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世界地质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世界地质
 
2017年 36卷 3期
刊出日期:2017-09-25

基础地质
油气地质
地球物理
实验研究·环境地质
   
基础地质
655 魏曌英, 李莉
辽西早白垩世一反鸟类新发现
描述发现于中国辽宁朝阳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中的一件鸟类标本。该标本体型较小,具有许多反鸟类的近裔特征。通过对新标本后肢形态特征的分析,可判断其为一小型树栖反鸟类。新标本具有发育的前肢和进步的乌喙骨,及发育滞后的后肢和相对原始的胸骨形态。胸骨长宽比约为1,顶端呈圆弧形,两个后侧突末端不膨大,中央突末端稍扩大,龙骨突基本不发育等。新标本同时具有反鸟类的原始和进步特征,以及原始的胸骨特征。其综合特征不同于已知任意一种小型反鸟类,因此建立一个反鸟类新属种——普通小反鸟(Microenantiornis vulgaris gen.et sp.nov.)。
2017 Vol. 36 (3): 655-662 [摘要] ( 732 ) [HTML 1KB] [PDF 646KB] ( 617 )
663 杨雨晴, 殷亚磊, 周长付, 吴文昊
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燕子沟辽角龙(Liaoceratops yanzigouensis)新材料
报道了一件产自辽西北票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陆家屯层中的燕子沟辽角龙(Liaoceratops yanzigouensis)化石标本。该标本保存了燕子沟辽角龙的一些典型特征:前颌齿3颗;较大的三角形的眶前窝,外颧骨不发育;前齿骨上翘呈钩状;下颌后腹缘的边棱脊发育,并在其后部发育瘤状结节。根据对化石的CT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笔者对燕子沟辽角龙吻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包括吻骨前缘呈龙骨脊状,后侧发育一棱柱状纵脊等。此外,首次对燕子沟辽角龙的头后骨骼进行了描述,其中,股骨第四转子的特征可能对基干新角龙类的分类有一定意义。
2017 Vol. 36 (3): 663-670 [摘要] ( 709 ) [HTML 1KB] [PDF 743KB] ( 633 )
671 张乐, 董永胜
西藏羌塘中西部红脊山地区白云母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在羌塘中西部红脊山地区一套二叠纪蛇绿岩中发现白云母花岗岩,呈脉状侵入到辉长岩-辉绿岩中。笔者对其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属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富集Th、Sr等元素,亏损Nb、Ta、Zr、Ti等元素;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显示U型曲线,正Eu异常明显。白云母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元素比值及产出构造背景与仰冲型花岗岩类似。低CaO/Na2O、高Al2O3/TiO2及低全岩锆石饱和温度(TZr),说明其可能为蛇绿岩在仰冲就位的过程中,大陆边缘富白云母泥质岩石在低温、流体条件下,白云母脱水熔融形成。红脊山白云母花岗岩的发现表明,古特提斯洋盆已经闭合,羌北地块和羌南地块发生碰撞、对接。
2017 Vol. 36 (3): 671-681 [摘要] ( 312 ) [HTML 1KB] [PDF 756KB] ( 1016 )
682 殷绍泉, 张保科
西准噶尔北部比图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选择西准噶尔北部晚志留世比图岩体进行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其岩石成因及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比图岩体岩性以钾长花岗岩为主,边部为碱性花岗岩、正长岩和闪长岩。钾长花岗岩和正长岩贫MgO(0.3%~0.5%)、CaO(0.8%~1.1%),稀土含量高(105~204 μg/g),Eu异常明显,属于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碱性花岗岩富碱(6.8%)、贫Al2O3(9.9%),稀土含量较高(271 μg/g),极度亏损Sr、Ba、Eu,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闪长岩富MgO(4.1%)和CaO(7.5%),稀土含量较高(93 μg/g),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源自富水地幔的部分熔融。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比图钾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正长岩均是新生地壳部分熔融之后不同程度结晶分异的产物;比图岩体的各种岩性普遍具有富碱、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弱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2017 Vol. 36 (3): 682-690 [摘要] ( 359 ) [HTML 1KB] [PDF 726KB] ( 717 )
691 晁温馨, 李碧乐, 杨文龙, 彭勃, 宁传奇, 高雄伟
羌塘沱沱河地区多才玛二长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
对青海省羌塘地块东北缘沱沱河多才玛铅锌矿区二长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二长岩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具有较高的Na2O和较低的K2O、MgO。样品的高Rb/Sr比值(0.21~0.47)、低Nb/Ta比值(13.25~14.02)和低Mg#值等特征显示二长岩岩浆来源于地壳。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Sr),以及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与弧火山岩特征相似。二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65.8±1.1)Ma,显示其形成于晚白垩世-早古新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多才玛二长岩形成于特提斯大洋板块的后期深俯冲阶段。
2017 Vol. 36 (3): 691-700 [摘要] ( 350 ) [HTML 1KB] [PDF 734KB] ( 728 )
701 和越, 董玉, 和钟铧, 张彦龙, 杨浩, 王清海, 陈会军
大兴安岭中北段早白垩世爱林源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大兴安岭绰尔地区爱林源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爱林源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两个样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2 Ma和137 Ma,为早白垩世岩浆作用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铁、贫镁的特点,具有中等-弱铕异常(Eu/Eu*)=0.46~1.07,∑REE为54.11×10-6~191.42×10-6,LREE/HREE=11.38~18.03,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明显[(La/Yb)N=12.12~23.52],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及P元素等。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显示样品锆石εHf(t)值均为正值(分别为3.9~7.9和2.9~8.0),并且具有较年轻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709~942 Ma,677~1 001 Ma)。结合区域地质研究,笔者认为花岗质岩浆由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兴安地块有关。
2017 Vol. 36 (3): 701-713 [摘要] ( 408 ) [HTML 1KB] [PDF 822KB] ( 749 )
714 王阳, 徐仲元, 刘正宏, 李世超, 王师捷, 杜洋
大兴安岭温布其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形成机制
大兴安岭温布其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和流纹岩等一系列酸性火山岩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研究区流纹岩形成于(131±1.5)Ma,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具有高硅SiO2(72.43%~78.64%)、富铝Al2O3(11.48%~14.24%)、富钾K2O(4.09%~5.05%)和低镁MgO(0.14%~0.34%)的特点;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La/Yb)N=8.22~13.68],Eu负异常明显(δEu=0.39~0.90);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176Hf/177Hf比值为0.282 830~0.282 983,εHft)为6.02~10.19。研究发现,温布其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基性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
2017 Vol. 36 (3): 714-725 [摘要] ( 395 ) [HTML 1KB] [PDF 763KB] ( 730 )
726 晋瑞香, 孙国胜, 冯泓达, 何欣, 王刚, 赵天雪, 刘承先
大兴安岭托河林场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根据大兴安岭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的电子探针(EPMA)测试结果,对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成因类型及结晶时的温度和氧逸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岩浆源区的性质及成岩背景。毕利亚山碱长花岗岩黑云母具有高Si(SiO2:39.876%~42.419%)、富Mg(MgO:18.138%~20.02%)、贫Fe(FeOt:10.549%~11.468%)特征,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的结晶温度为590℃~650℃,且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其∑Al的值为1.01~1.044,Fe/(Mg+Fe)的值为0.228~0.262。Mg/(Mg+Fe2++Mn)的值为0.673~0.834,FeOt/(FeOt+MgO)的值为0.345~0.387,指示了其岩浆源区为富镁的岩石圈地幔,并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混染作用。
2017 Vol. 36 (3): 726-733 [摘要] ( 447 ) [HTML 1KB] [PDF 717KB] ( 736 )
734 杜传业, 刘正宏, 李鹏川, 关庆彬, 陈旭
吉南板石沟地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以吉南板石沟地区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为例,探讨其成因及演化机制。研究表明该片麻岩具有富硅(SiO2=66.61%~72.35%)高铝(Al2O3=13.56%~16.18%)富钠(Na2O=3.65%~4.69%)贫钾(K2O=1.13%~2.25%)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富集Ba、Rb等大离子元素,亏损Ni、Ta等高场强元素,属于高铝TTG片麻岩,其与高硅埃达克岩特征相似。对该片麻岩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试,其形成年龄为(2 619±28)Ma,属于新太古代时期产物。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岩浆在形成演化过程中较少受到地幔物质混染,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976~2 675 Ma。板石沟地区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可能是在俯冲环境下含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产生,认为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地区在新太古代时期可能存在一个由洋壳俯冲到弧陆碰撞造山带即吉-辽-冀弧陆碰撞增生造山带。
2017 Vol. 36 (3): 734-750 [摘要] ( 410 ) [HTML 1KB] [PDF 1106KB] ( 976 )
751 杜兵盈, 冯志强, 刘宇崴, 张铁安, 赵明胜, 赵雨生, 甄淼
大兴安岭环二库新元古代变质辉长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环二库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大扬气林场,岩石组合为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橄榄岩和大理岩,主要以NE向呈似层状、透镜状或碎片状产出。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中变质辉长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696.8±2.9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环儿库变质辉长岩具有类似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且与部分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具有成分上的亲缘性,表明变质辉长岩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结合区域上吉峰、嘎仙蛇绿岩可知,环二库岩石组合具有类似于蛇绿混杂岩的特征,其中变质辉长岩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末期的洋壳残片,表明大兴安岭北段地区新元古代时期存在古洋盆。
2017 Vol. 36 (3): 751-762 [摘要] ( 381 ) [HTML 1KB] [PDF 1163KB] ( 839 )
763 张宏涛, 张兴洲, 曾振, 刘洋, 崔维龙
长白山新生代火山岩之下新太古代基底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对长白山第四系玄武岩覆盖区零星出露的花岗质岩石和片麻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质岩石的年龄为2 509~2 558 Ma;斜长角闪片麻岩的年龄为2 475~2 553 Ma。地球化学特征上,这些岩石均属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系列(TTG),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3.85~34.48),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铕的负异常(δEu=0.41~0.54),富集Rb、K、Th等元素,亏损Nb、Sr、P、Ti等元素;黑云斜长角闪石片麻岩具有铕负异常(δEu=0.67~0.76),富集Rb、K、La、Nd等元素,亏损Th、Nb、Sr、P、Yb等元素;花岗质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具有铕的弱负-正异常(δEu=0.87~3.3),富集Rb、K、Sr等元素,亏损Nb、Th、P等元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白山地块和和龙地块中的同类岩石基本一致,表明白山地块与和龙地块在晚太古代是同一个陆块(龙岗陆块),二者目前的分布格局是后期北东向左行断裂构造改造的结果。
2017 Vol. 36 (3): 763-776 [摘要] ( 276 ) [HTML 1KB] [PDF 1482KB] ( 814 )
777 冯泓达, 孙国胜, 卢大超, 曲远馨, 晋瑞香, 何欣, 李洋
青海沱沱河地区赛多浦岗日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特征及地质意义
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沱沱河地区赛多浦岗日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MgO、SiO2、(Na2O+K2O),相对贫Al2O3、FeOt的特征;镁质率(M=0.60~0.65)高,∑Al值(1.30~1.39)偏低,中等Fe/(Mg+Fe)(0.42~0.44)比值,为镁质黑云母;估算其结晶温度为580℃~645℃,且岩浆体系具有较高的氧逸度。黑云母的成分特征显示其寄主岩体为造山背景下形成的钙碱性花岗岩,其源区具有壳-幔混源的特征。
2017 Vol. 36 (3): 777-784 [摘要] ( 348 ) [HTML 1KB] [PDF 652KB] ( 807 )
785 郑岩, 杨言辰, 韩世炯, 杨宇
辽宁高家堡子银矿区石榴云母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石榴云母片岩是高家堡子银矿区重要的容矿围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石榴云母片岩具有副变质岩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元素总量较高(ΣREE均值169.28×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有δCe弱正异常,δEu中等负异常。野外观察结合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高家堡子银矿区石榴云母片岩原岩为泥岩、砂岩、杂砂岩,具有上地壳长英质物源特征,形成环境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2017 Vol. 36 (3): 785-795 [摘要] ( 394 ) [HTML 1KB] [PDF 797KB] ( 1095 )
796 王凤博, 杨言辰, 张琳, 聂世嘉
黑龙江陈家店金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对黑龙江陈家店金矿区内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7±4)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具有富Si、富Al、富碱质和低Mg、低Ca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出高场强元素(HFSE)Th、Rb和K明显富集,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和Ti明显亏损的特点;稀土元素以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La/Yb)N=0.47~4.99,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8~0.68)。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花岗斑岩具有碰撞后花岗岩特征,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认为,矿区花岗斑岩的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其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地处火山弧形构造带,属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2017 Vol. 36 (3): 796-805 [摘要] ( 516 ) [HTML 1KB] [PDF 781KB] ( 767 )
806 刘阳, 孙景贵, 任亮, 韩吉龙, 王清海, 古阿雷, 赵克强
小兴安岭北麓高松山金矿床赋矿围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松山金矿床赋矿围岩中代表性的粗安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元素地球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揭示:(1)获得6组单颗粒锆石年龄,第一组为2 422~2 683 Ma,为残留锆石年龄;第二、三、四和五组分别为606~943 Ma、428~437 Ma、281~303 Ma和169~221 Ma,为捕获锆石年龄;第六组为121~129 Ma,代表火山作用过程形成的锆石年龄;(2)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套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3)微量元素和REE指示岩石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结合相关成果,初步厘定该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结晶基底或碎屑物,该期火山作用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发的岩石圈伸展和减薄环境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上侵、喷发作用形成,岩浆在上升演化过程中受到早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的混染,该次岩浆活动与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事件相吻合。
2017 Vol. 36 (3): 806-825 [摘要] ( 393 ) [HTML 1KB] [PDF 1602KB] ( 812 )
826 唐臣, 张馨文, 孙景贵
黑龙江宁安英城子金矿床的地质、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因研究
英城子金矿床是典型的浅成热液型矿床,为确定矿床成矿条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同时对不同深度的同一条含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分别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城子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成矿过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类型多数为气液两相,少数为气、液单相或三相包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247.9℃~400.0℃,盐度[w(NaCl)]为3.15%~7.70%,成矿流体密度为0.65 g/cm3~0.87 g/cm3;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数据确定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CO2-H2O-NaCl体系;根据测温数据,该矿床的成矿压力为6~50 MPa、相应就位深度为0.11~0.65 km;由此可推测该矿床是与韧性变形作用有关的中温中压热液金矿床。结合前人有关成矿年代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确认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二叠世末亚洲洋壳俯冲作用晚期,且与陆内松嫩板块和佳木斯板块碰撞过程中构造体制的转换紧密相关。
2017 Vol. 36 (3): 826-835 [摘要] ( 402 ) [HTML 1KB] [PDF 1009KB] ( 872 )
836 田力丹, 孙丰月, 王力, 刘金龙, 吴琼
吉林临江荒沟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为确定临江荒沟山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笔者对矿区主成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的铅锌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属NaCl-H2O体系,且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09℃~276℃)、中盐度(1.98~16.34wt%)、低密度(0.79~0.96 g/cm3)的特点;成矿压力约为16.8~33.0 MPa,成矿深度为1.68~3.30 km。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δ18OH2OδD值分别为3.3×10-3~9.9×10-3,-115×10-3~-74.8×10-3,结合碳氧同位素δ18O-δ13C图解说明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可能有大气降水混入。硫同位素δ34S值为2.6×10-3~18.9×10-3,具有富集重硫的特点;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分别为15.43~15.57,15.25~15.33,34.88~35.07,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珍珠门组地层,但不排除有深源物质混入。结合区域地质,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形成于环太平洋体系向华北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下,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
2017 Vol. 36 (3): 836-849 [摘要] ( 330 ) [HTML 1KB] [PDF 920KB] ( 867 )
850 齐成栋, 张永焕, 彭玉鲸, 陈尔臻, 牛军平, 屈旭钧, 靳克, 王春光
吉林省成矿规律与预测的新认识
在吉林省成矿规律与预测方面的研究中,成矿时代为主要薄弱环节之一。对成矿时代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的内容,有益于野外一线对找矿信息进行科学决策,降低找矿勘查工作成本,还能推进找矿勘探的新突破。本文通过19例相关新资料的解读,并结合区域矿产资源成矿演化的特点,获得3点认识:①以成矿时代为主坐标轴,吉林省经历了"克拉通化"、"中亚造山带"、"滨西太平洋陆缘火山弧和盆岭构造"三大成矿阶段;②构造控矿表现为"构造控盆、盆型控相、相态控藏","构造控浆、浆型控相、相异矿别","构造控式、式殊床特、床定体律";③近年来不断有新成矿期、新矿种、新类型、新产地和新隐伏矿体的发现,表明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2017 Vol. 36 (3): 850-861 [摘要] ( 289 ) [HTML 1KB] [PDF 484KB] ( 897 )
油气地质
862 王克兵, 孟庆涛, 刘招君, 孙平昌, 徐银波, 白悦悦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页岩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简称柴北缘)鱼卡地区鱼油页1井(YYY-1)页岩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其对古环境、古物源和古气候的响应,并探讨了对油页岩成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石门沟组页岩段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139.16~342.59)×10-6,平均值为236.66×10-6,高于北美页岩(NASC)和后太古宙页岩(PASS)。ΣLREE/ΣHREE和(La/Yb)N等地球化学参数表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地球化学参数以及La/Yb-ΣREE图解表明,研究区物源主要为上地壳沉积岩和火山岩的混合来源。元素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指示沉积水体为缺氧的还原环境,为油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根据高含量的ΣREE值以及δEu异常值,结合前人对该地区的孢粉研究成果,石门沟组页岩段形成于暖湿的气候条件,为油页岩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物质来源和保存条件。
2017 Vol. 36 (3): 862-870,879 [摘要] ( 344 ) [HTML 1KB] [PDF 883KB] ( 875 )
871 徐川, 孟庆涛, 刘招君, 孙平昌, 李锋, 白悦悦
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品质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含油页岩盆地,其中柴北缘鱼卡地区油页岩潜力巨大。为查明柴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品质特征,对研究区鱼油页1井(YYY-1)岩芯进行系统取样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油页岩为中等含油率、中等发热量、高灰分、中等挥发分、低水分、低密度和低硫型油页岩。鱼卡地区交通便利、地质条件好,结合一系列工业分析指标,认为鱼卡地区油页岩品质好、埋藏浅、具有较高工业开发价值。建议对鱼卡油页岩含矿区可采用一套联合干馏炼油-发电-二氧化硅-建材的一体化工业开发流程,进而建设鱼卡地区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工程,不仅可以改善柴达木盆地当前能源短缺的局面,还有利于促进柴达木地区的农牧业生产。
2017 Vol. 36 (3): 871-879 [摘要] ( 339 ) [HTML 1KB] [PDF 673KB] ( 764 )
880 刘哲, 单玄龙, 衣健, 代登亮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火山岩气藏是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深层重要的气藏类型。通过钻井岩芯、扫描电镜、孔渗测试及面孔率分析等资料,详细研究了火山岩储层的类型和特征;并结合地震资料和产能数据刻画了火山岩储层和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了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气孔流纹岩储层、流纹质凝灰熔岩储层和块状流纹岩储层3种类型。气孔流纹岩储层以原生孔隙和微裂缝为主,属于较高-高孔,低渗-较高渗储层;流纹质凝灰熔岩储层主要发育脱玻化孔和构造裂缝,为中孔-特低渗储层;块状流纹岩储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气孔流纹岩型气藏的特点是多层工业气层纵向和横向叠加形成,气井产能高,含气面积大;流纹质凝灰熔岩型气藏的特点是块状气藏的气井产能中等;块状流纹岩型气藏的特点是块状气藏,气井产能小,需压裂后方能达到工业产能。
2017 Vol. 36 (3): 880-888 [摘要] ( 521 ) [HTML 1KB] [PDF 995KB] ( 748 )
889 孙守亮, 李永飞, 陈树旺, 郜晓勇, 孙求实, 张坤, 周铁锁
金羊盆地北票组沉积环境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基于钻井岩芯,结合实测剖面及收集的测试数据,以点及面,对金羊盆地北票组沉积环境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票组烃源岩主要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偏氧化的沉积环境中,且气候条件从潮湿、半潮湿到半干燥有序变化;综合评价认为,北票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其次为Ⅲ型,处于成熟阶段及生油高峰期。横向上,位于章吉营子凹陷沉积中心的东坤头营子剖面及石门沟剖面有机质丰度最好,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而沉积边缘相的巴图营子乡刁家沟剖面有机质丰度最差,为非烃源岩-差烃源岩;纵向上,半深湖亚相的有机质丰度要好于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相为非烃源岩-差烃源岩。
2017 Vol. 36 (3): 889-902 [摘要] ( 417 ) [HTML 1KB] [PDF 969KB] ( 893 )
903 张坤, 柳蓉, 刘招君, 张超
梅河盆地梅河组含煤-油页岩岩系成矿特征分析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及岩芯观察,岩石矿物组合、有机地球化学和工业分析等资料,对梅河盆地梅河组上含煤段煤与油页岩成矿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油页岩与煤相比,具有较低的挥发分及有机碳含量,较高的灰分。煤层顶板油页岩与煤层底板油页岩相比,具有较高的挥发分及有机碳含量,较低的灰分。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2型,其中,煤层底板油页岩主要为Ⅰ型,煤层顶板油页岩主要为Ⅱ1-Ⅱ2型;煤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梅河组上含煤段发育于盆地萎缩阶段,含煤、油页岩岩系主要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浅湖-沼泽沉积环境,煤与油页岩的成矿序列形成于与沼泽有密切成因联系的浅湖环境,主控因素为浅湖时期的湖平面或沼泽时期的潜水面。
2017 Vol. 36 (3): 903-912 [摘要] ( 391 ) [HTML 1KB] [PDF 727KB] ( 824 )
913 郝国丽, 单玄龙, 仝立华, 李锋, 刘轶松, 王书琴, 吴文丽
小太平山油砂油地球化学及生物降解特征
采用小太平山同一层位不同深度且连续的油砂样品,对油砂油的地球化学及生物降解特征进行分析。小太平山油砂油在生物降解作用下产生了丰富的25-降霍烷,常规藿烷和甾烷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于分子结构和稳定性不同,抗降解能力不同,C21/C23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30藿烷、Ts/Tm、C30重排藿烷/C30藿烷值、αααC27R/αααC29R、C28αααR/C29αααR、C29ααα20R/αββ20S、C29ααα20R/αββ20R、C27重排甾烷/(规则甾烷+重排甾烷)、常规藿烷异构体降解为25-降霍烷的比例,均反映出油砂油的生物降解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小太平山油砂油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降解程度增大,证实地层水有利于细菌类微生物的迁移、营养物质的传递,促进原油的生物降解及25-降霍烷的产生。
2017 Vol. 36 (3): 913-923 [摘要] ( 445 ) [HTML 1KB] [PDF 664KB] ( 771 )
地球物理
924 周晓华, 孟文博, 甘棣元
水平井压裂储层应力场分布模拟方法
在研究分析水力压裂对储层岩石力学特性参数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压力储层应力场分布模拟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水平井储层原地应力场模型和水力压裂产生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场模型,并且利用实际的水力压裂测井参数对储层原地应力场和压裂产生裂缝诱导应力场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压裂产生人工裂缝会对储层应力场分布造成很大影响;压裂后储层应力主要在裂缝周围得到积累,并且距离裂缝越远,应力值积累越少;压裂生成裂缝长度也会影响储层应力场分布,裂缝越长,裂缝诱导应力场减小越慢。
2017 Vol. 36 (3): 924-930 [摘要] ( 294 ) [HTML 1KB] [PDF 522KB] ( 1168 )
931 孙海林, 秦月霜, 白田增, 钱鹏, 徐克彬, 刘玉海, 江海宇
振幅叠加的井地联合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
微地震地面监测主要缺陷在于垂向定位分辨率不足,而井下监测则存在横向定位分辨率较低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井中-地面联合监测的方法提高微地震定位可信度,并结合振幅叠加方法对地面噪声进行压制。模拟三维地震数据的反演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反演得到的震源位置与模拟震源点位置一致。以山西宁武盆地一次水力压裂监测为例,证明笔者所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2017 Vol. 36 (3): 931-940 [摘要] ( 276 ) [HTML 1KB] [PDF 1245KB] ( 815 )
941 闫英伟, 王者江, 韩飞
面波基模式频散曲线提取解精度对比研究
针对不同方法提取面波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问题,笔者分别采用τ-p变换、频率分解法、F-K变换、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High-Resolution Linear Radon Transform,简称HRLRT)对六层递增型地质模型合成瑞雷波记录进行频散能量成像,并按频散能量最大值拾取基模式频散曲线。为定量评价理论模型基模式频散曲线提取解与解析解的接近程度,引入了均方差与相关系数两种评价参数。评价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提取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最高,均方差为11.167 8,相关系数为0.994 9;F-K变换提取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最低,均方差为195.274,相关系数为0.515 2。
2017 Vol. 36 (3): 941-946 [摘要] ( 279 ) [HTML 1KB] [PDF 505KB] ( 787 )
947 江志强, 王建飞
航磁梯度数据解释新方法在迁安铁矿勘探中的应用
为更加清晰和准确地利用磁梯度数据获得地质体的分布特征,笔者采用解析信号总水平导数法和梯度欧拉反褶积技术组合实现磁梯度数据的解释,解析信号总水平导数的极值可有效地圈定出矿体的分布范围,梯度欧拉反褶积法可有效地避免背景异常的干扰,从而准确地给出磁性体的位置和深度信息。理论模型证明解析信号水平导数法和梯度欧拉反褶积法的组合可准确地获得磁性体的水平范围和深度。应用于河北迁安地区磁梯度数据的解释,圈定出5个呈条带状分布的较大型铁矿藏,埋深在200~450 m。
2017 Vol. 36 (3): 947-953,963 [摘要] ( 377 ) [HTML 1KB] [PDF 956KB] ( 717 )
954 陈宪, 边伟华, 王林涛, 杨凯凯, 张增宝, 李昭
火山岩磁化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准东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例
以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为例,通过测量分析不同岩性类型火山岩磁化率,确定研究区主要类型火山岩的磁化率特征,总结磁化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基性火山岩的平均磁化率为11.705×10-3SI,中性火山岩的平均磁化率为6.325×10-3SI,酸性火山岩的平均磁化率为0.345×10-3SI,磁化率可以有效区分这三种具有不同磁性矿物组合的岩石类型。研究区火山岩受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其磁化率受矿物组成、成岩方式、结构构造及岩石蚀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钙质、硅质等逆磁性矿物不同程度地交代辉石和角闪石等强磁性矿物斑晶,且作为填隙物的主要成分充填于岩石孔缝中,是致使研究区中基性火山岩整体磁化率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
2017 Vol. 36 (3): 954-963 [摘要] ( 429 ) [HTML 1KB] [PDF 993KB] ( 821 )
964 于清水, 徐聪, 齐迪, 娄俊庆, 袁立江, 齐建国, 邵峰
高密度电法与探地雷达在地下溶洞探测中的联合应用:以广西柳州地区为例
在广西柳州地区特高压线路建设中,利用高密度电法对溶洞进行探测,然而探测结果难以判断高阻异常是充气溶洞的响应还是石灰岩本身的高阻特性响应。在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探地雷达对异常模糊区进行复测验证,雷达结果中出现形如双曲线的反射异常,从而判定高阻异常来源于充气溶洞,而不是石灰岩本身。
2017 Vol. 36 (3): 964-969 [摘要] ( 346 ) [HTML 1KB] [PDF 672KB] ( 1057 )
970 吴真玮, 曾昭发, 潘隆武
基于CEEMD和自适应中值滤波的大地电磁数据去噪研究
为提高大地电磁数据的信噪比,笔者提出基于互补总体经验模式分解(CEEMD)和自适应中值滤波的去噪方法,利用CEEMD将大地电磁时间序列数据分解成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及趋势项,依据噪声的高低频特征有选择地利用自适应中值滤波对固有模态函数(IMF)进行去噪,再进行数据重构。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该方法能较好地抑制大地电磁数据中、低频部分的噪声干扰,抑制突变点,提高数据的信噪比。
2017 Vol. 36 (3): 970-975 [摘要] ( 265 ) [HTML 1KB] [PDF 546KB] ( 689 )
976 蓝天, 罗先熔, 陈晓青, 袁和, 杨龙坤, 韦选建
地电化学方法在浙江江山—长台地区寻找隐伏铀矿的应用
为进一步了解地电化学集成技术寻找隐伏铀矿的成效,探寻浙江江山-长台地区隐伏铀矿找矿技术指标,解决类似区域深部找矿问题,在该地区开展以地电提取测量法为主,以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热释汞测量法为辅的找矿预测研究。对地电提取U、Th、Pb、Zn、Cu、Ag、Mo、V、W共9种元素进行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显示,Th、Pb、Zn、Mo、Ag与主成矿元素U关系最为密切,可以作为寻找类似隐伏铀矿的参考指标。地电化学异常分布特征揭示,断裂构造以及接触带为该区重要的控矿因素。根据地电提取单元素异常平面特征、因子得分异常展布情况,综合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热释汞异常平面分布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在其范围内圈划出7处找矿远景区。
2017 Vol. 36 (3): 976-988 [摘要] ( 205 ) [HTML 1KB] [PDF 1104KB] ( 727 )
989 苌云, 张艳辉, 翁爱华, 李斯睿, 李建平, 唐裕
CSAMT一维全频视电阻率反演
本文采用全频率视电阻率反演,使用2-3~213 Hz频率,并且不做近区和过渡区校正,直接用卡尼亚视电阻率作为反演参数。正演采用虚界面法计算有限长导线在水平层状介质的电磁场分量,反演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数值模拟采用三层模型和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了符合地下电性变化的反演模型结果,证实了CSAMT一维全频视电阻率反演具有可实施性。
2017 Vol. 36 (3): 989-994 [摘要] ( 393 ) [HTML 1KB] [PDF 456KB] ( 665 )
995 吕守航, 杜立志, 姚仁, 王杰, 常高奇
井地电法地表电场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为研究井地电法在确定异常体边界时电场的分布规律,笔者对室内水槽固定位置的低阻体(铜板)直接供电,并对充电低阻体形成的电场在地表的电位分布特征进行观测。研究不同方向电位分布特征,及进行线性拟合建立电位梯度曲线,分析异常体不同方向上的电位梯度变化规律,确定该低阻体的边界特征。模拟实验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的边界会出现明显的拐点,与电位分布图的对比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边界的变化可以作为识别异常体边界的标志。
2017 Vol. 36 (3): 995-1000 [摘要] ( 195 ) [HTML 1KB] [PDF 439KB] ( 627 )
实验研究·环境地质
1001 任军博, 杨思宇, 苏涛, 臧利斌, 全成
云南先峰中新世木乃伊化木化石α-纤维素的提取
本文对云南先锋中新世木乃伊化木化石进行α-纤维素实验提取,以验证化石纤维素的可得性。实验利用有机溶剂分离、碱液分离、无机酸分离等方法分别对研究区5件木乃伊化化石样品进行处理,并采用红外光谱检测方法与现代木材α-纤维素和国际标准α-纤维素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结果显示,3种提取方法均可以从化石木材中提取出α-纤维素,但过程特征各有不同。其中,有机溶剂分离实验过程耗时最长,碱液分离方法样品损失最大。相比之下,无机酸分离方法对于木乃伊化木化石α-纤维素提取的效率最高。
2017 Vol. 36 (3): 1001-1007 [摘要] ( 353 ) [HTML 1KB] [PDF 565KB] ( 774 )
1008 周海龙, 刘宝昌, 王骕, 李闯
铝合金钻杆强度的模拟仿真分析
与传统的钢制钻杆相比,铝合金钻杆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无磁等优点,因此在钻井作业中具有较大优势。钻杆在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如与井壁发生碰撞,将导致钻杆变形,降低其强度。笔者通过Ansys LS-DYNA以及Workbench进行仿真,研究Φ147 mm铝合金钻杆与孔壁碰撞后的变形状态,以及产生裂纹后对其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Φ147 mm铝合金钻杆在使用过程中,钻杆主体段相对薄弱,在2 m/s的速度下与钻孔壁发生碰撞会产生塑性变形,从而降低铝合金钻杆的性能。钻杆主体段的裂纹长度>1 mm时,在载荷作用下,将发生裂纹扩展,导致钻杆断裂。钻杆主体段有裂纹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有裂纹的钻杆所能承受的载荷是无裂纹钻杆所能承受载荷的五分之一。
2017 Vol. 36 (3): 1008-1014 [摘要] ( 179 ) [HTML 1KB] [PDF 575KB] ( 668 )
1015 张馨月, 邵晓华, 王明常, 王凤艳, 徐则双
青海省近50年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对1962-2013年28个均匀分布在青海省内的气象站点数据近50 a(1962-2013年)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趋势上青海省极端降水事件呈上升趋势,其强度与频数变化分别具有28 a和15 a±的主周期,并且少数站点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青海省内的极端降水事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整体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特征,极端降水事件在南部地区发生频率总体高于北部地区,东南部发生极端降水的频率最高;近50 a青海省内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与频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东北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仅有东南端与西北端呈现下降趋势,极端降水事件频数的上升趋势由东南端及西北端分别向中部加强。
2017 Vol. 36 (3): 1015-1023 [摘要] ( 286 ) [HTML 1KB] [PDF 702KB] ( 758 )
 

最 新 动 态

 
 
世界地质(中文版)获“2016年度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奖
网站开通及严正声明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 《世界地质》编辑部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电话:0431-8850258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