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8-25
  

  • 全选
    |
  • 于跃江, 李新鹏, 吴巍, 刘继凯, 马丽玲, 温丹, 冯瑞光
    世界地质. 2024, 43(3): 319-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小兴安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 查明其岩石成因、 形成年代及 构造背景, 笔者对小兴安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岩石学、 地球化学及同 位素年代学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锆石具明显岩浆震荡生长环带, 为岩浆 锆石, LA⁃⁃MC⁃⁃ICP MS 锆石 U⁃⁃Pb 测年分别为 (202. 5 ± 1. 9) Ma、 (191. 5 ± 1. 4) Ma, 时代为晚三 叠—早侏罗世。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 富钾、 富碱、 低钠的特征, 为铝质高钾钙碱性系 列的 I 型花岗岩; 富集 Rb、 K、 Th、 Hf 等元素, 亏损 Ba、 Sr、 Ti、 Nb、 P 等元素; 轻稀土元素较重稀 土富集, δEu = 0. 37 ~ 0. 58, 铕具明显负异常。 结合区域对比及综合研究, 初步认为小兴安岭南部花 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 李成强, 周建波, 王红燕, 陈卓, 李功宇
    世界地质. 2024, 43(3): 336-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发现, 中国东北张广才岭地区在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构造演 化历史可以分为 3 个阶段: ①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 (266 ~ 234 Ma), 受黑龙江洋的西向俯冲影响, 发育 I 型花岗岩; ②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224 ~ 194 Ma), 黑龙江洋闭合后佳木斯—兴凯地块和松 辽地块碰撞拼贴, 形成 I 型和少量 A 型花岗岩; ③ 早⁃⁃中侏罗世 (194 ~ 163 Ma), 受到两地块碰撞⁃⁃ 拼贴后的伸展作用及古太平洋的西向俯冲作用的综合影响, 发育 A2 + I 型花岗岩。 结合区域研究新进 展, 认为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转换发生在晚三叠—早侏罗世, 黑龙江洋是连接二者转换的关键枢纽。
  • 孙国锋, 张明云, 闫红圃, 张猛, 张伟杰, LLOYD Shawarira
    世界地质. 2024, 43(3): 353-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野外实地矿区地质填图, 对坦桑尼亚梅拉尼坦桑石矿床的地质背景及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进 行详细描述, 尤其对矿体及矿物宝石学特征进行了剖析和综述, 探讨了宝石成因模式。 认为坦桑石形 成于约 5 亿年前的泛非运动, 仅产于新元古代莫桑比克变质带的蚀变石墨片麻岩中, 属于接触交代成 因的矽卡岩矿床, 主要受地层岩性和构造变形两个因素控制。 

  • 权知心, 李香资, 谢国兴, 王秋云, 张猛, 郜朋飞
    世界地质. 2024, 43(3): 363-3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寻找一种快速、 有效的适合覆盖区找矿的综合方法, 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北沟金多金属矿 区进行了 1 ∶ 1 万高精度磁法测量、 激电中梯剖面及广域电磁测深相结合的地球物理方法实验性研究。 结果表明: ① 1 ∶ 1 万高磁能反映地质体及断裂构造的展布特征; ② 激电中梯剖面识别出的低阻高极 化带由金属矿化蚀变引起; ③ 广域电磁测深显示出深部异常与矿化蚀变带对应良好。 经钻探工程验 证, 发现了规模较大的铅锌钨矿体。 

  • 林铁锋, 付秀丽, 艾鑫, 白云风
    世界地质. 2024, 43(3): 378-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 薄片鉴定、 地球化学测试及马尔科夫链分析, 对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层 系岩相类型及旋回模式进行了探讨。 按照 “有机质丰度⁃⁃沉积构造⁃⁃矿物组成⁃⁃纹层密度⁃⁃岩性” 分类 标准, 将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层系划分出 7 种岩相: 高有机质高密度纹层黏土质页岩 (A)、 高有 机质高密度纹层长英质页岩 (B)、 中有机质低密度纹层长英质页岩 (C)、 低有机质低密度纹层长英 质页岩 (D)、 低有机质层状粉砂岩 ( E)、 低有机质层状介屑灰岩 ( F) 和低有机质层状白云岩 (G)。 依据岩相组合模式及其展布特征, 划分为 3 种旋回模式: ① 静水旋回模式 (A⁃⁃B⁃⁃C⁃⁃A), 主要 发育在高水位体系域; ② 浊流旋回模式 (A⁃⁃B⁃⁃C/ D/ E⁃⁃A), 主要发育于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 ③ 白云岩旋回模式 (A⁃⁃B⁃⁃C⁃⁃D/ G⁃⁃A), 在水进、 高水位和水退体系域均有发育。 古龙凹陷西侧主要 发育浊流旋回, 中央主要发育静水旋回, 东侧三肇凹陷主要发育静水⁃⁃白云岩旋回。 旋回模式的分布 主要受物源、 古气候和古盐度的影响。 

  • 张立亚
    世界地质. 2024, 43(3): 390-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岩心、 野外剖面、 薄片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 开展辽西淩源地区中元古界洪水庄组沉积相 特征研究和烃源岩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中元古界洪水庄组主要为海槽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 自 下而上的低位体系域主要为深水海槽相和浅海陆棚相沉积, 海侵体系域时期主要为深水海槽相和深水 斜坡相沉积, 高位体系域主要为深水缓坡和潮缘岸滩相沉积。 洪水庄组烃源岩总有机碳 w (TOC) 平 均为 4. 75% , (S1 + S2 ) 平均为 6. 9 mg / g, 整体上为好⁃⁃很好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通过氢指数与 Tmax 交互图和干酪根显微组分综合分析, 表明洪水庄组烃源岩主要为Ⅰ⁃⁃Ⅱ1 型干酪根, 生油潜力巨大, 热 演化程度上 Tmax平均为 438. 3 ℃ , 干酪根颜色为棕色, 表明正处于成熟生油阶段。 整体上看, 低位体 系域和海侵体系域的海槽相黑色泥岩油气潜力巨大, 为下一步勘探研究的重点对象。 

  • 陈贵标, 徐银波
    世界地质. 2024, 43(3): 403-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油页岩加热过程中的热重特性和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 岩的含油率、 总有机碳、 热解、 主量元素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 页岩为具有较高有机质丰度、 高灰分和中等发热量的中等品质油页岩, 且灰分主要元素组成为 SiO2 、 Al2O3 、 CaO, 属于高熔灰分。 油页岩热重分析显示其热解过程主要为低温、 中温和高温失重段 3 个 阶段, 中温失重段为油页岩主要失重段和油页岩热解反应阶段, 温度范围为 300 ~ 580 ℃ 。 其中油页 岩热解过程中油气大量生成阶段的温度范围为 430 ~ 500 ℃ , 为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生油关键阶段, 而 500 ~ 580 ℃为页岩气生成阶段, 可以形成一定量的页岩气。 

  • 郭森淼, 姜琦刚, 梁诗晨, 王鹏
    世界地质. 2024, 43(3): 413-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菲律宾民都洛岛为研究区域, 选取 ALOS PALSAR 双极化数据 (极化方式为 HH 和 HV 极化) 作为数据源, 通过提取后向散射系数 (Sigma0 HH 和 Sigma0 HV) 和极化分解参数 (熵、 角和反熵), 使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实现研究区的岩石单元分类和填图。 在加入了极化分解参数之后, 总体精度由 仅使用后向散射系数的 36. 706% 提高到 65. 000% 。 海岸带沼泽和珊瑚礁的 F1 分数超过了 0. 80, 辉长 岩和 Mansalay 组的 F1 分数超过了 0. 75。 引入极化特征后, 岩石单元的边界被更好地提取, Mansalay 组和 Mindoro 变质岩与其他岩石的可分性增强。 3 个极化分解参数弥补了多种岩石单元的后向散射系 数难以区分的不足, 显著提高了岩石单元的可分性。 研究表明, L 波段 SAR 数据的极化分解参数和后 向散射系数相结合能提高植被覆盖区岩石单元的分类精度。 

  • 都兵, 张旭晴, 孙涛, 陈峰, 王琳炜
    世界地质. 2024, 43(3): 424-4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 SBAS ⁃⁃InSAR) 技术所监测的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 2017—2021 年地表形变数据, 并结合地下水水位实测数据, 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地下水活动对地表沉 降的影响。 InSAR 监测结果显示, 研究区存在一处明显沉降, 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沉降特 征。 并利用地下水位变化、 地质条件和降水量等相关特征因子, 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定量分析 了各因子与地表形变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地下水位变化等对地表形变存在明显的影响。 进一步结合 土地利用数据发现, 该沉降区地表形变主要受农业用水活动影响。 

  • 翟皓, 李桐林, 康鑫泽, 吴宇豪
    世界地质. 2024, 43(3): 434-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减少地下涌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确保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贺斯格乌拉露天煤矿安全开 采, 笔者采用半航空瞬变电磁法对该煤矿进行地下水勘探。 通过 Occam 反演获得地下低阻电性异常 的分布情况, 并与核磁和钻孔结果进行对比,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① 第四纪松散岩类含水砂层相对 高阻, 白垩纪大磨拐河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及煤层表现为低电阻, 完整的大磨拐河组地层表现 为相对高阻; ② 测区地下水渗流通道主要分布在白垩纪地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含水层中; ③ 地下 富水区域主要集中在标高 840 ~ 880 m 这一范围内, 随着深度变深, 富水区域面积逐渐变小。 
  • 张英浩, 冯晅, 赵鹏飞, 董泽君, 周皓秋, 张明贺, 安娅菲, 杨佳润, 王宇恒, 王刘磊
    世界地质. 2024, 43(3): 444-4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石刻表层裂缝问题, 笔者建立一种改进的 VGG16 网络模型, 将原本 的 3 层全连接层改为 2 层全连接层, 增加 dropout 正则化, 并结合使用半监督学习算法, 将深度学习 应用于石刻表层裂缝的智能识别研究。 为了检验改进后模型的性能与准确性, 选用 Unet、 ResNet 以 及原模型进行比较, 使用精确率、 召回率和训练时间等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 改进后的 VGG16 网络 模型精度达到 93. 6% , 且训练时间较原模型减少了 18% , 具有轻量化运算的优点, 模型可以满足基 本的表层裂缝识别需求, 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 张纪星, 宋京雷, 刘洪, 王亚山, 刘宝生
    世界地质. 2024, 43(3): 452-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江苏省宜兴地区典型碎石土滑坡地质灾害, 开展了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和防治措施研 究。 结果表明, 碎石土滑坡主要发育于宜兴南部山区山前缓坡地带, 自然边坡坡度不大于 15°; 滑坡 体具有上土下岩的二元结构特征, 滑坡破坏模式为后退式渐进整体变形破坏的牵引式滑坡, 表现为地 形改造 + 降雨诱发; 滑坡体轴向水平距离为改造后边坡前缘高差的 10. 0 ~ 12. 0 倍。 采用坡面修整、 抗滑桩、 回填压脚、 挡土墙和截排水沟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消除滑坡地质灾害隐患, 坡体水平位 移、 垂直位移收敛于定值, 坡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