高了逆冲推覆带初始波阻抗模型的精度; 采用上、下盘分开反演方案进行波阻抗反演; 利用体融合的方法完成波阻抗反演。经已钻井验证,运用该方法进行的波阻抗反演准确度较高,为逆冲推覆带储层预测和目标评价奠定基础。

2016 Vol. 35 (2): 503-509 [摘要] ( 497 ) [HTML 1KB] [PDF 3843KB] ( 3328 )
510 王红菲, 江玉龙, 陆哲昆, 王祝文
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测井岩性识别方法与应用

采用基于 K-means 聚类算法的 RBF 神经网络法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成岩岩性进行识别。综合利用自然伽马、补偿中子、声波时差、密度与电阻率的实际测井资料,建立火成岩岩性识别的基础RBF 神经网络。选取有岩芯和岩屑记录的若干井次试验验证,该方法清楚地识别出了玄武岩、粗面岩等 6 种火成岩,识别准确率平均可达 70%以上。

2016 Vol. 35 (2): 510-525 [摘要] ( 570 ) [HTML 1KB] [PDF 1971KB] ( 2262 )
517 周岩, 韩立国, 于江龙, 孙慧秋, 张盼
稀疏反演求解基追踪降噪问题的地震谱分解方法

谱分解描述为一线性反演问题,由于该问题欠定性,需使用稀疏反演算法,然后将该问题转化为基追踪降噪问题 (BPDN),引入谱投影梯度 (SPGL1) 稀疏反演算法提高反演谱分解 (ISD) 分辨率,并进一步研究其潜在优势。结果表明: 基于基追踪降噪问题的反演谱分解方法 (ISD - BPDN) 在烃类检测中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分层更准确,精细地指示了烃类的存在。

2016 Vol. 35 (2): 517-525 [摘要] ( 502 ) [HTML 1KB] [PDF 1711KB] ( 2422 )
526 邹旭, 解国爱, 张庆龙, 李永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CSAMT) 在安庆铜矿乌珠尖探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CSAMT) 资料与构造解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月山—黄土山背斜的构造形态,并绘制闪长岩岩体和月山组地层顶面等高线图。通过对比分析乌珠尖探区与邻区的 CSAMT 剖面特征,对乌珠尖勘探区的 CSAMT 剖面进行重新解释,提出该区有利的勘探部位。研究表明: ①月山地区 CSAMT 剖面低阻带内没有矿体,高阻背景下的 “V”型低阻异常带和陡降带是有利的成矿部位; ②乌珠尖西南部是有利的勘探区块,并在该区预测了 2 个有利勘探钻孔; ③乌珠尖探区与朱冲矿区位于月山—黄土山背斜倾伏端的两翼,在构造部位和成矿条件上具有相似性,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2016 Vol. 35 (2): 526-535 [摘要] ( 832 ) [HTML 1KB] [PDF 4161KB] ( 2685 )
536 于晨霞, 韩立国, 巩向博, 许德鑫
起伏地表地震波场定向照明方法

基于惠更斯- - 菲涅尔原理和组合震源理论,提出了起伏地表情况下地震波场定向照明分析方法。该方法根据地表起伏形态和给定的照明方向进行坐标系变换,在新坐标系中计算组合震源的激发延时并模拟起伏地表定向的地震波场,从而得出地震波场源- -检定向照明度。简单的二维起伏速度模型和起伏的 Marmousi 模型数值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表明通过坐标变换进行地震波场定向照明分析在地表起伏的勘探区域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可以用来分析地下复杂构造对照明能量分布的贡献。

2016 Vol. 35 (2): 536-542 [摘要] ( 606 ) [HTML 1KB] [PDF 2265KB] ( 2862 )
543 姜宇航, 刘财, 宋超, 高月, 鹿琪
基于 SVD 的叠后地震资料随机噪声分离方法

笔者提出基于 SVD 的叠后地震资料随机噪声分离方法,在地震剖面的同相轴水平或接近水平时可以有效地分离出地震剖面中的随机噪声,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为了说明 SVD 随机噪声分离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建立模型试验,在合成地震记录中加入随机噪声,之后进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分别用 SVD 方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层阈值方法对加入随机噪声的合成记录和加入随机噪声的实际资料进行随机噪声分离处理。对比发现,SVD 随机噪声分离方法相比于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层阈值方法更加有效且高效。

2016 Vol. 35 (2): 543-548 [摘要] ( 683 ) [HTML 1KB] [PDF 4377KB] ( 2374 )
549 孙怀军, 李连营, 刘承磊
Processing Modflow 在基坑疏干抽排水中的应用

以天津某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 Processing Modflow 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地下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模拟了基坑疏干抽排水在完成支护、止水帷幕施工条件下其周边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实时变化: 即由于疏干抽排水引起的基坑周边约 80 m 内地下水水位降幅在 0. 90 ~ 82. 15 cm 之间,约 80 m 内地面沉降量在 0. 001 ~26. 21 mm 之间。模拟结果与后期监测数据吻合较好,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降水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016 Vol. 35 (2): 549-558 [摘要] ( 741 ) [HTML 1KB] [PDF 3353KB] ( 2380 )
559 李鹏飞, 徐佩华, 韩婧, 吕晋志
坝基二维渗流场的大尺寸物理模型试验

利用大尺寸砂槽试验模型模拟了坝基二维渗流全过程,并着重分析了坝基二维渗流场的变化情况。模型槽内土样渗透变形破坏后,取不同区域土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根据渗透变形试验所获得的参数,运用 GeoStudio 2007 软件对坝基渗流场进行数值分析,所得渗流场分布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说明该二维渗流场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较为合理。结果表明,渗透破坏主要发生在坝体下渗透路径较短的区域内,而坝基上下游基本未产生渗透变形; 产生渗透破坏后,渗流路径发生较大改变,导致渗透破坏区域渗流量大幅增加,加速坝基破坏进程。

2016 Vol. 35 (2): 559-566 [摘要] ( 621 ) [HTML 1KB] [PDF 3422KB] ( 2230 )
567 卢立吉, 王凤艳, 王明常, 李启源
基于误差理论的产状测量精度评定

以边坡为研究对象,针对基于罗盘、免棱镜全站仪、激光测距仪、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 5 种产状测量方法,采用误差理论进行产状测量精度评定。研究表明,罗盘产状测量的倾向、倾角中误差分别为 ±4°和 ±3°,其精度评定既可以提高对罗盘产状测量精度的认识,也可为其他 4 种非接触类产状测量方法的精度评定提供验算数据。利用罗盘只能进行高陡边坡下部结构面的产状测量,测量范围有限且高耗低效; 非接触类产状测量方法则可以解决人员难以到达的高陡边坡上部结构面的产状测量问题。其中,三维激光扫描和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取边坡岩体大量随机结构面上的产状信息,为基于随机动力学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2016 Vol. 35 (2): 567-574 [摘要] ( 676 ) [HTML 1KB] [PDF 634KB] ( 2219 )
575 张小筱, 陈洵洪, 米海存, 刘睿翀
气动试验法测定渗透系数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竖管法测定沉积物渗透系数的原理,设计一种以空气作为流体测定沉积物渗透率的试验方法—气动试验法,将沉积物的空气渗透率 (k a ) 转换成用水当做流体时测定的渗透系数 (K w )。利用气动试验法和竖管法分别测定 3 组沙漠砂样和 7 组河漫滩砂样的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气动试验法测定沉积物的渗透系数可行,与竖管法相比更加方便、快捷,可以解决竖管法耗水、耗时的局限性,可应用于干旱- - 半干旱地区野外沉积物渗透系数的测定。

2016 Vol. 35 (2): 575-579 [摘要] ( 487 ) [HTML 1KB] [PDF 337KB] ( 2115 )
580 张玉辰, 陈晓冬, 王蕤, 尹畅
相关成像技术在浅层地温测量中的应用

在浅层地温测量中,为了减小背景场干扰,采用梯度数据的采集方式,对理论模型以及野外某地的地温数据进行相关成像处理,结果显示出的温度异常体的位置和深度与实际异常体接近,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相关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浅层地温测量的数据处理当中。

2016 Vol. 35 (2): 580-585 [摘要] ( 789 ) [HTML 1KB] [PDF 2113KB] ( 2298 )
586 郝立波, 田密, 赵新运, 王通, 李宏姣, 万洪祥
利用黏土矿物计算背景值评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综合考虑样品性质及粒度的影响,提出利用黏土矿物计算背景值的方法。实例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剖面不同深度样品的背景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将实测值与背景值之比视为富集因子,发现 As、 Cr、Cu 在剖面的中下部弱富集; Pb 在剖面中部弱富集; Zn 与 Cd 在剖面的不同位置的富集程度变化较大,在中部显著富集,表层及底部中度富集。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粒度和样品性质的影响,并且可以计算出不同位置样品的背景值,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2016 Vol. 35 (2): 586-592 [摘要] ( 669 ) [HTML 1KB] [PDF 1659KB] ( 2087 )
593 梁硕, 李月芬, 汤洁, 王月娇, 李晴宇
吉林西部土壤铁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

对吉林西部三个主要农牧区 (洮南市、通榆县和乾安县) 50 个表层土样进行测试,探究其土壤铁形态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其土壤铁形态的含量分布为: 残渣态铁 (A) > 铁锰结合态铁 (B) > 腐植酸结合态铁 (C) > 碳酸盐态铁 (D) > 强有机结合态铁 (E) > 水溶态铁 (F) > 离子交换态铁 (G),主要以 A 形式存在,且全铁平均含量均低于中国铁元素背景值。A 与阳离子交换量 (CEC) 呈极显著正相关,B 与 pH 值呈极显著正相关,C、E 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A 与土壤矿质元素的关系最为密切,C、D、G 次之。各形态铁之间,B、C、D 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形态铁彼此间关系不大。

2016 Vol. 35 (2): 593-600 [摘要] ( 609 ) [HTML 1KB] [PDF 303KB] ( 2531 )
 

最 新 动 态

 
 
世界地质(中文版)获“2016年度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奖
网站开通及严正声明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 《世界地质》编辑部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电话:0431-8850258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