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世界地质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世界地质
 
2009年 28卷 4期
刊出日期:2009-12-25

论文
   
论文
403 王枫, 许文良, 李军, 裴福萍, 曹花花
吉林中部烟筒山早白垩世辉长闪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 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 Th /U比值(0.63~1.49) , 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 206 Pb /238U 年龄为(118 ±1)~(125 ±1) Ma ( n = 24) , 其加权平均年龄为( 122 ±1) Ma (MSWD = 415) , 代表了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早白垩世。岩体的SiO2含量为52.41% ~53.38% , TiO2 = 1.27% ~1.95% , MgO、TFe2O3含量分别为3.34% ~4.27%和8.42% ~9.48% , Mg#值为44~47。Na2O含量为3.99% ~4.31% , K2O含量为1.54% ~1.97% , Na2O /K2O为2.05~2.75, Al2O3 = 16.87% ~19.60% , 具有相对富钠、高铝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其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 、贫重稀土元素(HREE) 以及微弱的Eu的正或负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 岩体具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 , 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 等特点。烟筒山辉长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 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类似弧后盆地性质的伸展环境有关。

2009 Vol. 28 (4): 403-413 [摘要] ( 3790 ) [HTML 1KB] [PDF 1228KB] ( 4105 )
414 于峻川, 韩振哲, 尹志刚, 李振德, 吕军, 李文龙, 李娟娟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白垩世秀山火山-侵入杂岩体特征及成因

大兴安岭东北部秀山林场一带的早白垩世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体由喷发旋回期的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粗面英安岩、粗安岩和浅成侵入期的二长花岗斑岩-晶洞正长花岗岩-文象碱长正长花岗岩构成。晚期侵入岩体充填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塌陷破火山口中央, 岩石具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特征, 未见碱性暗色矿物。流纹岩(118.20 ±1.90 Ma) 与侵入岩形成时代(116.86~118.3 Ma) 相近。杂岩体岩石大多数属碱性系列, 具高硅、富碱、铝、Ga和高场强元素(HFSE) 的特征, 各岩石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曲线形态基本一致, 均出现Sr、Ba谷, 稀土配分曲线也相似, 呈轻稀土富集的不对称右倾“海鸥”型, δEu 中等亏损。流纹岩与石英正长岩的86 Sr /87 Sr 初始值( 0.708 734 ~ 0.711 488) 、143Nd /144Nd初始值(0.512 485~0.512 503) 相近。杂岩体具时、空、源的一致性, 为铝质A1型火山-侵入杂岩体, 形成于岩石圈伸展机制下的非造山板内拉张构造环境。

2009 Vol. 28 (4): 414-423 [摘要] ( 3104 ) [HTML 1KB] [PDF 1584KB] ( 3168 )
424 赵冰仪, 周晓东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地层层序及构造背景

依据变质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在地层序列中的堆叠关系,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集安岩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蚂蚁河岩组、荒岔沟岩组、大东岔岩组, 其沉积时限为2 350~2 150 Ma, 经历了低压相系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 并被晚期花岗岩侵入(2 160 Ma) ; 老岭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达台山组/林家沟组、珍珠门组、花山组、临江组、大栗子组, 其沉积时限为1 900~1 800 Ma, 经历了中压相系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集安岩群伏于老岭群之下, 原岩建造为一套大陆拉斑玄武岩-蒸发岩-(钙质)硬砂岩-复理石组合, 属裂谷环境沉积; 老岭群的原岩建造为一套石英砂岩-白云岩-页岩组合, 属陆内坳陷沉积。

2009 Vol. 28 (4): 424-429 [摘要] ( 2823 ) [HTML 1KB] [PDF 206KB] ( 3042 )
430 梁爽, 彭玉鲸, 姜正龙
松辽盆地基底“多层结构”的探讨及其意义

松辽盆地钻井基底岩系中残留的岩浆锆石和中生代火山岩中捕获的岩浆锆石的测年资料统计显示, 盆地基地的形成时间具有240 Ma ±、350 Ma ±、420 Ma ±、530 Ma ±、1 000~1 100 Ma ±、1 800 ~1 850 Ma ±和2 500 Ma ±七个峰值。结合钻井资料、古生物资料和岩性特征的研究, 松辽盆地基底可划分出6个构造层: 华力西构造层、加里东构造层、贝加尔(兴凯) 构造层、四堡构造层、吕梁构造层、阜平构造层和迁西构造层, 揭示其基底具有“多层结构”的特征, 表明该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与兴蒙22吉黑造山带、西伯利亚及华北板块陆缘构造演化协调一致。拟建的古生界地下岩石地层单位与周边地区已有的岩石地层单位可进行对比, 有利于扩大盆地外围和深部油气藏勘查。

2009 Vol. 28 (4): 430-475 [摘要] ( 3032 ) [HTML 1KB] [PDF 2397KB] ( 3510 )
438 丁见广, 张保平, 申开洪
河南商城石门冲岩组的归属

石门冲岩组仅分布于河南省商城县石门冲地区红山寨—三洞盖一带, 岩性组合为白云母石英片岩、碳质绢云母石英片岩夹白云石质大理岩; 其该岩组内部断层和石英脉发育, 为不同的岩块拼接而成, 与周围地质体均呈断层接触, 和龟山岩组第一岩性段围成一残破的构造窗。经岩石类型组合对比及构造分析, 认为石门冲岩组为龟山岩组第一岩性段的一部分, 后经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移位至现今位置—形成飞来峰。

2009 Vol. 28 (4): 438-444 [摘要] ( 2319 ) [HTML 1KB] [PDF 1299KB] ( 3024 )
445 董旭明, 巩恩普, 陈登辉, 梁俊红, 关长庆, 白雪松, 李永杰
冀北森吉图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

在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 对冀北森吉图盆地义县组沉积地层的岩性、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冀北森吉图盆地经历了沉积环境的巨大变化, 岩相类型和岩石组合频繁更替, 表现出快速沉积充填盆地的演化过程。其沉积环境主要可以分为河流沉积和湖泊沉积两种类型, 每一个沉积旋回都是以洪积扇到河流相沉积开始, 向湖泊相沉积演化, 湖泊沉积阶段主要以湖水相对动荡的滨浅湖沉积为主。同时发现火山作用对该时期沉积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2009 Vol. 28 (4): 445-450 [摘要] ( 3234 ) [HTML 1KB] [PDF 854KB] ( 3431 )
451 李刚, 刘正宏
内蒙古西部狼山温更逆冲断层的地质特征

内蒙古西部狼山温更逆冲断层发育在温更侏罗纪沉积盆地西北边界, 是一条规模较大的逆冲断裂构造带。断层倾向北西, 上盘由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地层和古生代深成侵入体构成, 下盘为侏罗纪沉积, 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断层切割改造了早-中侏罗世沉积地层, 被早白垩世沉积地层覆盖, 表明了逆冲断层形成在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后白垩系固阳组沉积之前。断层带同构造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分析结果表明, 断层形成于5.5~6 km浅部地壳构造层之上, 温度为195℃~210℃, 围压为50 ~60 MPa, 断层带的宏观和显微构造显示断层以脆性变形机制为主。

2009 Vol. 28 (4): 451-459 [摘要] ( 2774 ) [HTML 1KB] [PDF 2452KB] ( 3629 )
460 张金树, 多吉, 何政伟, 唐菊兴
西藏驱龙斑岩型铜(钼) 矿床矿化特征及远景预测

驱龙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 成矿条件优越。该矿床为一典型斑岩型矿床, 其铜 (钼) 矿化与喜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花岗斑岩时空及成因关系密切, 具典型的细脉浸染型矿化特征, 围岩蚀变发育且具面型分带现象。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时代表明, 冈底斯成矿带内的斑岩型矿化发生于印度与亚洲板块的后碰撞阶段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期。综合地质、化探与遥感等找矿信息, 预测驱龙矿床找矿潜力巨大, 驱龙东段是进一步勘查工作的首选靶区, 矿体剥蚀程度低, 具较大埋深( > 1 000 m) 。强调斑岩型矿化的同时, 应注意岩体接触带附近矽卡岩型以及不同围岩裂隙中的脉型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

2009 Vol. 28 (4): 460-466 [摘要] ( 2972 ) [HTML 1KB] [PDF 815KB] ( 3471 )
467 丁清峰, 王冠
湖南漠滨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和成因探讨

对漠滨金矿流体包裹体的最新研究, 获得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 平均均一温度为199.14℃, 平均盐度为6.01wt% (NaCl) , 平均密度为0.92 g/ cm3。据此估算, 漠滨金矿的平均成矿压力为 16.36 Mpa, 平均成矿深度为1.64 km。结合地质特征分析和前人的研究结果, 认为漠滨金矿属于造山型金矿床的浅成类型, 并推断漠滨金矿深部找矿潜力较小。

2009 Vol. 28 (4): 467-475 [摘要] ( 3023 ) [HTML 1KB] [PDF 916KB] ( 3464 )
476 牛洪燕, 金秉福, 刘春暖, 宫立新
从矿物学角度探讨芝罘岛黄土状黄土成因及古气候变化

沉积矿物是记录物源信息和古气候变迁的良好载体。通过显微镜碎屑矿物鉴定和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峰能谱分析对芝罘岛黄土状黄土2 个剖面13 个样品进行处理, 并对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芝罘岛黄土状黄土矿物种类、矿物形态特征、磁铁矿和岩屑的高含量等都揭示了黄土来源的多源性和近源性, 末次冰期时的海底平原沉积物以及洪积、残积物是芝罘岛黄土状黄土的重要物源, 而西北内陆沙漠吹来的细颗粒物质相对较少。普通角闪石、绿帘石含量较高的黄土堆积后期是以远源沉积为主, 且以风力搬运为主; 磁铁矿、岩屑含量较高的早、中期是以近源沉积为主, 搬运动力较复杂。根据黄土状黄土的剖面层序特征, 碎屑矿物以及黏土矿物垂相变化特征, 说明黄土堆积的早期, 气候是相对温暖湿润的, 之后变得寒冷干燥, 后来又逐渐回暖, 然后再转冷, 呈现出末次冰期该地冷暖交替的气候旋回。

2009 Vol. 28 (4): 476-484 [摘要] ( 2480 ) [HTML 1KB] [PDF 923KB] ( 2981 )
485 于宏斌, 乔国华, 彭玉鲸, 杨占军
吉黑地区新生代船底山玄武岩正名及其意义

船底山玄武岩于1953年创名。半个多世纪以来, 由于在其创名地一直未获得该火山事件的同位素测年资料以及东北地区存在诸多与船底山玄武岩类似的新生代高位玄武岩, 导致多种相关文献对东北地区古新世—上新世众多不同的火山事件所形成的玄武岩地质体均以“船底山玄武岩”命名, 造成了该名称的使用时间跨度太大, 给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事件序列的研究带来不便。层型剖面顶部玄武岩的测年结果表明, 船底山玄武岩的全岩K-Ar年龄为(28.3 ±2.3) Ma, 结合文献资料承传, 船底山玄武岩可作为一事件地层单元, 即船底山火山事件或广义的理解为晚渐新世沉积期( 31 ~23 Ma) 火山事件所形成的火山岩石地层单元。

2009 Vol. 28 (4): 485-490 [摘要] ( 2326 ) [HTML 1KB] [PDF 766KB] ( 2811 )
491 刘春燕, 王毅, 胡宗全, 尹伟, 王传刚, 李松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

从沉积相、成岩作用角度研究了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 认为延长组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佳储层, 平均孔隙度10.85% , 平均渗透率0.613 ×10-3μm2。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中, 压实作用对砂岩物性的影响较大,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压实后, 其原始孔隙度损失13.6%; 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破坏性, 但早期胶结物可使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 其中的易溶组分又为次生粒间孔隙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溶蚀作用可大大改善储层的物性; 构造微裂缝仅在局部起沟通喉道的作用。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 并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沉积相在宏观上控制了砂体的类型、规模、原始物性条件及空间分布, 成岩作用在微观上影响了储层孔隙演化与储层物性的变化, 而构造裂缝可以在局部改善储层的物性。

2009 Vol. 28 (4): 491-497 [摘要] ( 2887 ) [HTML 1KB] [PDF 1070KB] ( 2954 )
498 曹成润, 张道阔, 白令安, 张渝金
鸡西盆地构造演化及煤层气资源量概率分布

鸡西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东部勘探的重要目标区之一。早白垩世发育有多套煤系地层, 且分布面积广, 储量丰富, 是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在研究鸡西盆地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恢复了鸡D1井区沉降史。沉降史曲线反映出该盆地经历了早期的快速断陷沉降, 但其间发生过三次短期抬升与剥蚀。从下白垩统上部猴石沟组沉积开始, 盆地进入了相对稳定沉降时期。海浪组沉积之后, 本地区发生了较长时间(约28 Ma) 的抬升与剥蚀, 而这一时期是鸡西盆地演化史上一次主要的构造变动期, 是盆地基本构造格局的形成期。根据早期的强烈快速断陷阶段形成的煤系相关参数并运用蒙特卡罗法计算的煤层气资源量在0.1、0.5、0.9的概率下分别为81.7 ×1011 m3、5.36 ×1011 m3、2.41 ×1011 m3

2009 Vol. 28 (4): 498-525 [摘要] ( 2667 ) [HTML 1KB] [PDF 600KB] ( 3203 )
503 杨懋新, 张晓东, 费平, 张桂娟
乌尔逊凹陷西部边界断裂的幕式演化模式及其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西部的边界断层—乌西断裂, 对该凹陷的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该断裂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幕式演化特点: 经历了分段连锁、宁静、活化和反转等4 个演化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构造和沉积特点。其中, 分段连锁和活化阶段是凹陷的主要生长期, 分段连锁阶段以发育张性断块构造样式为特征, 活化阶段则以发育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为主。乌西断裂的幕式演化对乌尔逊凹陷烃源岩演化、储盖系统的分布及含油气系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009 Vol. 28 (4): 503-507 [摘要] ( 2605 ) [HTML 1KB] [PDF 615KB] ( 2992 )
508 王荣欣, 杨毅恒, 王明君
基于Delaunay三角网井点面积加权法的油气储量计算

提出了一种利用井点面积加权法对油气储量进行计算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单井大地坐标构建平面Delaunay三角网, 计算各顶点在该三角形中的控制面积, 将其累加得到该井点在整个油气区域中的控制面积。利用单井控制面积可以对油气区域进行储量计算, 求出整个区域的油层有效厚度、平均孔隙度、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及平均原油体积系数等数据。单井Delaunay三角网格的质量是所有网格中最好的, 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始井点资料, 使得储量计算效果达到最优。

2009 Vol. 28 (4): 508-512 [摘要] ( 2690 ) [HTML 1KB] [PDF 627KB] ( 3528 )
513 王兆国, 刘财, 冯晅, 秦树洪
中国东北地区地震空间分布与主要断裂带、深部构造及应力场关系

中国东北地区在北东东向应力场控制下, 地震有其特殊性。地震空间分布和深度统计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地震主要受岩石圈断裂(开原—赤峰断裂带) 控制, 以44°N为界, 南北具有明显差异。北部地震发生的数量少于南部,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6 km和8~12 km两个深度范围内; 而南部主要集中在8~12 km和28~30 km两个深度范围内。发震深度分析显示, 开原—赤峰、郯庐断裂带、大兴安岭断裂带下可能存在地温较低的区域, 使地震可以在深部孕育。地震分布的Vp和Vs剖面资料的研究暗示, 断裂与速度变化带、断裂与断裂的相交区域是地震易发生区域。

2009 Vol. 28 (4): 513-519 [摘要] ( 3416 ) [HTML 1KB] [PDF 3149KB] ( 4701 )
520 任安菊, 代树林, 齐伟
兰旗松花江特大桥钻孔灌注桩自平衡试桩研究

在兰旗松花江特大桥航道主墩工程中, 采用直径2 m、长50 m的钻孔灌注桩为基础, 对桩基承载力进行了自平衡测试。选取其中5-1#、6-2#、6-3#试桩实验数据, 从荷载-沉降关系、桩的侧摩阻力分布、桩-土间相对位移关系及端阻力的发挥等方面, 分析了大直径中长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以及影响其承载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 5-1#桩极限承载力为68 917 kN, 6-2#桩极限承载力为62 316 kN, 6-3#桩极限承载力为75 234 kN。

2009 Vol. 28 (4): 520-525 [摘要] ( 2027 ) [HTML 1KB] [PDF 678KB] ( 2650 )
526 董航, 刘四新, 吴俊军
地质勘探中钻孔雷达的天线性能及系统实验分析

概述了钻孔雷达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在探测地下孔洞、地下裂缝等方面的优势, 并介绍了相关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同时对钻孔雷达天线设计的难点和特殊性进行了说明。文中介绍了天线的自行设计实例, 同时用实验中测量的驻波比VSWR等参数分析了天线的匹配特性, 并构建了三维天线模型, 将设计实例中的天线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其方向性能进行仿真, 其方向性优于标准值。在设计的水槽实验中测试本天线架构的钻孔雷达系统, 获得了满意的测量数据。分析检验了整个系统和天线的工作状况, 实验表明天线主要性能满足设计和工程应用要求, 可应用于实际勘探; 并对采用本天线的钻孔雷达系统的探测能力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估, 钻孔雷达系统在花岗岩、石灰岩等岩层中的探测距离可到几十米至100 m。

2009 Vol. 28 (4): 526-538 [摘要] ( 2219 ) [HTML 1KB] [PDF 1049KB] ( 3153 )
533 郭丽华, 孙友宏, 王璐
中国地热资源融资模式的探讨

运用能源投资模式分析了中国地热资源投资的最佳规模及融资的最佳模式。结果表明: 地热投资基金作为新型的金融产品可以集社会资金, 通过专业人士的运筹, 对地热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从而达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09 Vol. 28 (4): 533-538 [摘要] ( 1971 ) [HTML 1KB] [PDF 513KB] ( 2711 )
539 陈瑞军, 李嫄嫄, 唐永香, 贾志
天津附近奥陶系地热流体成因与补排分析

天津市区附近奥陶系地热流体TDS变化较大, 存在东、西差异, 且在西南部形成TDS与F- 浓度高异常区, TDS最大值为418 mg/L。通过δD-δ18O及流体动力场分析, 认为奥陶系流体均为大气降水, 来自北部燕山地区, 并向西向南排泄。高TDS异常区与蓟县系雾迷山组储层流体液面位势异常区重合, 且雾迷山组储层流体液面位势高于奥陶系流体液面位势23.21~26.96 m, 存在雾迷山组流体向奥陶系顶托补给的动力条件。李七庄断裂通过本异常区, 是雾迷山组热流体向奥陶系补给通道; 奥陶系地层中存在有1%的硫铁矿, 该类矿物在氧化分解作用下, 使SO42- 离子提高, 从而在西区形成 TDS与F- 浓度异常。

2009 Vol. 28 (4): 539-545 [摘要] ( 2494 ) [HTML 1KB] [PDF 825KB] ( 2913 )
546 刘伟, 王清海, 谢贵明
吉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针对吉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从资源勘查开发的角度, 论述了目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现状和中、长远期的供需状况, 并提出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解决对策。

2009 Vol. 28 (4): 546-550 [摘要] ( 2888 ) [HTML 1KB] [PDF 227KB] ( 3157 )
 

最 新 动 态

 
 
世界地质(中文版)获“2016年度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奖
网站开通及严正声明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 《世界地质》编辑部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电话:0431-8850258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