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8-25
  

  • 全选
    |
    基础地质
  • 李涛, 那玉玲, 李云峰, 陈辉明, 王洋, 王旭日
    世界地质. 2023, 42(3): 409-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系统报道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鸽子山化石点下白垩统龙江组孢粉 化石, 共鉴定 49 属 70 种。 孢粉组合中, 裸子植物花粉占主要地位, 主要为气囊分化不完善的 “古老 型” 花粉, 南洋杉科、 松科、 罗汉松科和苏铁类花粉占有一定比例; 蕨类植物孢子占次要地位, 主要 为桫椤科孢子, 石松科、 海金沙科、 卷柏科孢子有一定含量; 被子植物花粉少量出现。 依据组合面 貌, 将其命名为 Cyathid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Tricolpopollenites 组合。 根据特征分子推断, 该孢粉组 合所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 Aptian⁃⁃Albian 期。 孢粉母体植物生态习性反映鸽子山地区早白垩世 晚期的气候以温暖、 湿润为主, 并可能伴有季节性干旱。 
  • 何发岐, 杨兵, 张新智, 黄卓, 孙思远, 王涛
    世界地质. 2023, 42(3): 422-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宁夏盐池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井下发现大量茨康类拟刺葵属叶片压型化石,根据其叶部形态学和表皮构造特征建立宁夏拟刺葵(新种)Phoenicopsis (Windwardia)ningxiaensis sp.nov.He。该新种以叶脉稀疏,每枚叶片仅叶脉2~4条,表皮细胞壁直,上表皮气孔带内气孔器单列,下表皮气孔带内气孔器3或4列,上、下表皮普通表皮细胞均无乳突,副卫细胞强烈乳突为特征,区别于属内其他已知各种。当前新种的表皮构造特征反映中侏罗世气候以温暖、潮湿为主。

  • 马天宇, 赵立东, 宋志韬, 董艳秋, 高永志
    世界地质. 2023, 42(3): 433-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逊克岩体位于小兴安岭北部,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逊克岩体形成于中志留世(424±6)Ma。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w(SiO2)(65.90%~72.63%),富碱w(Na2O+K2O)(8.87%~10.18%)和w(Al2O3)(13.17%~17.15%),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系列岩石;逊克岩体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Sr;稀土元素总量高,轻重稀土比值显示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类型为I型。低Sr、高Y特征暗示岩浆来源于中、上部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小兴安岭北部中志留世花岗岩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
  • 郑常青, 耿志忠, 段东, 宋志伟, 孙晓蕾
    世界地质. 2023, 42(3): 444-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辽宁省开原地区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域内沿清河断裂出露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前人先后将其称为“辽河群”、“清河镇群”、“开原岩群”、“清河构造混杂岩”,但对其物质组成和形成时代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系统总结不同岩石锆石U-Pb测年结果和地球化学数据,该套变质岩系是由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不同时代地质体组成,其中早三叠世的海相沉积盖层和大面积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活动大陆边缘岛弧岩块指示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变质英安岩(244 Ma)将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间限定为中三叠世。综合对比区域地质资料,古亚洲洋在开原地区的俯冲闭合作用导致形成这套变质程度不同以新太古代华北板块基底岩石、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火山岩为“岩块”,变粒岩、浅粒岩等变质碎屑岩为“基质”的混杂岩系。

  • 陈旭, 董红辰, 刘大业, 刘佳琦, 张百超, 程双, 李建华
    世界地质. 2023, 42(3): 461-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莫勒格尔河地区位于德尔布干断裂带东侧, 区内北东和北 西向构造发育, 为矿床形成提供容矿空间及导矿通道。 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 结合元素综合异常特 征、 激电异常特征、 地表槽探工程, 在该地区圈定 Mo 矿体 4 条, Mo 矿化体 9 条。 其中, 工业矿体 2 条 (Ⅰ号和Ⅱ号)、 低品位矿体 2 条 (Ⅲ号和Ⅳ号), 赋矿岩性为满克头鄂博组蚀变流纹质晶屑凝灰 岩。 借助 Mo 元素异常特征将莫勒格尔河地区划分为 4 个成矿潜力区, 其中 1、 2、 3 号区寻找热液型 矿产, 4 号区寻找斑岩型钼及多金属矿产, 1 号和 2 号区成矿潜力巨大, 3 号和 4 号成矿潜力区有望成 矿, 并对 4 个成矿潜力区下一步找矿指明方向。 
  • 陈靖霖, 张原庆, 程银行
    世界地质. 2023, 42(3): 472-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是中国砂岩型铀矿重要矿集区之一。通过盆地铀成矿地质、航磁、重力、放射性、遥感等数据研究,发现盆地北缘重磁异常存在明显的环带异常和东西向与北北东向局部异常叠加,古河流具有明显的遥感和重磁异常显示。笔者认为盆地北缘东西向构造叠加北北东向构造是控制古河流沉积的主要因素,间接控制氧化还原环境及铀矿床的形成。古河流自北向南流动由北东向构造控制,盆地东西向构造形成南北向台阶,在构造台阶控制下河流形态呈直流河-曲流河-辫状河-湖发展。沉积物粒度由粗至细变化,沉积环境由氧化-过渡-还原变化,铀矿沉积主要位于辫状河与湖盆交互位置。

  • 曹瀚升, 王载云, 孙守亮, 张渝金, 贺文同
    世界地质. 2023, 42(3): 479-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位于松辽盆地东北部的孙吴—结雅盆地是横跨黑龙江的中、新生代断坳叠置型陆相残留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目前实际油气勘探程度较低。为揭示该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构造及演化特点,笔者在孙吴—结雅盆地3个主要断陷内,利用4口钻井资料进行了地层的精确划分与对比,恢复各时代地层的沉降-隆升史曲线。研究表明,自晚侏罗世晚期形成以来,盆地经历了3次沉降和2次隆升。盆地所经历的2次较大规模的隆升年代分别为103.4~93.9 Ma和42.3~23.0 Ma(北部为33.9 Ma),其后期隆升时间明显长于前期,隆升幅度也大于前期。盆地的主体沉积形成时间为109.8 Ma。孙吴—结雅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经历伸展断陷、构造反转、整体坳陷、晚期反转和差异升降等5个阶段,造就了现今盆地的下断上坳、隆坳相间的盆地基本构造结构和格局。

  • 赵小青, 张哲清, 于继崇, 李明慧, 姜艳娇
    世界地质. 2023, 42(3): 488-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准确地识别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储层的流体性质,经母岩成分、孔隙结构和岩心实验分析,笔者认为饱和纯水电阻率(R0)受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神经网络预测R0值消除岩性和孔隙结构对电阻率值的影响,对比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及自验证准确率,优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相关性较高的测井曲线组合:声波时差(DT24)、自然伽马(GR)、密度(ZDEN)、中子(CNC)、深双侧向电阻率(RLLD)、R0。结合试油井段,根据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方法识别结果,得出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机器学习架构方法,其中包含3层隐含层且激活函数为Relu的BP神经网络,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达92.5%。

  • 雷永昌, 赵鹏, 肖张波, 邱欣卫, 吴琼玲, 何雁兵
    世界地质. 2023, 42(3): 50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陆丰 15 洼、 陆丰 22 洼勘探程度较低, 文昌组沉积体系认识较薄弱。 为了 推进勘探进程, 基于地震、 钻井、 岩矿分析等资料, 对洼陷文昌组源⁃⁃汇系统和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 识别出沿陡坡、 缓坡和轴向发育的 6 个一级水系、 23 个二级流域单元。 文昌组沉积时期, 湖水经历 了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过程, 裂陷早期与晚期物源输入最强。 陆丰 15 洼早期的物源主要来自轴向、 缓 坡, 中期收缩, 晚期物源整体推进, 而陆丰 22 洼早期的物源主要来自缓坡、 陡坡, 中期收缩, 晚期 主要来自轴向。 文昌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 文四段发育湖泊相烃源岩, 文三段、 文五 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储层, 预测文五段为有利勘探层系。 
  • 张丹扬, 赵玉政, 陈鹏, 朱洪武, 杨尚霖, 王德海
    世界地质. 2023, 42(3): 516-5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中部的深县凹陷,研究区内断层发育,油气分布受到断层影响,属于典型的构造油气藏。通过油藏分布规律研究,深南油田油源主要来源于沙河街组一、三段烃源岩,储层条件良好,上部具有一套稳定泥岩盖层,东营组与沙河街组油气从深凹区沿输导层横向运移形成原生油气藏,明化镇组与馆陶组为油气沿断层纵向运移形成的次生油气藏。潜力研究认为,台4区块深层东营组、沙河街组存在油气藏,泽10、泽70区块具有较好的断层疏导体系,浅层具有油气成藏潜力。

  • 冷庆磊, 朱建峰, 刘玉虎
    世界地质. 2023, 42(3): 527-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岩心及其薄片资料,结合地震、物性测试,探究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和发育规律。研究表明火山岩发育3个喷发期次、4大类岩性:期次1为陆上喷发,以溢流相夹爆发相为主;期次2为水陆过渡环境喷发,发育大量火山沉积相;期次3为水下环境喷发,以水下爆发相为主。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期次2火山沉积相的凝灰质砂岩和期次3水下爆发相的中-粗粒凝灰岩中。中-粗粒凝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大量脱玻化孔为主,凝灰质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2种类型储层均为微孔型储层,孔隙中值为3.8%,渗透率中值为0.03×10-3 μm2。期次2凝灰质砂岩储层空间分布广,储层呈层状发育;期次3中-粗粒凝灰岩储层在空间上呈透镜状发育在火山喷发中心附近。

  • 王彪
    世界地质. 2023, 42(3): 536-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富油气凹陷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特征、明确分布规律,以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及运移通道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松辽和渤海湾盆地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与断砂组合输导模式之间关系的实例分析,对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的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上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特征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为先垂向后侧向,以垂向为主;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方向为侧向,断裂仅起侧接作用。②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主要有牙刷状和树枝状2种;而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剖面形式主要有同层阶梯状和跨层阶梯状2种。③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的差异性,源上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为始于断裂的线状;源外斜坡区断砂组合输导油气平面形式为穿过断裂的线状。
  • 孟祥羽, 邱中军, 谷传营, 隋俭武
    世界地质. 2023, 42(3): 545-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Kalman滤波在卫星/惯性组合导航中通常难以对复杂的导航环境做出自适应改变,从而影响参数估计的精度甚至使滤波发散。笔者引入Sage-Husa自适应滤波和基于新息向量的抗差滤波并经正反向融合处理组合导航数据。结果表明,水平姿态、航向角度、三维速度和位置结果的估计精度较传统Kalman滤波平均提升37.38%,64.23%,23.51%,29.06%,最高提升58.77%,95.17%,36.61%,49.20%。自适应、抗差和正反向Kalman滤波提升了参数估计精度和稳定性,可用于复杂城市导航环境下组合导航数据事后处理。
  • 杨永淞, 管彦武, 孙明行
    世界地质. 2023, 42(3): 551-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广西合浦盆地属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位于华南准地台的南部(北部湾拗陷区)、钦州残余地槽和云开台隆交会处,地热资源丰富。为了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和石湾镇清水温泉开发价值,笔者采用正则化密度反演方法,使用实测布格重力异常反演得到5条剖面密度图,并划分基底和主要断裂带。采用Parker-Oldenburg界面反演法,使用卫星重磁数据反演得到盆地内的基底、莫霍面和居里面深度。清水温泉位于两大活动断裂带交会处,莫霍面和居里面深度均较浅,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盖层圈闭效果好,具有较大地热资源开发价值。
  • 于群飞, 张旭晴, 王凤艳, 陈峰, 张成要
    世界地质. 2023, 42(3): 561-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球面离散格网模型缺少对月表空间数据表达研究方面的情况,在对正多面体离散格网模型特性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适用于月球的正二十面体六边形月球离散格网模型,并以月球半径为1 737.1 km进行整体剖分,对基础剖分单元六边形孔径为3和4的格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出孔径为4的剖分六边形。对实验区进行剖分,层级为14的离散格网能清晰地表达出月球100 m分辨率形态影像数据。

  • 张玉峰, 陈圣波, 韩程, 张梦娇, 张斌
    世界地质. 2023, 42(3): 568-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着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为了探索一种快速、准确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遥感监测方法,以辽宁省苏子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实测光谱数据转换为多光谱数据。笔者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相关关系模型,选择最优模型运用到2016年和2020年苏子河流域的Sentinel-2影像。结果表明:综合实测光谱与多光谱可用于土壤重金属含量监测,各模型R2均高于0.50,2年间流域内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u、Ni、Pb、Zn含量增加,Cd、Cr、As含量降低,超标的重金属元素由Cd、Cr、Cu变化为Cu、Ni、Pb、Zn。经分析,重金属相关含量变化与矿场、农业种植结构以及生活垃圾等密切相关。

  • 顾春生, 许书刚, 杨鹏, 唐鑫, 张其琪, 李浩民
    世界地质. 2023, 42(3): 577-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苏锡常地区滆湖组黏性土工程地质特性,建立能够描述其抗剪强度特性的预测模型,笔者选取727组土工试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LASSO算法筛选出对抗剪强度影响显著的参数,然后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抗剪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滆湖组黏性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与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呈反相关,与塑性指数、饱和重度呈正相关;②确定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压缩系数、颗粒比重、饱和重度等5个参数为抗剪强度的预测参数,建立了基于LAS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滆湖组黏性土抗剪强度预测模型;③黏聚力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R=0.92,平均绝对误差<5.4 kPa;内摩擦角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R=0.75,平均绝对误差<1.7°。模型预测精度及可靠性总体较高,能够对滆湖组黏性土抗剪强度进行有效预测。预测模型引入LASSO算法,为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土体参数间关系提供参考。
  • 刘宝生, 李伟, 刘瑾
    世界地质. 2023, 42(3): 588-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废弃露天矿山存在地质灾害、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笔者以无锡市滨湖区某崩塌地质灾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以预应力锚索、钢绳锚杆+主动防护网以及被动防护网等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应用效果,同时深入研究了基于客土喷播、生态袋铺设、高分子固化剂补喷等方法的高陡岩坡生态修复技术。实践表明,锚索等工程措施稳定提升坡体安全系数,高分子固化剂等生态修复措施使坡面植被覆盖率由10%提升至85%以上,项目成效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