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世界地质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世界地质
 
2011年 30卷 4期
刊出日期:2011-12-25

论文
   
论文
497 董曼, 孙革,
新疆沙尔湖煤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

首次报道了新疆东部沙尔湖煤田中侏罗世17 属27 种植物大化石和35 属50 种孢粉化石。该植物群以蕨类、苏铁类及本内苏铁类、银杏类为主要组成成分,时代可能为中侏罗早期。其地质古生物特征表明,该植物群生长的古环境可能为温暖潮湿并具季节性变化的暖温带的湖沼地区。

2011 Vol. 30 (4): 497-507 [摘要] ( 2527 ) [HTML 1KB] [PDF 1545KB] ( 3518 )
508 唐杰, 许文良, 王枫, 高福红, 曹花花
张广才岭帽儿山组双峰式火山岩成因: 年代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对张广才岭中生代帽儿山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时代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区内两个代表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结合其高的Th /U 比值( 0. 40 ~ 2. 08) ,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所讨论的火山岩为早侏罗世( 179 ~ 184 Ma) 岩浆喷发的产物,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 此外,帽儿山组火山岩具双峰式组合的特点,粗面岩与粗面安山岩以富碱、高钾、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而流纹岩显示A 型流纹岩特点。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早侏罗世双峰式火成岩的存在,揭示该区早侏罗世处于一种强烈的伸展环境。结合区域该时期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帽儿山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应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形成于类似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

2011 Vol. 30 (4): 508-520 [摘要] ( 3623 ) [HTML 1KB] [PDF 1787KB] ( 4109 )
521 张健, 陈井胜, 李泊洋, 高妍, 张彦龙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 年龄及Hf 同位素特征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兴安地块上,该区出露大面积晚古生代花岗岩。其锆石的 LA-ICP-MS U--Pb 测年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形成于335 ± 5 Ma,二长花岗岩形成于313 ± 3 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320 ± 1 Ma,表明塔尔气地区花岗岩为晚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质岩浆的就位与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闭合中洋壳俯冲作用有重要关系。花岗闪长岩的176Hf /177Hf 为0. 282 833 ~ 0. 282 951,εHf ( t) 为+ 1. 1 ~ + 5. 6,TDM2 为525 ~ 752 Ma,暗示花岗岩的源岩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亏损地幔来源的基性下地壳物质。结合目前已发表的花岗岩Sr --Nd 和锆石Hf 同位素资料,认为兴安地块可能从中元古代就开始地壳增生,峰期集中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2011 Vol. 30 (4): 521-531 [摘要] ( 2630 ) [HTML 1KB] [PDF 944KB] ( 3099 )
532 唐臣, 杨帆, 孙景贵, 王清海, 陈行时
大兴安岭旁开门金银矿床赋矿围岩的锆石U--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大兴安岭旁开门金银矿床赋存在上侏罗统甘河组基性岩和下白垩统富林组中酸性火山岩中,其赋矿围岩蚀变流纹岩中单颗粒锆石U-Pb 年龄测定表明,21 个成分点中有1 组不谐和年龄( 141 ± 2 Ma、129 ± 2 Ma) 和3 组谐和年龄,后者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16. 2 ± 3. 4 Ma、112. 5 ± 1. 1 Ma 和 108. 2 ± 4. 2 Ma。结合锆石晶形和CL 图像特征,进一步确定流纹岩的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房冷却到岩浆热液期经历约8 Ma,成矿作用与富林组火山作用有关,发生在108 Ma 之后,其成矿与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大规模成矿时代相一致。

2011 Vol. 30 (4): 532-537 [摘要] ( 2320 ) [HTML 1KB] [PDF 1501KB] ( 2765 )
538 杜美艳, 李超, 杨乃峰, 孙珍军, 王春光, 于赫楠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及硫同位素特征

对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成矿早期阶段钨钼矿体中的石英、成矿晚期阶段铅、锌、铜矿体中的萤石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均一温度、盐度的研究表明,从早期钨钼成矿阶段至晚期铅、锌、铜成矿阶段,侵入体内接触带至外接触带,经历了一个温度剧降和盐度显著增加的过程。钨钼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流体,成矿过程为单一的成矿流体冷却过程; 在晚期铅、锌、铜成矿阶段,来自岩浆中的温度较高的热流体与围岩地层中的大气降水等低温、高盐度流体混合,使成矿流体温度剧降和盐度增高,导致铅、锌、铜等成矿物质的沉淀。辉钼矿和方铅矿的δ34S ( × 10-3 ) 测试结果表明,侵入体内接触带钨钼矿体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 围岩地层中铅、锌、铜矿体的成矿物质,除岩浆热液来源外,部分可能来自雨水对地层中硫酸盐岩中硫及其他成矿物质的淋滤。

2011 Vol. 30 (4): 538-543 [摘要] ( 2360 ) [HTML 1KB] [PDF 619KB] ( 2654 )
544 刘大为, 刘素巧, 洪学宽, 任群智, 胡克
辽宁弓长岭矿区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经分析辽宁弓长岭二矿区混合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对混合花岗岩的成因研究表明: 主量元素中Fe2O3、FeO、MgO 和CaO 含量较低,K2O 和Na2O 含量较高; 微量元素分配曲线属右倾型,强不相容元素富集; 轻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呈明显的Eu 负异常,但Ce 的正异常不明显,为典型壳型花岗岩稀土特征。弓长岭二矿区混合花岗岩原岩为富铝的沉积岩,混合花岗岩为部分熔融成因。

2011 Vol. 30 (4): 544-553 [摘要] ( 2578 ) [HTML 1KB] [PDF 801KB] ( 3451 )
554 庄云, 韦咏梅, 冯硕颖, 董永胜, 王可勇
内蒙古阿力奔铅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阿力奔铅多金属矿床为一产于乌拉山群片麻岩之中的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床,其矿化以铅为主,同时伴生有铜、锌、金和银等。矿化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浸染--细脉浸染铜--铅--锌矿化及晚期的方铅矿--闪锌矿--石英脉型矿化。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早期阶段矿化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及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81. 6 ℃ ~ 357. 6 ℃及343. 5 ℃ ~ 351. 4 ℃,盐度分别为4. 18% ~ 9. 60% NaCl 及1. 05% ~ 1. 90%NaCl; 晚期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52. 6 ℃ ~ 335. 8 ℃,盐度为2. 74 % ~ 8. 55%NaCl。综合分析认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有大量大气降水加入,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成因类型。

2011 Vol. 30 (4): 554-560 [摘要] ( 2854 ) [HTML 1KB] [PDF 1187KB] ( 2834 )
561 彭向东, 李晓敏, 张文慧
福建晚中生代兜岭群时代与区域地层对比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广布的陆相火山盆地沉积,由于海相生物化石的匮乏造成与层型地区对比的困难,长期以来该地层时代仅笼统被认为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通过岩石组合、构造层和沉积构造环境的综合对比,确立闽西地区的兜岭群与闽东地区南园群、浙西建德群可以对比,构造不整合面代表区域上由挤压向拉张构造背景转化的相对等时界面。兜岭群的植物群Cupressinocladus --Brachyphyllum 组合可能与北方的Ruffordia --Onychiopsis 植物组合大体相当,叶肢介、介形类、腹足类和双壳类等化石与浙江早白垩世建德生物群、北方的热河生物群均可以对比,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阿普特期。

2011 Vol. 30 (4): 561-566 [摘要] ( 2172 ) [HTML 1KB] [PDF 1078KB] ( 2993 )
567 李伍志, 王璞珺, 吴景富, 鲁宝亮, 郎元强
南海南、北陆缘中生代构造层序及其沉积环境

新生代海底扩张,使南海陆缘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礼乐地块与南海北缘在扩张之前构成了统一的活动陆缘。通过对南、北陆缘的钻井研究和井旁地震剖面解释,发现二者的中生界均具有4 个地震层序及3 个构造层。南北陆缘构造层序及物源分析表明,早白垩世礼乐地块与南海北缘曾发生碰撞拼贴。早白垩世的南海北缘地区沉积环境由海陆过渡相向陆相演化,相应的礼乐地区是由浅海相向滨海相演化,二者反映出相同的向上变浅旋回,说明在南、北陆缘拼贴之后,两者具有了统一的构造沉积背景。到晚白垩世末,两区均隆升为陆,且遭受剥蚀; 南海北缘地区上白垩统部分被剥蚀,而距俯冲边界更近的礼乐地区上白垩统则被剥蚀殆尽。

2011 Vol. 30 (4): 567-572 [摘要] ( 2643 ) [HTML 1KB] [PDF 936KB] ( 3128 )
573 魏翔, 王硕, 陈国超, 高坡
长江中下游地区泥盆系—石炭系界面特征分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经对比,长江中下游大多数地区的泥盆系五通组与石炭系黄龙组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两组岩性差异较大,五通组主要为陆相碎屑沉积,而黄龙组为碳酸盐岩。泥盆系五通组与石炭系黄龙组之间的不整合界面是构造薄弱面,利于成矿元素的聚集,是成矿带内主要的容矿层位,该层位应是今后深部找矿的重要层位。

2011 Vol. 30 (4): 573-578 [摘要] ( 2130 ) [HTML 1KB] [PDF 352KB] ( 2925 )
579 商琳, 戴俊生, 刘旭, 卞保力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沉积物源分析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头屯河期物源体系,应用砂砾岩含量分析法、重矿物组合分析法,在计算头屯河组剥蚀厚度基础上,恢复头屯河期原始地貌,综合判断研究区的主要物源方向; 认为北三台地区侏罗系头屯河组沉积物有两个物源体系,分别是北部沙奇凸起方向和南部博格达山。北三台凸起在头屯河期为水下低凸起,并不提供物源。

2011 Vol. 30 (4): 579-584 [摘要] ( 2118 ) [HTML 1KB] [PDF 766KB] ( 2886 )
585 胡波, 李泊洋, 张明, 张兰玲
西藏门巴地区嘉黎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演化

地质剖面测量和区域构造解析方法研究表明,嘉黎断裂是一条多期活动并在不同时期显示不同性质的、有着长期发展历史的深大断裂。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班公湖—怒江洋盆南侧比如弧后盆地发生裂解,此时的嘉黎断裂应是北倾的正断层,控制着弧后盆地的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伴随着盆地的消亡,出现一系列由南向北的逆冲断裂和蛇绿岩的就位。中新世至第四纪,嘉黎断裂带表现为伸展构造体系,局部出现右旋走滑,形成机理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构造块体不均匀运动和塌陷所致。

2011 Vol. 30 (4): 585-592 [摘要] ( 1945 ) [HTML 1KB] [PDF 1394KB] ( 3070 )
593 汪建宇, 刘志宏, 李绪俊, 周飞, 任德奎, 赵呈祥
吉林海沟金矿的构造应力场分析与变形期次

对海沟金矿的断层、节理进行野外和井下研究,应用赤平投影方法对节理产状进行统计与分析,确定研究区节理有6 个较为明显的优势产状,构成3 个节理系,并进一步确定了3 期变形作用的构造应力场。海沟金矿早期受到NW--SE 向伸展作用影响,使先存的近EW 向海沟断层发生左行走向滑移,在海沟断层上盘形成NE 向正断层组合,同时伴有含金石英脉的贯入; 中期受到NEE--SWW 向挤压作用,NE 向正断层组合和发育于断层之中的含金石英脉受到压扭性变形作用的改造; 晚期受到 NW--SE 向挤压作用,海沟断层表现为右行走滑的特征,NE 向断层组合再次受到挤压作用改造,同时形成NWW 向和NNW 向走滑断层,使早期形成的断层和含金石英脉受到变形改造而发生空间上的错位。3 期变形作用很可能是自白垩纪以来发生的,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有关。

2011 Vol. 30 (4): 593-599 [摘要] ( 2583 ) [HTML 1KB] [PDF 0KB] ( 913 )
600 张鑫, 朱光辉, 赵汝敏, 杨松岭
缅甸某区块上上新统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为评价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潜力,指明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运用层序地层学、地震相分析等技术,对研究区沉积相与沉积演化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上新统沉积相类型以三角洲沉积为主,该时期经历了海侵-海退的变化,沉积层序表现为多期的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叠合体。沉积特征决定了该区上上新统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同时新构造运动有利于多种圈闭的发育。该区油气成藏条件较好,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2011 Vol. 30 (4): 600-604 [摘要] ( 2204 ) [HTML 1KB] [PDF 932KB] ( 2517 )
605 夏志威, 程日辉, 赵春满, 黄党委
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对营城组岩石样品进行微观特征及粒度特征研究,识别出储层沉积微相类型有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浅湖--半深湖亚相的水下扇与浊流等5 种微相。结合储层物性测试资料,发现砂体成因类型对储层的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扇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水下扇砂体储层孔渗条件较河口坝和水下河道稍差,远砂坝和浊流储层物性均较差。同时,该区储层物性还受成岩作用的控制。

2011 Vol. 30 (4): 605-612 [摘要] ( 2159 ) [HTML 1KB] [PDF 2099KB] ( 2633 )
613 成俊, 朱建伟, 杜怀旭, 黎革全, 麻旭刚, 赵刚, 邓超
岔路河断陷万昌—梁家构造带万昌组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特征

万昌构造带和梁家构造带是岔路河断陷的两个重要油气聚集带,在形成演化过程中,万昌构造带受到东南缘控盆断裂的控制,而梁家构造带受Ⅱ号断层的控制,导致了砂体的沉积相差异。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表明,浅层万昌组地层中,万昌构造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体,梁家构造带主要发育水下扇砂体,砂体的连续性和储集物性较好,尤其是离物源较近的分流河道和辫状沟道砂体的孔渗较高,深层双阳组、奢岭组、永吉组发育较好的烃源岩,控盆断裂及其衍生的一系列断层有助于油气的运移和封闭,油气成藏条件较好。

2011 Vol. 30 (4): 613-623 [摘要] ( 2621 ) [HTML 1KB] [PDF 1535KB] ( 3220 )
624 张艳, 孙雅林, 王璞珺, 吴艳辉, 姚瑞士, 瞿雪娇
松辽盆地昌德气田深层登三、四段底界面特征

松辽盆地昌德气田登娄库组三、四段是深层主要产气层位,但井震地层界面不一致阻碍了该区油气勘探。从岩性、测井和地震等方面对登三、四段主要特征及关键界面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获取各段界面主要特征,并据此进行了对界面确定的调整。登三、四段岩性以泥岩为主,发育湖相和曲流河相。登三段电阻曲线呈高频中高幅指状或箱型,底面为一套砂岩组底界,泥岩组顶面,GR 负台阶,电阻正台阶,地震剖面上具有上超和顶超的特征。登四段电阻曲线呈中高频中幅指状夹箱型,底界面为泥岩地层底界、砂岩地层顶界,GR 正台阶,电阻负台阶,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整一。井震对比统层后,登三段底面有12 口井,登四段底面有8 口井进行调整。

2011 Vol. 30 (4): 624-630 [摘要] ( 2558 ) [HTML 1KB] [PDF 1444KB] ( 2829 )
631 王英, 程日辉, 王共生, 赵春满, 黄党委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十屋油田营城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十屋油田营城组的岩心观察显示,其发育碎屑岩,局部发育安山岩、凝灰岩。营城组可划分为4 个三级层序: S7 ( 营四段) 、S8 ( 营三段) 、S9 ( 营二段) 和S10 ( 营一段) ,反映营城组时期湖平面发生过4 次较大规模的变化,层序发育较完整、连续性较好。层序7 属于深水型沉积,主要发育水下扇; 层序8 属于半深水型盆地边缘沉积,以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为特征; 层序9 和层序10 都属于浅水型沉积,发育棕褐色泥岩。以层序9 为例,区内主要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可进一步识别出扇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浅湖和半深湖等5 种亚相,水下重力河道、滑塌重力流、河口坝、间湾、水下扇和静水泥等19 种微相,以发育水下扇和水下重力河道沉积为特色。

2011 Vol. 30 (4): 631-640 [摘要] ( 2464 ) [HTML 1KB] [PDF 2568KB] ( 2748 )
641 姚树青, 刘招君, 陈永成, 贾建亮, 韩娇艳, 苗长盛
蒙古国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地震反射特征

铜钵庙组是塔南凹陷的重要含油气层位,精细研究其层序地层,有助于进一步对油气藏进行勘探和开发。主要利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单井资料,对铜钵庙组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并首次在本区对层序内部体系域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铜钵庙组顶、底界面( T3、T5) 为区域不整合面,分别表现为高角度不整合和“上超下剥”的反射特征; 内部以T3--1 为界分为2 个三级层级( SQ1、 SQ2) 。T3--1 为局部不整合面,主要表现为上超。体系域在本区东次凹上部层序SQ2 中发育完整,被首次上超面、末次上超面和顶部的下超面分为LST、TST、HST 和RST。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钵庙组的内部反射结构,认为本区存在5 种主要反射结构,其中,杂乱反射、楔状反射、前积反射地震相出现在山( 陆架) 前地区,代表扇三角洲沉积; 亚平行反射、波状反射代表滨浅湖沉积或三角洲平原沉积; 平行反射位于盆地地堑中心,代表半深湖、深湖沉积。

2011 Vol. 30 (4): 641-647 [摘要] ( 2363 ) [HTML 1KB] [PDF 1462KB] ( 2702 )
648 倪冬梅, 韩立国, 宁媛丽, 吕寅寅
双谱速度分析下的地层压力预测

为提高依靠地震速度谱数据进行压力预测的准确度,提出将主成分分析( PCA) 判断准则应用到双参数速度扫描中来拾取地震速度,从而减少扫描数据时随着反射层数的增加及偏移距的增大而造成的偏差,并将所得速度参数及时间参数应用到改进的Fillippone 公式中,改善了压力预测的精度。

2011 Vol. 30 (4): 648-654 [摘要] ( 1976 ) [HTML 1KB] [PDF 1041KB] ( 2937 )
655 刘宁, 刘财, 冯晅, 王凯, 兰慧田, 陈光宇, 陈常乐
基于Matcom 平台的VC + + 与Matlab 混合编程地震正演模拟

正演模拟是地震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为解决基于Matcom 4. 5 的VC + + 与Matlab 接口程序的地震正演模拟问题,通过用Matcom 4. 5 与VC + + 结合编程的新方法实现EDA 介质中的地震波正演模拟的实例,结果显示Matcom 实现VC + + 与Matlab 混合编程并提高了编程效率。

2011 Vol. 30 (4): 655-659 [摘要] ( 1898 ) [HTML 1KB] [PDF 342KB] ( 3465 )
660 陈常乐, 刘洋, 刘财, 汪春江
局部地震属性识别火山岩体

中国的火山岩储层具有很大的生油潜力,尤其在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火山岩广泛发育,如何有效识别火山岩储层具有重要意义。地震属性是一种有效的储层特征分析工具,是研究火山岩空间分布的参数。频率、地震倾角和曲率等属性是利用地震数据识别火山岩的敏感特征。笔者提出利用局部地震属性方法,通过计算地震剖面的局部频率,在局部频率数据体上画出低频的区域范围,对同一剖面计算曲率,在曲率数据体上将高曲率值区域圈出,在地震剖面上将这两个区域进行叠置显示,能够自动识别出火山岩体的可能分布区域,为进一步识别火山岩储层提供指导。

2011 Vol. 30 (4): 660-665 [摘要] ( 2191 ) [HTML 1KB] [PDF 715KB] ( 2926 )
666 刘善丽, 黎伟, 孙国胜, 敖东, 杜美艳, 王春光, 于赫楠
高精度磁法测量在内蒙古克力代金矿点查证中的应用

运用1∶ 1 万高精度磁测方法,对1∶ 5 万矿产调查工作中发现的地球化学异常及克力代金矿点深部隐伏控矿构造及矿化蚀变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精度磁测不仅可以圈定隐伏的控矿构造,确定有利成矿区带,而且可以进一步圈定隐伏的强、弱磁性矿体。对克力代金矿点矿化蚀变带的1∶ 1 万高精度磁法测量数据解译表明,该矿化蚀变区内,由4 条深部隐伏断裂围限,形成了强磁性背景场下的局部低负异常区带,说明深部隐伏断裂构造及矿化蚀变等造成的降磁作用较强,暗示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2011 Vol. 30 (4): 666-670 [摘要] ( 2534 ) [HTML 1KB] [PDF 474KB] ( 3137 )
671 时彬, 李桐林
大地电磁测深在吉黑东部区域成矿背景研究中的应用

大地电磁测深法( MT) 在探明深部构造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运用该方法,将吉黑东部两条大地电磁的剖面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反演,并与航磁、区域重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吉黑东部两处矿区的区域构造和成矿背景进行推断解释。剖面结果表明无论是斑岩型还是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物质都与深部的壳幔岩浆有关; 深大断裂是岩浆和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大规模的白岗岩有利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寻找花岗闪长岩与钾长花岗岩之间存在深部构造的区域,有利于圈定斑岩型钼矿的成矿靶区。一撮毛岩体的正南和东南方向的白岗岩与一撮毛岩体具有相似的构造条件,是寻找矽卡岩型成矿靶区值得重视的地区。

2011 Vol. 30 (4): 671-676 [摘要] ( 1699 ) [HTML 1KB] [PDF 667KB] ( 2659 )
677 张程恩, 潘保芝, 王飞, 边会媛, 韩雪, 陈刚
利用测井方法识别火山岩岩相方法

利用实际岩石薄片数据及测井数据,通过GR-TH 及GR-AC 交会图方法将松南气田营城组岩石结构划分为熔岩结构、熔结结构和凝灰结构3 种。凝灰结构和熔结结构对应爆发相,熔岩结构对应喷溢相。结合次生孔隙度的大小及岩心、录井信息对出现的6 种亚相: 热碎屑流亚相、热基浪亚相、空落亚相、上部亚相、中部亚相和下部亚相进一步划分,其结果与地质上的岩相亚相基本一致。

2011 Vol. 30 (4): 677-681 [摘要] ( 2406 ) [HTML 1KB] [PDF 669KB] ( 2742 )
682 付利敏, 孙建国, 张东良
浅论真振幅权函数的数值计算

真振幅权函数是Kirchhoff 偏移的核函数,数值计算方案与其表达形式有关。为探讨Kirchhoff 型真振幅加权函数的最优计算方案,对出现在文献中典型的3 种表达形式的权函数的数值实现流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格林函数振幅的计算方案需要进行动力学射线追踪,最为耗时; 基于旅行时和基于坐标与慢度的计算方案仅需运动学射线追踪; 基于旅行时的计算方案把权函数完全表述成旅行时导数的形式,方便易行,但算法的稳定性对旅行时的依赖度很高; 而基于坐标与慢度的计算方案对复杂模型有很好地适应性。此外,文中还特别讨论了2. 5D 介质下基于旅行时的权函数数值计算方案并进行了实现。

2011 Vol. 30 (4): 682-689 [摘要] ( 1944 ) [HTML 1KB] [PDF 918KB] ( 2727 )
690 陈蓥, 张宏伟, 韩军, 宋卫华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矿井动力环境研究

矿山工程处于构造块体中,会受到板块构造活动的影响,矿井动力灾害与板块及构造块体的活动密切联系。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运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不同尺度和级别构造活动的特征,提出用构造凹地反差强度、地形曲率变化来评价区域地质动力环境的方法,揭示了矿井动力灾害发生的动力条件与能量基础,建立了板块运动与矿山工程实际的联系。应用结果表明,阜新矿区具备发生动力灾害的地质动力背景,已发生的冲击地压地点处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的动力区域影响范围内。

2011 Vol. 30 (4): 690-696 [摘要] ( 1773 ) [HTML 1KB] [PDF 1213KB] ( 2517 )
 

最 新 动 态

 
 
世界地质(中文版)获“2016年度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奖
网站开通及严正声明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 《世界地质》编辑部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电话:0431-8850258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