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世界地质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世界地质
 
2020年 39卷 2期
刊出日期:2020-06-25

基础地质
油气地质
地球物理
工程地质
遥感·土地
测绘·地热
   
基础地质
243 段吉业, 赵鑫
青海大柴旦地区石炭纪早期珊瑚微礁的形态特征及其环境分析
本文记述了青海大柴旦地区石炭纪早期珊瑚微礁与单体的立体标本的形体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是对其生存环境诸要素变化幅度的灵敏反映,而且群体微礁与单体珊瑚的形体变化之间可与之相互印证,具有明确的生态与指相意义。鉴于绝大多数珊瑚礁均保存于碳酸盐岩层中,只能通过风化面或切片、难以全方位来观察,这一分析为珊瑚礁形体与环境变化的相关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信息。
2020 Vol. 39 (2): 243-249 [摘要] ( 207 ) [HTML 1KB] [PDF 2936KB] ( 777 )
250 王剑平, 王会胜, 唐秀念, 李绪俊
福建政和地区熊山岩体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熊山岩体分布于福建政和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的闽中裂谷带中西部,岩性总体上属基性岩。浅部主要为细粒辉长岩、辉绿玢岩,深部出现粗粒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细粒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63.9±6.2)Ma,粗粒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65.7±6.1)Ma,表明熊山岩体的结晶年龄为465.7~463.9 Ma。样品在TAS图解中主要投影在辉长岩范围内。细粒辉长岩中稀土元素总量偏低,(La/Yb)N为1.08,LREE/HREE比值为1.94;δEu为0.83,表现为较弱的负异常;δCe为0.92,基本无异常;LILE(K、Sr、Ba)含量较低,HFSE(U、Zr、Nb)和Ti表现为较弱的正异常。粗粒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中稀土元素总量中等,(La/Yb)N为8.68和8.91,LREE/HREE比值为8.60和8.50,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为0.95和0.87,表现为较弱的负异常;δCe为0.96和0.99,无明显异常;样品中LILE(K、Rb、Ba、Sr)相对富集,HFSE(U、Th、Nb)、Ti和P亏损。根据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形成熊山岩体早期细粒辉长岩的岩浆来自于深部的地幔橄榄岩,而形成较晚期的粗粒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的岩浆则来自于玄武质和榴辉岩熔体区。熊山岩体成岩时间早于大药坑金矿床形成时间,不是成矿岩体,但在后期成矿过程中可提供成矿物质,是金矿形成的“矿源岩”。
2020 Vol. 39 (2): 250-260 [摘要] ( 228 ) [HTML 1KB] [PDF 6594KB] ( 771 )
261 王颖, 徐仲元, 董晓杰, 王师捷, 石强
内蒙古得耳布尔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对大兴安岭北段内蒙古根河市得耳布尔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火山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根据区域上的地层接触关系及前人获得的年龄数据,推断研究区存在早-中侏罗世火山岩。满克头鄂博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55±1.8)Ma,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玛尼吐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24.1±0.8)Ma和(122.8±1.3)Ma,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侏罗世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满克头鄂博组为富硅、富钾、贫钠、贫钙的过铝质高硅流纹岩,Rb/Sr比值为4.1~10.3,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在岩浆房内经晶粥体模型(MUSH)再次演化形成。玛尼吐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富集Zr、Rb、Th和U,亏损Sr、Ba、Nb、Ta、P和Ti,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通过地壳降压熔融形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火山岩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控制。早-中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洋壳向南俯冲;中侏罗世晚期,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西伯利亚克拉通与中朝—蒙古板块碰撞;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区域上表现为伸展的构造环境。
2020 Vol. 39 (2): 261-281 [摘要] ( 185 ) [HTML 1KB] [PDF 14390KB] ( 651 )
282 张哨波, 张保平, 张玉明, 陈俊魁, 黄丹峰, 李山坡
河南大庄铌稀土矿床褐钇铌矿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大庄铌稀土矿床赋存于双山碱性岩体中。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体中SiO2含量53.68%~57.80%,Al2O3含量19.17%~22.61%,Na2O+K2O含量10.95%~16.40%,A/NK比值1.38~1.83,分异指数(DI)91.23%~96.33%,具有高分异、富硅和富碱特征,是典型的A型花岗岩。少量的霞石伟晶岩脉和晶洞的出现,说明含矿碱性正长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阶段有关。铌矿的富集与萤石、钠长石化密切相关,含矿碱性正长岩比无矿碱性正长岩分异程度高,该矿床属岩浆分异型矿床类型。矿床可利用的独立矿物主要为褐钇铌矿,富含钇族稀土元素,钽的含量较低,具有其独特性。矿石伴生稀土∑REE含量为791.24×10-6~1 831.70×10-6,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
2020 Vol. 39 (2): 282-293 [摘要] ( 102 ) [HTML 1KB] [PDF 6041KB] ( 774 )
294 陈海潮, 王璞珺, 衣健, 武成智, 王寒非, 孙松, 王文华
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和熔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构造环境的指示意义
选取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火山灰)和熔岩(浮岩、碱流岩、黑曜岩),对其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其源区、演化过程和构造环境。研究表明,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和熔岩属于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富K2O+Na2O,并具有高K2O以及较高的Fe2O3含量,低CaO、MgO、TiO2、P2O5和MnO含量,Mg#值变化范围为0.02~0.10,A/CNK的平均值为0.82,属于偏铝质岩石,稀土元素(REE)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强烈、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铕负异常[δ(Eu)=0.04~0.15],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Sr、Ba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U、Ta、Nb、Hf相对富集,P、Ti等强烈亏损,Rb/Sr比值为3.23~93.33,在岩浆岩成因类型判别图上,所有样品均落在A型花岗岩区域内,说明其具有A型花岗岩成分特征。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所述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可以说明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和熔岩可能起源于幔源岩浆的分异演化,在上侵时混染了地壳组分。长白山火山碎屑喷出物和熔岩形成于非造山板内拉张环境。
2020 Vol. 39 (2): 294-305 [摘要] ( 245 ) [HTML 1KB] [PDF 9680KB] ( 711 )
306 陈木森, 董永胜, 王鹏森, 王成志
辽东黄花甸地区古元古代变辉绿岩的特征及成因
对辽东黄花甸地区南辽河群中分布的变辉绿岩进行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确定这些变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一步揭示南辽河群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变辉绿岩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野外地质特征和样品的ICP-MS锆石U-Pb年代学显示,变辉绿岩捕获锆石的年龄与南辽河群碎屑及变质锆石相一致,这期岩浆作用发生在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全岩XRF和ICP-MS分析表明,变辉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σ=1.03~3.00),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U),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Pb)和轻稀土元素(∑LREE=71.3×10-6~115.5×10-6),变辉绿岩的岩浆来源于遭受了俯冲带流体改造的亏损地幔,且经历了陆壳物质的混染。变辉绿岩形成于南辽河群造山后的伸展环境。顺时针的P-T-t轨迹更符合南辽河群的构造演化过程。
2020 Vol. 39 (2): 306-321 [摘要] ( 191 ) [HTML 1KB] [PDF 10221KB] ( 614 )
322 丁培超, 沈瑞峰, 王振强, 高凯, 刘燕青, 胡亚净
爆破角砾岩型矿化在豫西老里湾银铅锌矿区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老里湾银铅锌矿床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崤山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银铅锌矿床,对在该矿区内新发现的爆破角砾岩型矿化类型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显示,爆破角砾岩的形成与老里湾岩体的侵入关系密切,其为岩浆期后热液活动的产物,形成时期略滞后于矿区主成矿期。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显示其形成年龄大致为137~133 Ma,推断与华北陆块南缘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环境下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爆破角砾岩型矿化类型的发现,完善了老里湾矿床“岩体顶部斑岩型矿化、外围构造带中脉状矿化及爆破角砾岩体中的爆破角砾岩型矿化”的矿化样式。
2020 Vol. 39 (2): 322-331 [摘要] ( 221 ) [HTML 1KB] [PDF 4785KB] ( 755 )
332 侯艳平, 任延广, 孙丽, 张海军, 吴海波, 彭威, 李敬生
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为了解白垩系湖相沉积物中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明古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耦合关系,笔者对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岩芯开展了系统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岩芯薄片观察和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鉴定识别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砾岩、泥砾岩、煤、凝灰岩和菱铁矿层等十多种岩性,以此建立明D2井岩芯地质综合剖面,分析本区环境演化特征。沉积相研究表明,铜钵庙组以多期辫状河沉积为主,多期河道砂砾岩叠置,或河道砂砾岩上覆细粒泛滥平原沉积;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岩为主,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亚相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含有菱铁矿,含量3%~10%,同时识别出40层共5.9 m厚的菱铁矿层,表明这一时期东明凹陷以潮湿的气候为主。气候湿暖且植被发育,物理风化作用减弱而导致碎屑沉积物输入减少,促进自生矿物的沉淀,从而形成富有机质富菱铁矿的细粒沉积岩。
2020 Vol. 39 (2): 332-343 [摘要] ( 232 ) [HTML 1KB] [PDF 6350KB] ( 747 )
344 宋国民, 张艳, 李慧勇, 高有峰, 刘小健, 郭天婵
渤中凹陷19-6区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岩石类型及鉴别特征
渤中凹陷19-6区域现有钻井揭示,研究区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岩石类型主要有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2类,常见的7种岩性为变质花岗闪长岩、变质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碎裂变质花岗闪长岩、碎裂变质二长花岗岩、长英质碎斑岩和花岗闪长质初糜棱岩。笔者从岩石矿物成分及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这7种变质岩及其鉴别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几种变质岩与裂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中的变质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裂缝密度相差>2倍,研究显示不同岩石矿物成分尤其是暗色矿物的含量与岩石产生裂缝能力有关。
2020 Vol. 39 (2): 344-352 [摘要] ( 108 ) [HTML 1KB] [PDF 4232KB] ( 732 )
353 李耀宗, 李本仙, 孟杰, 朱彤, 王晓峰, 刘晓旸, 施伟光
内蒙古杨树林剖面断层泥特征及其对断层活动的指示意义
以水泉子沟—天山口断裂带杨树林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黏土矿物地质温度计讨论断层活动特征及断层活动导致温度小幅升高的可能。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试,分析了断层泥及其中黏土矿物的物相及主量元素特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断层泥中分离出来的石英颗粒微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剖面所在的断层主要经历了黏滑事件,断层活动性较弱且水岩反应程度较低;断层泥中的黏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矿物,垂直于断层面方向上的蒙脱石伊利石化程度及黏土矿物含量变化趋势表明伊蒙混层矿物可能受到了同震摩擦升温效应的影响;利用黏土矿物地质温度计估算得知,断层泥中伊蒙混层矿物的形成温度为140℃~160℃;断层泥中伊蒙混层矿物形成温度上下限的差值为20℃,代表了同震摩擦造成的断层内部温度小幅升高情况。
2020 Vol. 39 (2): 353-367 [摘要] ( 187 ) [HTML 1KB] [PDF 5008KB] ( 706 )
油气地质
368 冷庆磊, 黄玉龙, 冉波, 张甲明, 王璞珺
火山碎屑岩储层溶蚀孔隙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南部陆家堡凹陷下白垩统为例
笔者依据钻井岩芯和薄片鉴定,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和面孔率测定结合钻井含油气性资料,探究储层溶蚀孔隙的形成机理、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碎屑岩发育4类14种基本岩石类型,凝灰岩类储层面孔率最高(5.6%~9.5%),储层有效孔隙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平均占总孔隙的89.6%)。共识别出3类6种溶蚀孔隙,岩石组构的不同导致岩石组分差异性溶蚀,溶蚀组分以填隙物(沸石、方解石)和晶屑为主,岩屑、角砾次之。早期胶结物充填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空间的保存,是次生溶蚀孔隙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构造裂缝增强孔隙连通性,上覆九佛堂组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提供了溶蚀流体来源,喷发界面之下是有利储层发育区。
2020 Vol. 39 (2): 368-378 [摘要] ( 174 ) [HTML 1KB] [PDF 6488KB] ( 766 )
379 田晓冬, 刘得芳, 殷秋丽, 庄东志
南堡地区火山岩蚀变特征及储层测井评价
蚀变作用是火山岩储层中常见现象,蚀变对火山岩储层评价影响较大。通过对研究区A、B、C 3口井的测井资料和黏土矿物资料等分析,选出对蚀变敏感的测井曲线,定义蚀变指数IA,利用IA对蚀变火山岩的蚀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在测井系列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声波、密度和中子5条测井曲线,回归预测火山岩储层蚀变后的黏土矿物含量,结果表明IA越大,火山岩储层蚀变程度越高,黏土含量越高。由岩电实验数据拟合得到蚀变后的饱和度指数n,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评价储层蚀变后的饱和度,发现蚀变后储层的n值>未蚀变时n值,这是由于蚀变产物绿泥石和伊利石等为油湿矿物,导致饱和度指数n增大。
2020 Vol. 39 (2): 379-387 [摘要] ( 209 ) [HTML 1KB] [PDF 2673KB] ( 602 )
388 王新宇, 王德海, 王思琳, 王金娜, 刘奇, 贾雨东
松辽盆地南部永平油田泉四段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在永平油田基本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岩芯、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永平油田油气成藏规律。结果表明,永平油田的油源主要来自于扶余Ⅰ号构造周边生油凹陷的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依靠连通性砂体进行侧向运移,气源主要来自于扶余Ⅰ号构造深部沙河子组与火石岭组的煤系地层,利用断裂沟通深部作垂向运移;嫩江组沉积末期与明水组沉积末期的构造运动对本地区的圈闭类型、天然气藏分布和油藏的破坏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现今的油气分布与各成藏要素形成时间及匹配关系密切相关,稠油藏以构造油藏为主,广泛分布在穹隆背斜两翼及顶部;常规油藏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分布在穹隆背斜东部的局部地区;天然气藏以构造气藏为主,与深断裂相伴生。
2020 Vol. 39 (2): 388-397 [摘要] ( 228 ) [HTML 1KB] [PDF 7262KB] ( 564 )
地球物理
398 康乾坤, 路来君
随机森林算法在测井岩性分类中的应用
为提高测井岩性分类的精度和效率,基于不同岩性在测井响应特征中的差异,笔者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测井数据进行岩性自动分类识别,并对不同变量在岩性分类中的重要性予以分析。以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端某铀矿矿区钻孔数据为例,识别研究区钻孔数据的岩性类别,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准确率达88.67%,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在岩性分类中的重要性较高。结果表明,相较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准确率更高,是一种高效且准确的岩性分类方法。
2020 Vol. 39 (2): 398-405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1852KB] ( 800 )
406 李艳杰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在蒙古国断陷盆地Ⅺ区块储层预测的应用
蒙古东戈壁盆地Ⅺ区块构造活动强,沉积体系变化快,研究区具有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造成Ⅺ区块储层识别难度大。基于研究区最新的钻井、测井和地震的资料分析,开展岩石物理参数特征分析,对Ⅺ区块地震资料采用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方法,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综合预测Ⅺ区块下宗巴音组储层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下宗巴音组下段Ⅱ、Ⅲ、Ⅳ砂组的北部、下宗巴音组中段的北部预测为砂体有利发育区。
2020 Vol. 39 (2): 406-414 [摘要] ( 109 ) [HTML 1KB] [PDF 5879KB] ( 523 )
415 王森, 王春辉, 查恩来, 翁爱华
阳泉矿区煤田采空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模式应用
为支撑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山西阳泉矿区典型采煤沉陷区开展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研究与应用示范。通过重力勘探、浅层地震法和瞬变电磁法开展煤田采空区地球物理方法对比应用研究,总结出采用以上3种物探方法相结合的勘查煤田采空区的有效探测模式。探测结果表明,综合地球物理勘查结合地面地质调查能够识别采空区边界和深度等属性信息,为采空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数据依据。
2020 Vol. 39 (2): 415-421 [摘要] ( 240 ) [HTML 1KB] [PDF 3291KB] ( 679 )
422 周佳和, 徐聪
“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在复杂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将“两宽一高”(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黑82区块中,通过拓宽频带、缩小面元、增加覆盖次数和提高炮道密度等方法进行采集,再经过OVT域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反演等技术处理,“两宽一高”新资料与常规三维资料相比,频带从10~85 Hz拓宽为4~100 Hz,信噪比由1.2提高到2,有效提升了地震资料品质,预测河道砂体精度与钻井资料对比吻合度达到90%以上。
2020 Vol. 39 (2): 422-428 [摘要] ( 156 ) [HTML 1KB] [PDF 2781KB] ( 682 )
工程地质
429 方文凯, 王常明, 樊克
花岗岩残积土地区边坡锚固中锚杆长度及间距的数值优化研究
以广州金山湖第19#地块一个四级人工高边坡为例,采用数值方法计算探讨了锚杆(索)长度及布设间距的优化取值问题。文中以边坡坡级、锚杆间距和锚杆长度为变量参数,获得225种支护组合形式,运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并获得了225种边坡加固方案的稳定系数,经综合对比分析,得到各个坡级最优的锚杆长度及锚杆间距方案。优化后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第二、三、四级边坡采用的锚杆(索)长度较原方案减少了3 m、锚杆布设间距较原方案增加了1 m。
2020 Vol. 39 (2): 429-436 [摘要] ( 245 ) [HTML 1KB] [PDF 3530KB] ( 541 )
437 李少朋, 李桐林, 郑军, 陈汉波, 张忠禹
重磁电三维反演在下嘎来奥伊河上游矿区中的应用
以三维直流激发极化法为主,地面高精度磁法和高精度重力为辅,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下嘎来奥伊河上游矽卡岩矿区进行重、磁、电数据采集。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三维反演,建立研究区域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和极化率的三维地球物理模型。结合矿区地质情况,分析三维反演结果,判定本矿区成矿类型为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与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岩群吉祥沟组大理岩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分析矿区内两处已知矿体与三维反演结果的对应关系,笔者得出低阻、高极化率、高磁化率异常是寻找矽卡岩型矿体的重要标志。根据该找矿标志,在矿区内圈定一处新的成矿预测区,对该成矿预测区可以进一步研究。
2020 Vol. 39 (2): 437-443 [摘要] ( 243 ) [HTML 1KB] [PDF 4260KB] ( 635 )
遥感·土地
444 范语思, 李月芬, 张玉树, 王灵芝
吉林西部县域“旱改水”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耕地作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载体,其转型已成为土地利用类型的重点研究内容。笔者借助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980—2015年吉林西部“旱改水”重点区域—镇赉县的时空演变特点,并对“旱改水”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①镇赉县“旱改水”重点区域为大屯镇、嘎什根乡、五棵树镇和沿江镇;其空间布局总体上呈显著的聚集状态,格局演变主要表现为:以现有集中的、连片的水田为中心,其周边破碎化、不规则化分布的旱地逐渐实现“旱改水”的转变,且水田斑块聚合程度正不断增大。②镇赉县自然条件更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在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方面,水田相较旱地更具优势,能为地区的发展及国家的壮大提供基本保障。在自然、经济和社会层面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下,“旱改水”的规模不断扩大。
2020 Vol. 39 (2): 444-451,470 [摘要] ( 163 ) [HTML 1KB] [PDF 2688KB] ( 725 )
452 马萍, 王冬艳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为研究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主要驱动力。笔者选取1990、2000、2010和2018年Landsat TM/ETM遥感解译数据,从类型和景观水平方面分析四平市近30 a来的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转移、演变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①四平市景观格局中耕地所占面积最大,为主要优势基质景观类型,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起决定性作用,其次分别为林地景观、水域景观、城镇景观和草地景观;②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形状整体上趋于简单化,景观连接性和多样性增加,但景观均匀度下降;③ 1990—2018年林地向耕地和草地转化,草地主要转移为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土地整体呈现逐年退化的趋势;④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受自然因子(坡度、高程、距河流距离和距道路距离)和人为因子(人口和GDP)综合的作用。
2020 Vol. 39 (2): 452-461 [摘要] ( 155 ) [HTML 1KB] [PDF 1790KB] ( 599 )
测绘·地热
462 张文哲, 潘军, 蒋立军, 仲伟敬, 张雪峰, 范博文, 卞宇涛
基于非局部均值滤波的SAR图像抑噪
针对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means)滤波算法在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进行滤波抑噪处理时存在使图像过平滑而丢失纹理细节的问题,笔者提出一种改进非局部均值滤波的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抑制算法。该算法将图像梯度加入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改进相似块的权值计算,使滤波算法在有效抑制相干斑噪声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纹理结构信息而不使图像过平滑。通过在真实SAR图像上的实验表明,与Refined Lee、Gamma MAP、双边(BF)及NL-means滤波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可有效抑制相干斑噪声、平滑图像,同时能够更大程度地保留纹理结构信息。
2020 Vol. 39 (2): 462-470 [摘要] ( 209 ) [HTML 1KB] [PDF 2400KB] ( 812 )
471 冯君, 郑庆福, 隋振民, 王宇, 赵兰坡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表层土壤黏粒矿物的组成分析
以松嫩平原内的前郭和大安两地苏打盐渍土表层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Rigaku RIX 2000型荧光光谱仪和XRD-7000衍射仪,对土壤黏粒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黏粒(<2 μm)化学组成均以SiO2、Al2O3和Fe2O3为主,其SiO2/Al2O3>4,土壤风化脱硅作用较弱;土壤黏粒以2:1型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为主,含有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伊利石、伊利石-白云母混层矿物、蛭石、1:1型层状铝硅酸盐高岭石以及少量2:1:1型绿泥石和石英及1.42 nm间层矿物。苏打盐渍土处于风化脱K作用阶段,土壤中混层及间层矿物较多,以蛭石-绿泥石、蒙脱石-绿泥石过渡矿物为主,为二八面体白云母和二八面体蒙脱石混层矿物。水田利用可使土壤黏粒中绿泥石增加,改善苏打盐渍土不良的结构。
2020 Vol. 39 (2): 471-478 [摘要] ( 230 ) [HTML 1KB] [PDF 2661KB] ( 606 )
479 吴翔, 王凤艳, 林楠, 王明常
基于谱聚类算法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分类研究
基于Z+F IMAGER 5010C扫描仪采集实验区点云数据,经栅格处理后,结合纹理和形状等信息,采用谱聚类算法对其进行分类,利用混淆矩阵中的Kappa系数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通过与传统的K-means算法和高斯混合模型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谱聚类算法的分类效果明显,且分类精度较高,且加入纹理和形状信息的分类精度会高于仅含反射强度信息的分类精度,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1.36%,Kappa系数达到0.713 8。
2020 Vol. 39 (2): 479-486 [摘要] ( 80 ) [HTML 1KB] [PDF 4059KB] ( 662 )
487 张志敏, 张军勇, 李赫, 闫振华, 李强, 安福利
肯尼亚奥卡瑞地热田主要控制因素分析
肯尼亚奥卡瑞是非洲地区首个利用地热资源进行发电的地热田。基于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地球物理资料和生产数据等,笔者对奥卡瑞地热田地温场及其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综合研究认为奥卡瑞区地热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①热源,研究区热源主要是未冷却的岩浆囊,其范围和埋藏深度直接影响了热田生产能力;②断裂和裂缝分布,奥卡瑞地热田位于东非裂谷中央,裂谷由NE向转为NW向,断裂破碎带构成了深层流体上涌的主要通道。地热井的生产能力受裂缝控制;③地层岩性,东区和西区热储层岩性不同,西区热储以Mau凝灰岩为主,其原生孔隙较发育,但受后期水热蚀变改造,多数原生孔被次生矿物所充填,因此生产情况较差。东区以粗面岩为主,原生孔隙不发育,储层主要为断裂和裂缝,是目前该区主力生产区。
2020 Vol. 39 (2): 487-494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5164KB] ( 598 )
 

最 新 动 态

 
 
世界地质(中文版)获“2016年度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奖
网站开通及严正声明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 《世界地质》编辑部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电话:0431-8850258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