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工程地质
    宋京雷, 刘刚, 施威, 徐成华, 张春雨, 潘长胜
    世界地质. 2020, 39(4): 912-920,9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20.04.017
    以某水库大坝西侧山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滑坡治理前后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前在天然工况下,最大位移约4.71 cm,坡体基本稳定,但在暴雨工况下,坡体滑动剧烈,最大位移达到4.01 m,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治理加固后天然工况下最大位移减小到2.08 cm,暴雨工况下坡体最大位移减小到10.42 cm,均明显减小;抗滑桩治理滑坡效果较为理想,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 工程地质
    王莉, 王志明, 杨莹
    世界地质. 2020, 39(4): 921-9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20.04.018
    基于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的32景Sentinel-1B SAR数据,采用PS-InSAR方法,首次评估了哈大高铁扶余至德惠段的地表形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高铁线路的年平均地表形变速率在-2.4~2.0 mm/a之间,地表形变范围满足高铁安全运行的需要;②季节性路基冻胀是东北高铁区的地表形变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在德惠西部和扶余北站附近都发现了明显的地表沉降,其中扶余北站的地表沉降已对高铁的安全运行构成潜在危险。
  • 工程地质
    方文凯, 王常明, 樊克
    世界地质. 2020, 39(2): 429-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20.02.018
    以广州金山湖第19#地块一个四级人工高边坡为例,采用数值方法计算探讨了锚杆(索)长度及布设间距的优化取值问题。文中以边坡坡级、锚杆间距和锚杆长度为变量参数,获得225种支护组合形式,运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并获得了225种边坡加固方案的稳定系数,经综合对比分析,得到各个坡级最优的锚杆长度及锚杆间距方案。优化后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第二、三、四级边坡采用的锚杆(索)长度较原方案减少了3 m、锚杆布设间距较原方案增加了1 m。
  • 工程地质
    李少朋, 李桐林, 郑军, 陈汉波, 张忠禹
    世界地质. 2020, 39(2): 437-4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20.02.019
    以三维直流激发极化法为主,地面高精度磁法和高精度重力为辅,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下嘎来奥伊河上游矽卡岩矿区进行重、磁、电数据采集。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三维反演,建立研究区域密度、磁化率、电阻率和极化率的三维地球物理模型。结合矿区地质情况,分析三维反演结果,判定本矿区成矿类型为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与上元古界—下寒武统倭勒根岩群吉祥沟组大理岩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分析矿区内两处已知矿体与三维反演结果的对应关系,笔者得出低阻、高极化率、高磁化率异常是寻找矽卡岩型矿体的重要标志。根据该找矿标志,在矿区内圈定一处新的成矿预测区,对该成矿预测区可以进一步研究。
  • 工程地质
    许扬, 张文, 符锐, 聂振邦, 兰志广, 陈怀玉, 单博
    世界地质. 2020, 39(1): 113-12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20.01.010
    提出一种基于凝聚层次法和模糊C均值法的混合聚类法,用于对岩体结构面的优势组划分。该方法将结构面投放到在单位球面上,并使用欧式距离作为极点的相似性度量准则。先剔除结构面数据中的孤值产状,然后用凝聚层次法得到初步聚类结果,并将其作为FCM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最后用FCM法划分优势组。通对人工生成产状样本的分组,验证了该法的正确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大藤峡坝址区实测的结构面数据的划分。在实测数据中寻找到两个孤值产状,成功将大藤峡D1y1-3地层岩体结构面划分为两组,得到了符合实际的分组结果。
  • 工程地质
    邓浩, 张延军, 单坤, 倪金, 岳高凡
    世界地质. 2020, 39(1): 121-1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20.01.011
    以大连某实际工程作为研究场地,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所得碎石土地基物理力学参数与实测所得强夯处理沉降量作为样本,通过BP神经网络对样本的训练、学习,建立地基土力学参数与强夯处理的沉降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利用所得映射关系对场地实测的沉降量进行物理力学参数的反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可快速得出所需参数,利用flac3d以反演所得参数进行计算,模拟沉降量与实测沉降量的误差为4.87%,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基于神经网络的位移反分析方法可以省去繁琐的测试工作,但该方法的实现需要有充足的样本数据作为支撑。
  • 工程地质
    桑伟锋
    世界地质. 2020, 39(1): 127-1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20.01.012
    通过机场—西华高速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大吨位竖向单桩静载试验,分析了该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以及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试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桩端承载力占总荷载的比例均<10%,即均表现为摩擦桩特性;试桩的侧摩阻力自上而下逐步发挥,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异步发挥且互相耦合;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的发挥与土层性质、土层埋深及桩顶荷载水平有关;在高荷载作用下桩侧上部土层摩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软化现象,而中下部土层侧摩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现象,甚至即使在最大加载情况下,桩身下部土层的侧摩阻力也并未完全发挥,因此在根据规范计算超长桩承载力时,不同深度土层的侧摩阻力应乘以相应不同的修正系数。
  • 工程地质
    张国强, 杜立志
    世界地质. 2018, 37(3): 952-9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8.03.028
    通过波速测试技术进行岩土体弹性波速度原位测试,利用岩土体的纵、横波速度值能够进行场地类别划分,确定场地卓越周期,以及计算地基土的动参数,为岩土工程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通过计算获得了徐州苏宁广场场地土的纵、横波速度以及场地土的动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徐州苏宁广场场地为二类场地,利用波速值计算场地卓越周期为0.415 s与规范中查表获得的特征周期一致。为该工程场地工程地质评价和抗震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