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 来稿务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练
稿件编写的一般顺序为: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全称、摘要、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英文摘要、正文(包括引言、论证材料、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图版说明。
1.1 论文题目:要简单明了、概括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论文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一般不超过6人。多单位作者时,分别按单位用1、2、3......序号在作者姓名后右上角标注。
1.3 作者单位:写明作者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市城镇名、邮政编码。多单位作者时,用1、2、3…序号按单位依次列出。
1.4 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报道性摘要(指明文章实质性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部分,突出成果创新性和开拓性,不加评论(500字左右),并给出3~6个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对应,英文摘要包括题目、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译名、摘要正文和关键词。
1.5 首页脚注:①注明论文成果所属项目类别[基金项目(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基金项目)、地调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项目)、科研项目(其他项目)]、项目下达单位、项目具体名称及编号。须提供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从事的工作、E-mail地址等信息。
2. 正文编写
2.1 标题序号:引言序号编为“0”,正文中的一、二、三级标题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写,例如:1、1.1、1.1.1、1.1.2……1.2、1.2.1.2.2……2、2.1、2.1.1……四级以下不设专门序号和标题,可用(1)、①等划分层次。
2.2 语言文字:严格使用科技书面语,避免口语化和非专业性用语。使用国家规范汉字,不用繁体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外文字母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及所表示的意义。
2.3 量和单位: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标准)。量符号一般采用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单位符号一般用正体。
2.4 测试数据:插图、表格中的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方法、实验条件、仪器设备、精度、误差范围及年份等。有关地质取样的文章要提供样品的准确地理坐标和原始取样位置图。
2.5 插图、图版、表格:图、表要有自明性,附中英文图(表)题。全国性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需要从国家测绘局网站(http://bzdt.ch.mnr.gov.cn/)下载标准底图。地质图及相关素描图要标经纬度、比例尺、方位和图例等。函数图需标明横、纵坐标的标值、标目。图件请提供能够编辑的矢量图文件格式(CorelDraw软件)绘制(如用其他软件绘制,请转成JPG格式。分辨率要求600 dpi),单独拷贝原文件。双栏图<80mm,通栏图<170mm。图中文字、符号、坐标等应与正文中的叙述一致。图中线条和符号要清晰,注记清楚。表格采用三线表。
3. 参考文献
稿件中引用他人公开发表的资料须在正文内标注并在文后列出参考文献,前后对应。只列作者阅读过的与本文有关的文献;非公开出版物不列入参考文献中。本刊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正文中按引用顺序依次用[1][2]……序号右上角标注,文后参考文献表与其一一对应。参考文献表中的编著者不到3人时,全部列出,超过时只写前3名,后加“,等”。著者姓前名后,姓大写、名缩写。
4. 文稿编辑
根据国家《著作权法》,本刊可对来稿文字进行适当的删改,但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将交给作者进行。作者在接到录用通知及修改意见后,需按时将修改后的文稿和清绘好的图件返回编辑部。稿件的初校样送作者校对后,需在指定日期内将校样返回。
5. 费用和版权
来稿一经刊用,编辑部将按照规定向作者收取版面费(人民币400元/版,含税);同时,请作者签署版权转让协议。文章发表后,按规定一次性向作者支付稿酬(人民币50元/版,含税)并赠送当期本刊2册。
6. 其它
1)所有刊登于本刊的论文,都将在当月发表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同时进入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北京超星期刊和博看网。凡不愿将自己的文章在光盘版和网络版上发表的,请在投稿时予以声明。
2)为加强学风建设,维护本刊质量和权威性,本刊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来稿进行检测,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投稿必须是未正式发表的,请勿一稿多投,有关侵权问题由作者自负。
7. 投稿方式
请登录本刊网站,注册后进行投稿。
二、编辑政策
1. 评审制度:本刊实行匿名双盲审稿制度,作者投稿成功后,编辑部将首先对稿件进行初步审查,对于原创性不足、存在严重的科学或技术性缺陷、缺乏有价值信息、或不符合期刊内容范畴的稿件,编辑部将进行拒稿处理。本刊对通过初步审查的稿件进行同行评审。稿件将被发送给至少两名审稿人。作者必须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逐条回复,并提交稿件的修订版本。这个过程将重复直到审稿人和编辑对稿件满意为止。主编最终决定稿件能否发表,编辑部将根据学术质量和审稿意见公正地选择稿件。
2. 评审时间:3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3. 编委和编辑投稿:编委、编辑投稿必须同样遵守期刊的所有评审和编辑程序。编委、编辑不得参与本人及其家属、同事撰写论文的评审工作、编辑工作及录用决定。同行评审必须独立于相关作者、编辑及其研究小组进行。
4. 更正与撤稿:文章发表后,如果发现有无意的科学性错误,并且不会对文章的结果和结论造成重大影响,编辑部会尽快在期刊上发布更正启事,详细说明对原文所做的更改。如果发表后的文章有严重的科学性错误,或涉嫌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可能会发布声明告知该文章存在风险,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甚至将采取撤稿措施并发表撤稿声明。
5. 异议申诉:作者如果对评审意见、评审结果有异议,可向编辑部提交书面申请,发送至编辑部联系邮箱(sjdz@jlu.edu.cn)。作者需针对每一条评审意见做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编辑部在收到申诉后将尽快审理,并将审理结果反馈给作者。请注意,每篇稿件原则上仅接受一次申诉。
6. 刊出后的讨论:文章刊出后,本刊欢迎作者和读者展开讨论。可把评论发送至编辑部联系邮箱(sjdz@jlu.edu.cn)。编辑部在收到后将尽快处理,并酌情反馈。本刊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相互监督,积极向本刊反馈相关信息,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