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世界地质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世界地质
 
2011年 30卷 3期
刊出日期:2011-09-25

论文
   
论文
313 汪志刚,牛继辉,朱文丰
吉林安图海沟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

海沟金矿流体包裹体为3种类型:富CO2三相、气液两相和纯气相。流体盐度集中在7.44%~8.67%NaCleqv,8.54%~8.94%NaCleqv和9.84%~10.87%NaCleqv三个区间;流体密度为0.54~0.88 g/cm3;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298.4℃~313.5℃和258.2℃~264.6℃。研究表明成矿早期阶段流体为低盐度、富CO2的高温流体,且富CO2型和富气相包裹体共存。成矿中晚期阶段流体盐度和温度明显降低,CO2、H2O等气体能够大量逃逸,流体体系由封闭状态转化为较开放状态,大气降水、层间水等大量进入与岩浆流体发生混合,并引起流体内金络合物的溶解度减小而直接导致金和金属矿物的沉淀和富集。成矿压力范围为110~146 MPa,成矿深度为8.7~10.1 km。通过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对比,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成造山型金矿,动力学背景为早一中侏罗世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的持续汇聚力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的作用力引起的远程效应联合作用的结果。

2011 Vol. 30 (3): 313-322 [摘要] ( 2707 ) [HTML 1KB] [PDF 1542KB] ( 2526 )
323 夏浩东,王明艳,邓会娟
沉积岩容矿的层状铜矿床成因以澳大利亚布朗斯(Browns)铜多金属矿床为例

以澳大利亚布朗斯Cu多金属矿床为例,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是在“饥饿”沉积阶段富集了Cu、Pb、Zn等金属元素,在后期盆地卤水作用下形成矿化的一个“沉积一改造”矿床。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赞比亚铜矿带、波兰Kupfershierfer铜矿带和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床,总结了该类铜矿床成矿的一般规律,认为该类矿床的金属物质一般来源于下伏红层/风化基底: S一般来自于蒸发岩和黑色页岩,个别矿床古油气藏也提供了S源;成矿流体为中一高盐度、中温的氧化性盆地卤水,成矿物质主要以络合物(CuCl3-)的方式运移,流体驱动动力一般是区域性构造运动,放射性衰变生热和盐丘底劈也能够导致流体运移;金属矿物沉淀的主要机理是还原反应,主要还原剂是原地有机质;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成矿金属元素在氧化还原界面上与S结合沉淀析出,形成矿化。

2011 Vol. 30 (3): 323-334 [摘要] ( 2458 ) [HTML 1KB] [PDF 2138KB] ( 2308 )
335 张朋,乔树岩,赵华伟,聂喜涛,门兰静,崔培龙,杨凤超,
黑龙江伊春蜂房沟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机制

蜂房沟金矿位于佳木斯地块东北部,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经矿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探讨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物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为主,含有少量的纯气相和纯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270℃、成矿流体盐度为1.74~6.30 wt%NaCI、密度0.68~0.92 g/cm3、成矿压力为16~22 MPa、估算成矿深度为1.6~2.2 km,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02和H2O,含少量CH4,总体属于CO2—H2O—NaCI体系;②成矿流体是一种不混溶流体,流体在不混溶过程中造成的相分离是金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③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对比,该矿床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机理可由碰撞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CMF)模式解释。

2011 Vol. 30 (3): 335-344 [摘要] ( 2588 ) [HTML 1KB] [PDF 1606KB] ( 2054 )
345 于延秋, 郭守钰, 王立峰
内蒙古狼山浩日格山海西期花岗岩体特征与形成环境

内蒙古狼山浩日格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该类岩石为过铝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岩属于贫钾型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属于富钾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43±3~272±4)Ma,具有I型和S型两类花岗岩特征,构造环境为火山孤花岗岩类。该区的主成矿区为海西期,内蒙古狼山海西期花岗岩对该区多金属元素的运移及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011 Vol. 30 (3): 345-351 [摘要] ( 2715 ) [HTML 1KB] [PDF 706KB] ( 3051 )
352 张瀚夫,田艳丽,张晓军
山西胡家峪桐木沟铜矿床深部矿体预测

对山西省胡家峪桐木沟铜矿床3号主矿体定位规律及深部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 号主矿体赋存于篦子沟组硅化大理岩与碳质板岩接触带上,倾向SE,向NE侧伏。篦子沟组层内剥离断层作为控矿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及矿质卸栽提供空间,控矿断裂面沿倾向方向由缓到陡的部位易于成矿。目前开拓的525 m。445 m中段正处在断裂面产状变缓部位,向深部断裂面产状有变陡的可能;其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n-W-Sb)-(Mn-V-B-As-Ni)-(Pb-Ti-Ag-Co-Mo-Bi-Zn-Hg-cu-Au)。地球化学参数n总体表现为“升”,前缘晕元素的分布向下富集,原生晕特征显示3号矿体向下部还有延伸,并据此圈定出深部矿体的预测靶区。445 m中段出现Cu、M0矿化叠加现象,且发现强烈绢英岩化的斑状花岗闪长岩,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Cu、Mo矿化,深部前缘晕元素富集是含Mo热液叠加的表征,因而深部也同时作为寻找Mo矿化的远景区。

2011 Vol. 30 (3): 352-358 [摘要] ( 2287 ) [HTML 1KB] [PDF 1127KB] ( 2265 )
359 李绪俊,范振华,范文亮,任山峰
海沟金矿28#脉深部隐伏矿体地球化学预测

海沟金矿28#脉单脉储量在30 t以上。矿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Au有关的12个元素可划分为5个矿化因子。F1、F2和F4因子同时存在的高值区表明成矿晕在空间上迭加,成矿具多阶段性。深部有成矿远景;单一F4高值区代表矿体根部位置;F3和F5高值同时出现表明高值部位属无矿间隔,近距离内无隐伏矿体出现。综合研究表明,28#脉39~7l线之间14中段以下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不仅已知矿体向下有进一步的延深,深部还可能出现新的隐伏矿体。15—29线之间10中段以下的部位也有成矿显示,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地质探矿工作。

2011 Vol. 30 (3): 359-367 [摘要] ( 2349 ) [HTML 1KB] [PDF 2272KB] ( 2459 )
368 余一欣,郑俊章,汤良杰,王燕锟,杨孝群,
滨里海盆地东缘中段盐构造变形特征

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编图,对滨里海盆地东缘中段下二叠统孔谷阶盐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孔谷阶含盐层系变形强烈,主要发育盐底辟、盐枕、盐滚、盐焊接、盐边凹陷和龟背构造等多种盐构造变形样式。不同盐构造规模差别较大,隆起幅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平面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盐构造运动对周缘地层变形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楔型褶皱地层,并导致盐间和盐上地层发育一些特征各异的断裂。盐构造运动受乌拉尔造山作用影响明显,强烈的盐构造活动主要发生在晚二叠世一三叠纪。

2011 Vol. 30 (3): 368-374 [摘要] ( 1948 ) [HTML 1KB] [PDF 2610KB] ( 1833 )
375 秦亚, 程新民, 常建平, 平智岚
辽宁本溪晶花洞洞穴特征及形成时代

辽宁本溪晶花洞发育于中奥陶世马家沟组(O2m)厚层灰岩中,主要受近SN、NE断裂控制,沿近SN断裂发育高度不同的4层洞穴。洞内沉积物以化学沉积为主,机械沉积较少。通过测定洞内外的温度、湿度及CO2含量,对比研究发现洞穴封闭性较好,与外界大气循环较差。在与洞外干河河流阶地的高程及形成时代上的对比研究基础上,结合主洞所采年龄样的铀系法测年(111.5±5.3 ka),初步推断晶花洞主洞发育于晚更新世。

2011 Vol. 30 (3): 375-380 [摘要] ( 2456 ) [HTML 1KB] [PDF 526KB] ( 2660 )
381 高飞,王永春,方磊,侯彦青,张建平
应用面金属量法预测虹螺山一五指山地区铅锌矿产资源潜力

在应用多元综合信息找矿预测的证据权重模型的基础上,圈定了找矿有利地段,运用以地球化学数据为依据的面金属量法,充分考虑成矿物质来源之外的地质因素的影响,对预测远景区内铅锌矿潜在资源量进行估算,从量的角度表明该区铅锌矿资源潜力。本次资源潜力预测确定了3个远景区级别,共圈定13处远景区,其中包括目前尚未发现矿产地的I、Ⅱ级远景区共6处。

2011 Vol. 30 (3): 381-385 [摘要] ( 2492 ) [HTML 1KB] [PDF 547KB] ( 2714 )
386 方石,张培震,刘立,刘招君,张新荣
辽河高升油田北部沙4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分散体系

根据辽河西部凹陷高升油田北部地区重力流特征的岩心资料、递变悬浮的粒度特征,结合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所反映出的重力流特点,认为该区主要发育重力流沉积。根据地震属性揭示的沙四段时期砂体与同生断层的展布情况,结合研究区东倾的斜坡古地形,揭示了研究区沉积物的分散体系,认为其物源主要来自于西北部。重新厘定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物分散体系,将促进该区的岩性油气藏勘探。

2011 Vol. 30 (3): 386-395 [摘要] ( 2010 ) [HTML 1KB] [PDF 2997KB] ( 2668 )
396 杨艳秋,李刚,戴春山,
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分布特征及其有利区探讨

对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中生界分布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方向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中生界分布广、厚度大,主要沉积在南部地区,最大厚度超过6 000 m,除凹陷内有分布外,隆起区也有分布。白垩系主要发育在长江凹陷、海礁低凸起、瓯江凹陷、闽江凹陷和台北低凸起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在闽江凹陷。闽江凹陷的中生界厚度大,烃源岩条件好,局部构造圈闭发育,既有区域性盖层又有局部盖层,生储盖条件优越。因此,闽江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油气勘探前景最好的区域。

2011 Vol. 30 (3): 396-403 [摘要] ( 2147 ) [HTML 1KB] [PDF 3309KB] ( 3693 )
404 何胜林,曾少军,杨燕,张莹
南海西部海域文昌A、B油田低阻成因分析

从粒度、泥质及黏土矿物、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导电矿物、薄互层等6方面对珠江口盆地琼海凸起文昌A、B油田低阻成因机理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低阻储层段与正常储层段各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区岩性细、泥质重、细一微孔隙体积比例高,进而导致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影响文昌A、 B油田ZJl段储层低阻的重要因素,为后续低阻储层的定性识别和定量解释提供依据。

2011 Vol. 30 (3): 404-409 [摘要] ( 2342 ) [HTML 1KB] [PDF 950KB] ( 2406 )
410 洪雪,赵洪伟,沙娟芳
彰武断陷沙海组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彰武断陷沙海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通过岩心观察与鉴定,确定了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等资料,确定沙海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填隙物内孔隙、裂缝孔隙、溶蚀粒间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Tmax主要分布在435℃~455℃,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沙海组纵向上在 920.9~930.55 m、935.8~938.9 m、944.35~951.07 m存在3个孔渗发育带,主要受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溶蚀溶解作用)控制。

2011 Vol. 30 (3): 410-415 [摘要] ( 2408 ) [HTML 1KB] [PDF 2220KB] ( 2545 )
415 王建鹏,刘招君,苗长盛,方石,陈永成
蒙古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三角洲沉积及储层特征

塔南凹陷为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的次级凹陷,盆地内发育三角洲沉积,且钻遇大规模油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展布、演化及储层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三角洲可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亚相及6种微相,且集中发育于盆地的西北部;三角洲砂体的规模从南屯组初期到末期整体表现为逐渐扩张的趋势,加积和前积作用使得沉积范围迅速扩大。三角洲砂岩孔渗研究发现,塔南凹陷三角洲前缘砂体储层类型整体属于中孔超低渗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7%~20%,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10×10-3μm2,储集物性好;席状砂的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5%~16%和19%~2l%,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5×10-3μm2,储集物性次之;河口坝砂体的储集物性最差,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3%~17%,渗透率主要集中在0.1×10-3~5×10-3μm2

2011 Vol. 30 (3): 415-428 [摘要] ( 2665 ) [HTML 1KB] [PDF 2568KB] ( 2414 )
422 孙靖, 薛晶晶, 王斌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等数据,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梧桐沟组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主要是机械压实,是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主要是(铁)方解石的胶结,其次是各种次生黏土矿物的胶结,是渗透率减少的关键因素;溶蚀作用主要是长石颗粒的溶蚀,对储层物性改善有限,并没有出现次生孔隙发育带。

2011 Vol. 30 (3): 422-428 [摘要] ( 2627 ) [HTML 1KB] [PDF 2086KB] ( 2846 )
429 苏巍, 张春芬
火山岩地震响应特征的正演模拟

为进一步了解松南梨树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指导火山岩体的地震资料解译及成藏期次的识别,以实际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信息及地质认识,构建了火山岩地质模型,利用非平稳随机介质模拟技术对火山岩地震响应进行了正演模拟。通过正演模拟计算,得到并分析了由浅至深各反射层系及沉积相带的地震反射特征,从而为明确本地区火山岩响应规律,进一步检验地震地质解译模型建造的准确性,加深对本区火山岩成藏规律的认识提供依据。

2011 Vol. 30 (3): 429-438 [摘要] ( 2104 ) [HTML 1KB] [PDF 2349KB] ( 3553 )
435 高彦伟,王笑晗,张静
吉林省三所城市电磁辐射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与评价

以城市环境电磁污染为研究对象,根据吉林省长春、延吉、四平环境综合电场强度监测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指数评价法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计算了三所城市的电磁污染评价指数和污染风险概率,并对环境电磁辐射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目前三所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电场强度监测值具有不同的概率分布,辐射强度低于中国电磁辐射安全标准,污染风险概率为0。如果电磁辐射能量以年均14%的速度递增,长春、延吉、四平将分别在19年、16年和18年后电磁辐射水平超过电磁环境保护限值,因此应该加强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管理和防控。

2011 Vol. 30 (3): 435-438 [摘要] ( 2423 ) [HTML 1KB] [PDF 346KB] ( 2478 )
439 丽娜, 吴燕冈, 李桐林
大冰湖沟斑岩型钼矿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找矿

大冰湖沟钼矿是吉黑东部典型的斑岩型钼矿之一。在借鉴以往资料对斑岩型钼矿的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斑岩型钼矿的地质成矿与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大冰湖沟钼矿的重力、航空磁法及电法资料,根据已知地质矿产情况,总结出该斑岩型钼矿以燕山期岩浆为载体,表现为区域低重力、低航磁和低阻低极化的找矿特征。

2011 Vol. 30 (3): 439-458 [摘要] ( 2551 ) [HTML 1KB] [PDF 965KB] ( 2765 )
443 孟大江,王德利
南黄海盆地地震波传播特征分析

针对南黄海盆地浅水区域,利用拟Q谱法反演Q值来建立大致符合工区实际的吸收衰减模型。并使用射线参数泰勒展开法,计算地层累积吸收衰减量在不同偏移距、不同频率和不同深度下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速度模型,并利用二维有限差分声波方程模拟技术进行单炮地震记录正演,通过速度谱分析,以了解该工区浅水域多次波的发育情况。理论与实际数据分析显示,该工区的浅层衰减占主导作用,多次波能量较强,干扰严重。

2011 Vol. 30 (3): 443-450 [摘要] ( 2236 ) [HTML 1KB] [PDF 2210KB] ( 2539 )
451 欧阳永永,熊章强,张大洲
基于不同装置的二维高密度电法勘探效果比较与分析

为比较分析高密度电法不同装置对探测异常地质体的效果,通过建立高阻异常体和隐伏直立低阻体地电模型,正演计算了不同装置类型下的视电阻率,并加噪进行二维电阻率反演。各种装置的反演结果表明:在探测地下高阻异常体时,温纳α、β、γ装置优于其他装置,揭示异常位置与形态相对较好;对于隐伏直立低阻体而言,温纳p装置和三极装置探测效果好,其中温纳β为最理想装置,实例验证表明,温纳α、β、γ装置在探测地下防空洞时体现了其装置的优越性,验证了理论模拟结论的正确性。

2011 Vol. 30 (3): 451-458 [摘要] ( 2014 ) [HTML 1KB] [PDF 2333KB] ( 2539 )
459 张晓春,李金武,龙铁牛,许晖
后压浆CFG桩复合地基的应用

结合某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程,介绍后压浆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和施工工艺。通过现场栽荷试验、低应变检测等试验分析加固效果,探讨后压浆技术应用于CFG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压浆CFG桩可以明显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较压浆前提高了一倍;低应变实测波形显示在桩端的桩一土界面上波形变化不明显,说明浆液向桩端四周扩散良好,有效加固了土层。

2011 Vol. 30 (3): 459-462 [摘要] ( 1988 ) [HTML 1KB] [PDF 319KB] ( 1976 )
463 张建伟,王锡魁, 袁西龙,郭慧玲,申卫星,陈岩,周长忠
泰山南坡第四纪沉积物石英砂表面特征及沉积环境指示

为考察泰山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采用石英砂表面特征分析法,采集泰山南坡第四纪沉积物样品,经观察研究后,随机挑选W1~W6共6颗石英砂颗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除W4外,其余颗粒表面均表现出形态不规则、边缘棱角清晰、具有多样的贝壳状断口和解理片特征,该特征所指示的沉积环境为冰川沉积环境条件。沉积物样品热释光测得年龄为30.54±2.59 ka B.P.与末次冰期主冰期时段具有时间上的吻合性。

2011 Vol. 30 (3): 463-468 [摘要] ( 2189 ) [HTML 1KB] [PDF 1787KB] ( 2800 )
469 孙丰瑞,李玉梅,陈践发,孟仟祥
高原植物正构烷烃的奇偶优势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等植物火绒草和蒲公英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碳优势指数(CPI)、奇偶优势指数(OEP)进行分析,发现两种植物抽提物中正构烷烃主要为C11~C35,丰度最大的为C29、C27和C31;正构烷烃具有非常明显的奇偶优势;蒲公英正构烷烃CPI和OEP存在随海拔升高而加强的变化趋势,火绒草正构烷烃奇偶优势随海拔升高虽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不强。

2011 Vol. 30 (3): 469-473 [摘要] ( 2390 ) [HTML 1KB] [PDF 431KB] ( 2128 )
474 杨冬红,杨学祥
灾害频发和地磁减弱的关系

近年来全球强震频发,其灾难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地磁减弱引起的。研究表明,地磁减弱的原因在于两极冰盖融化导致地壳和地幔转动惯量增大及自转减慢,由此引发核幔差异旋转在数值和方向上的改变。在磁场减弱和磁极反向过程中,太阳辐射的增强和核幔热能的释放与灾害有一一对应关系。这一研究结论与美国学者最近发现的“浅核磁场”相一致。全球变暖与地磁减弱的相关性表明,气候变暖不仅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而且会导致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2011 Vol. 30 (3): 474-480 [摘要] ( 2216 ) [HTML 1KB] [PDF 729KB] ( 2022 )
481 郭秀岩,赵全升,于蓉蓉
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的自净作用——以中原油田三厂采油区为例

为探究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的自净作用,选取典型受石油污染的中原油田三厂采油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两组自净试验和淋洗试验,详细分析对比了研究区内典型的粉土和粉质黏土的吸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粉土比粉质黏土对石油类污染物有更好的自净能力。同时阐明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主要为吸附挥发、淋溶及微生物降解,其中微生物降解是石油类污染物的最终归宿。

2011 Vol. 30 (3): 481-485 [摘要] ( 2064 ) [HTML 1KB] [PDF 449KB] ( 2603 )
486 程万庆, 刘九龙, 陈海
地热采灌对井回灌温度场的模拟研究

利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Feflow求解地热采灌对井系统水热耦合模型,进行温度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状回灌温度为39.6℃时,5年后该系统回灌温度场影响半径为64 m,当回灌温度降低到13.5℃时,回灌温度场影响半径为68 m。该系统回灌温度场随采暖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停灌后温度有所回升,说明该系统回灌尾水温度(39.6℃)偏高,且采灌井距(850 m)偏大,不利于热储水位流场的恢复。在进行地热对井回灌时,应根据热储层特征和布井场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灌井距和回灌温度。

2011 Vol. 30 (3): 486-492 [摘要] ( 1833 ) [HTML 1KB] [PDF 1112KB] ( 2410 )
493 闫红岭,来新泽,王琳,程神,王筱丽
常压混酸溶矿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铌钽

混酸溶解矿石样品,在酒石酸介质中,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光谱法(ICP-AES)测定溶液中的铌钽。该方法ρ(Nb2O5)和ρ(Ta2O5)在0~20 μg/mL时,铌钽原子发射光谱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直线关系,Nb、Ta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尺分别为0.999 9和0.999 7。检出限分别为0.023 μg/mL和0.072 μg/mL。本方法测定标准样品,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对实际样品分析,Nh、Ta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0.42%~2.3%和1.8%~3.3%,加标回收率均为97%~103%,适合地质找矿、选冶等领域的样品测试。

2011 Vol. 30 (3): 493-496 [摘要] ( 1729 ) [HTML 1KB] [PDF 381KB] ( 1991 )
 

最 新 动 态

 
 
世界地质(中文版)获“2016年度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奖
网站开通及严正声明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 《世界地质》编辑部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电话:0431-8850258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