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笔者选取大兴安岭额尔古纳地块北段霍洛台地区辉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霍洛台地区辉绿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的研究,查明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霍洛台地区辉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35.1±3.6)Ma,代表辉绿岩的结晶年龄为早白垩世。全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霍洛台辉绿岩具有低w(SiO2)(48.84%~52.11%),高w(MgO)(5.13%~6.85%)和w(Fe2O3)(7.45%~8.60%)的特征;其Eu异常不明显或具有弱的负异常特征(δEu=0.83~1.06),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和K),亏损高场强元素(如Zr、Ta、Nb和Th)。霍洛台地区辉绿岩受到分离结晶、地壳混染和堆晶作用的影响有限。Nb/Yb-Th/Yb图解显示霍洛台地区辉绿岩落在俯冲改造的岩石圈地幔起源的原始镁铁质熔体区域,Th/Nb-Ba/Th和Th/Yb-Ba/La图解显示霍洛台地区辉绿岩的岩浆源区被板片流体改造,La/Nb-La/Ba图解显示霍洛台地区辉绿岩的岩浆源区为岩石圈地幔源区。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霍洛台地区辉绿岩起源于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兴安岭额尔古纳地块北段霍洛台地区辉绿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回卷过程密切相关。
关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时间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吉林中部地区在古生代期间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体系的控制,是研究上述问题的理想场所。笔者对吉林中部大口钦地区杨家沟组岩屑杂砂岩和粉砂质板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杨家沟组的沉积时限和物源特征。地层最大沉积年龄采用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加权平均年龄进行限定,杨家沟组的2个岩屑杂砂岩样品(PM001-38-TW1和PM001-135-TW1)的沉积下限年龄分别为(255±5)Ma和(251±2)Ma,与二叠系—三叠系沉积界限年龄(251.902±0.024)Ma相符合。结合捕获自周围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235~227)Ma)]锆石的年龄和侵入到杨家沟组中二长花岗岩的年龄(223±2)Ma,认为研究区杨家沟组应形成于晚二叠世。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表明杨家沟组岩屑杂砂岩和粉砂质板岩的w(SiO2)为65.13%~70.73%,w(Al2O3)为14.75%~17.29%,w(K2O)为2.43%~3.87%,w(Na2O)为1.59%~3.26%,K2O/Na2O为0.75~2.34,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LREE/HREE=6.98~9.09,Eu/Eu∗=0.56~0.70。CIA-ICV图解、物源区属性图解以及构造背景判别图解表明,杨家沟组物源沉积物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成熟度相对较高,其物源主要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大陆岛弧背景下。杨家沟组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5组:古元古代(1 819~1 785 Ma)、中—新元古代(1491~561 Ma)、寒武纪—石炭纪(522~301 Ma)、早—中二叠世(295~259 Ma)和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8~238 Ma)。结合前人对区域上岩浆作用的研究表明,杨家沟组具有双向物源特征(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杨家沟组的源区性质及古生物学证据表明其形成于碰撞造山向构造稳定环境转化的阶段。综合研究区的岩浆作用特征,认为古亚洲洋在吉林中部的最终闭合发生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
序号 | 题名 | 作者 | 发表时间 | 被引 | 下载 |
---|---|---|---|---|---|
1 | 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 | 李元昊;杨桂茹;彭建;郑亚军;王茜 | 2020/2/25 | 29 | 804 |
2 | 基于长短时均值比法、偏振法和 AIC 法三种微地震初至拾取方法的对比 | 李洪丽;张晗 | 2020/8/25 | 22 | 581 |
3 | 随机森林算法在测井岩性分类中的应用 | 康乾坤;路来君 | 2020/5/25 8:46 | 21 | 750 |
4 | 基于多特征随机森林算法的深圳市土地利用分类 | 李明洁;王明常;王凤艳;陈学业;丁文 | 2022/8/25 | 18 | 1363 |
5 | 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崔中良;刘祥云;周家喜 | 2021/2/25 | 16 | 364 |
6 |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 BP 神经网络的玉米遥感估产方法 | 于海洋;陈圣波;杨北萍;安秦 | 2020/2/25 | 16 | 461 |
7 | 渤中凹陷 19-6 区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岩石类型及鉴别特征 | 宋国民;张艳;李慧勇;高有峰;刘小健 | 2020/5/26 14:27 | 16 | 608 |
8 | 基于 Stacking 集成学习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四川省雅江县为例 | 苏刚;秦胜伍;乔双双;扈秀宇;陈阳 | 2021/2/25 | 15 | 421 |
9 | 利用钻孔雷达探测煤矿井下顶底板界面的数值模拟研究 | 刘四新;宋梓豪;程建远;蒋必辞 | 2021/8/25 | 15 | 287 |
10 | 大兴安岭北段扎林库尔山早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洋中部构造演化的制约 | 贾立民;李鑫;申晋青;王强;李强 | 2021/8/25 | 15 | 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