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网络首发

网络首发


说明:最新在线预出版文章, 内容和格式将与印刷版一致(除了页码), 您可以通过doi直接引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王国栋1, 2, 刘畅1, 2, 冯玉辉1, 2, 刘亚明3, 阳孝法3
    世界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5-01-15

    摘要:为了探究巴西桑托斯盆地东部隆起带M地区白垩系火山机构优质储层分布,笔者基于钻井取心、常规测井曲线、三维地震以及测井物性等资料,利用火山岩岩石学与火山地层学方法,对巴西桑托斯盆地东部隆起带M地区白垩系火山地层,开展火山岩岩性、岩相、期次、火山机构类型及其与储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地区共识别出4种火山机构类型,包括陆上基性板状熔岩、陆上基性充填状熔岩、水下基性单一厚层熔岩与水下基性多期叠置熔岩火山机构;M地区火山喷发期次共划分为5期,期次2发育陆上基性板状熔岩火山机构,期次3发育水下基性单一厚层熔岩与水下基性多期叠置熔岩火山机构,期次4发育水下基性多期叠置熔岩火山机构,期次5发育陆上基性充填状熔岩火山机构;M地区4种火山机构的储层物性,水下基性多期叠置熔岩火山机构最好,水下基性单一厚层熔岩火山机构中等,陆上基性板状熔岩和陆上基性充填状熔岩两类火山机构最差。综合以上结果,认为M地区仅发育水下基性多期叠置熔岩火山机构的期次4储层最好,发育水下基性多期叠置熔岩和单一厚层熔岩两类火山机构的期次3储层较好,发育陆上基性板状熔岩和陆上基性充填状熔岩火山机构两类火山机构的期次2和期次5储层最差。因此,研究区期次3与期次4火山岩可作为后续油气勘探的重点靶区。

  • 陈鹏, 张丹扬, 朱洪武, 殷佳伟, 王德海
    世界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5-01-13
    摘要:为查明沉积储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厘清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白垩系舒善河组的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规律,剖析沉积微相与储层砂体分布之间的关系。采用岩心分析以及测井分析方法识别岩性标志,主要包括岩石的颜色、成分、沉积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识别测井标志,包括定性方面的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资料特征。采用系统的沉积学分析方法,主要为地质学方法,总结岩性及测井沉积相标志,建立沉积微相划分标准;通过单井相与剖面相分析垂向上和剖面上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利用砂地比分析沉积微相平面特征;利用砂体厚度分析砂岩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综合岩心与测井数据,建立了1套沉积微相划分标准,绘制了1个单井相图及横纵2个剖面相图,完成了4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及砂体展布图,并总结了区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沉积模式。TP12-8井区舒善河组上段属于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及河道侧缘3个沉积微相,物源来自托甫台以南地区。由于沉积环境为大型氧化宽浅湖盆,因此具有独特的沉积特征;不同于一般的水下沉积,TP12-8井区沉积物呈氧化色如棕色;砂体叠片发育,以细砂岩为主,平面上约占总面积的75%,砂体厚度可达1.4~23.9 m;水下分流河道是研究区主体沉积相,河口坝不发育,河道入湖之后持续推进延伸,呈条带状贯穿整个研究区,宽度达1.5~9.0 km。
  • 董秦玮1, 2, 孟庆涛1, 2, 王莹1, 胡菲1, 2, 于浩1, 2, 唐佰强1, 2, 张恩威1, 2
    世界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5-01-13
    摘要:松辽盆地是中国陆相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盆地之一,其中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及二段下部是页岩油的重点攻关层系。针对长岭凹陷该层段沉积相划分不明确,展布不清晰等问题笔者开展研究,为研究区页岩油勘探和选区提供地质依据。本文基于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山口组一段及二段下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岩相、沉积构造、测井等方面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相进行细致地研究。将研究区目的层段划分为湖泊和三角洲2种沉积相,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半深湖及深湖4种沉积亚相。前三角洲及半深湖亚相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优势沉积相。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亚相,垂向上2种亚相自下而上发育渐缓,横向上两种亚相向湖盆边缘逐渐减退。高水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半深湖及深湖亚相,垂向上2种亚相沉积厚度较大,横向上2种亚相向湖盆中心延伸。水退体系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半深湖亚相,垂向上半深湖亚相自下而上发育渐缓,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亚相沉积厚度逐渐增加,横向上半深湖亚相向着湖盆中心减退,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亚相向着湖盆中心延伸。优势沉积相带主要发育于水进体系域晚期和水退体系域早期。
  • 朱洪武, 张丹扬, 陈鹏, 殷嘉伟, 戚炳坤, 王德海
    世界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5-01-13
    摘要:为分析克拉玛依油田四1区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油藏的岩石学特征、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分布规律,选取D16井作为研究区的标准井,其钻井岩心作为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数据来源,运用岩心观察、岩石矿物薄片鉴定和筛析法,获取四1区克下组储层的颜色、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岩石矿物成分和含量等岩石学资料及粒度分布统计数据。根据岩心颜色、岩性组合、结构构造、粒度概率累计曲线、C-M图解、结构参数散点图等沉积相标志识别四1区克下组的沉积相类型。同时结合全区一百多口井的物探数据,应用测井相的方法,将D16标准井的沉积相模式辐射到工区内其他井上,通过拉取连井剖面,分析沉积微相和砂体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根据砂岩的厚度等值线图,分析沉积微相和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D16井的岩心颜色为褐色、浅褐色、浅灰色和灰绿色;岩性按粒度大小分为不等粒砂岩、中-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按岩石矿物类型分为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磨圆度为次棱角-次圆状,分选性中-差,发育块状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颗粒接触关系主要为点-线接触,孔隙主要为剩余粒间孔。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两段式和四段式,C-M图具有牵引流特征,结构参数散点图投点集中在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区间。四1区克下组储层的沉积环境为浅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2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滨浅湖泥等4种沉积微相。克下组的主要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剖面上呈透镜状和层状分布,平面上呈条带状和片状分布。
  • 朴泰圣, 赵庆英, 范国宇, 赵科宇, 张晟硕
    世界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5-01-13

    勘查地球化学是快速圈定区域找矿远景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快速圈定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却忽略了地球化学背景的空间变化性,存在遗漏弱缓地球化学异常。为在复杂地质环境下识别多元地球化学异常,笔者选择单类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研究。该方法可以在无需对数据分布做出任何假设的情况下进行高维异常检测。以阿木辉伊勒特地区为例,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基础上,用Surfer软件对研究区水系沉积物数据中的11种地球化学元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以研究区已知矿点的空间位置为基础,生成网格化“地真”数据,统计检测每一种地球化学元素与已知矿点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把元素浓集作用与已知矿点存在显著关联性的元素作为找矿指示元素。在研究区共选出3种指示元素,将3种指示元素的网格化数据作为单类支持向量机的输入数据,进行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研究。用试错法和人工蜂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获得两种模型的输出结果,结合“地真”数据,绘制试错法和人工蜂群优化算法优化后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显示,试错法优化的模型AUC值为0.879 6,而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模型AUC值为0.897 8。同时,两种模型识别的异常网格数量占比分别为27.14%和23.65%。表明在异常检测任务中,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模型性能略优于试错法优化的模型。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单类支持向量机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别异常数据点,提升整体模型的准确性。

  • 鲜于慧玲, 李红, 王幸文
    世界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5-01-09
    摘要: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适宜性评价是其前提和基础。通过科学评估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适宜性,可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区,基于自然、社会、生态视角构建综合适宜性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景观格局指数和综合指数法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了大安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等级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结果表明:大安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可分为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个等级,分别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6.64%38.83%25.08%9.44%;开发适宜性等级由大安市中部向东北和西南方向逐渐降低,最适宜和中等适宜开发区域主要集中在新平安镇和海坨乡,不适宜开发区域集中在西南部的龙沼镇;土地利用类型以盐碱地和其他草地为主,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99.67%,盐碱地最适宜开发区域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南部;其他草地最适宜开发区域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大安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等级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以中等适宜开发为主;应因地制宜地采取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盐碱地开发需关注水资源管理和盐碱地改良措施,其他草地开发需合理控制其开发力度,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 孙永刚1, 李碧乐2, 谢实学1, 靳皇玉3, 凌世伟1, 李焕纪1
    世界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5-01-08

    摘要:为探讨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笔者选取大兴安岭额尔古纳地块北段霍洛台地区辉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霍洛台地区辉绿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的研究,查明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霍洛台地区辉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3.6)Ma,代表辉绿岩的结晶年龄为早白垩世。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霍洛台辉绿岩具有低w(SiO2)(48.84%~52.11%),高w(MgO)(5.13%~6.85%)和w(Fe2O3)(7.45%~8.60%)的特征;其Eu异常不明显或具有弱的负异常特征(δEu = 0.83~1.0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如Zr、Ta、Nb和Th)。霍洛台地区辉绿岩受到分离结晶、地壳混染和堆晶作用的影响有限。Nb/Yb-Th/Yb图解显示霍洛台地区辉绿岩落在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地幔起源的原始镁铁质熔体区域,Th/Nb-Ba/Th和Th/Yb-Ba/La图解显示霍洛台地区辉绿岩的岩浆源区被板片流体改造,La/Nb-La/Ba图解显示霍洛台地区辉绿岩的岩浆源区为岩石圈地幔源区。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霍洛台地区辉绿岩起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兴安岭额尔古纳地块北段霍洛台地区辉绿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回卷过程密切相关。

  • 宋进范1, 朱杰勇1, 顾鹏1, 向代龙1, 陶日洲2
    世界地质.
    预出版日期: 2024-12-30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绿春县地质灾害频发、危害较大的问题,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为绿春县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绿春县为研究对象,选取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选择高程、坡度、坡向、断层距离、河流距离、工程地质岩组、地貌类型、曲率与土地利用类型9个评价因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采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加权信息量模型开展研究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选取绿春县月均降雨量作为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发因素,进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人口密度、威胁人口数量、土地利用类型3个承灾因子完成易损性评价;将危险性指数与易损性指数进行乘积运算,做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划分为低、中、高、极高4种风险等级,分别占据研究区面积的12.84%、46.01%、38.28%、2.87%。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半坡乡中部、骑马坝乡北部、大兴镇北部及戈奎乡南部 ; 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黑山镇北部、大水沟乡西部、骑马坝乡中部和南部、戈奎乡中部以及平河镇西南部 ;高、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绿春县城周围以及大兴镇、牛孔镇、三猛乡、平河镇、大水沟乡中部一带。本文得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吻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