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5
  

  • 全选
    |
    基础地质
  • 王之晟, 高天栋, 王洪志, 郭恒飞, 马振宇, 于兵
    世界地质. 2024, 43(1): 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宝力高庙组为一套以沉积碎屑岩、安山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火山岩系,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后转变为低绿片岩相。笔者对宝力高庙组浅变质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的研究,结合岩性岩相学和变质变形特征,试图恢复其原岩建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背景。结果表明,阿尔山地区变质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2.1±1.2)Ma,地质时代属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将其厘定为宝力高庙组,原岩组合属典型的滨湖相陆源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沉积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内盆地,与区域上二连—贺根山蛇绿—增生杂岩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时期的构造环境一致。
  • 付秀丽, 李军辉, 郑强, 崔坤宁, 王跃文, 贾琼, 蒙启安
    世界地质. 2024, 43(1): 1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古地温、古地貌、沉积环境定量恢复及地质事件综合研究,分析青山口组富烃页岩形成环境及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富烃页岩Ro介于0.75%~1.60%,游离烃含量高,介于(4~12)mg/g,形成于古地温梯度(50~70)℃/km的高温热盆背景;在拉伸大地动力学及热沉降背景下形成了正断层密集断裂带控制的页岩层系,两凹一凸的古地貌为页岩形成演化提供富集场所;湖相温湿气候及岩浆热液为藻类繁殖成为厚层富烃页岩发育奠定物质基础;缺氧的半深湖—深湖还原—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埋藏。综合分析表明,构造、湖相沉积与古地温耦合作用奠定了富烃页岩的构造背景和热动力条件,温湿气候、缺氧环境及火山热液带来的营养物质是富烃页岩形成的重要原因。

  • 赵汉卿, 李超, 郭诚, 陈晓明, 张博
    世界地质. 2024, 43(1): 37-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厘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近源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和储层发育规律,应用地震、钻测井资料、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总结K油田沙三上段的沉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K油田沙三上段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前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水下分流河道间等6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的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沙三上段发育一套完整的升降旋回,初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储层厚度4~9 m,河道末端发育河口坝,砂体储层厚度3~8 m,分流河道平面分布范围最大,是该地区重要的储集层;之后湖平面逐渐上升,河口坝平面发育范围达到最大,至最大湖泛面后湖平面缓慢下降,并在沙三上段顶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砂岩厚度减薄至2~5 m。
  • 卫哲, 曾驿, 周小康, 易浩, 时翠
    世界地质. 2024, 43(1): 47-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系统认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超深水区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变, 笔者采用白云凹陷已 钻 A1 井晚渐新统珠海组—早中新统珠江组碳酸盐岩层段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数据开展综合分析, 研究 表明: ①通过 Pb、 Zn、 Rb、 Al 2O3 、 Fe2O3 、 Th / U 比值等参数的变化特征识别了 SB24. 80、 SB23. 03 和 SB21. 00 共 3 个三级层序界面; ②利用 Sr/ Ba、 V/ Ni、 Sr/ Cu、 Al 2O3 / MgO、 MgO/ CaO 比值的变化证实 样品段以干热气候、 海平面相对上升的沉积环境为主; ③通过 V/ Cr、 Ni / Co、 V/ (V + Ni) 等比值表 明, A1 井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氧化环境的古海洋水体中, 水体较浅, 晚期水位上升趋向于贫氧环境, 直至 “淹死” 终止碳酸盐岩发育。 
     
  • 贾雪峰, 李迎九, 徐小红, 肖杭州, 张钦
    世界地质. 2024, 43(1): 5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油气沉积盆地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由于我国能源供需紧张,油田地热资源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为满足吉林油田A1站原油加热和输运能耗需求,笔者以吉林油田A1区块青三段低孔、低渗碎屑砂岩地热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场地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了地层物性参数,优化了开采速率等关键工程参数,分析了研究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吉林油田A1站需要设计两眼注入井和两眼生产井可满足现场用热需求。地热水开采速率可达1 400 m3/d,且10年周期内地热开采温度保持在67 ℃以上。
  • 石岩, 张惠文, 徐令闻, 王海英, 戴明辉, 李德勇, 李景哲
    世界地质. 2024, 43(1): 6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廊固凹陷万庄地区沙三段地层勘探开发程度低以及油藏单元各要素认识不成熟的问题,从而推进油气藏评价与建产工作,笔者采用了一种综合测井解释结论资料、试油和生产动态等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沙三段地层的油藏单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梳理砂体展布与构造特征,对各油藏单体的连通关系进行了分析,重新厘定了单元边界,并明确了油气藏有利发育单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纵向上可以分成12套单元层系,其中Es32底各层系油藏单元主要发育于T12、Q56、T47和Q87区块。Es33上各层系油藏单元较多,Es33下各层系油藏单元数量有所减少,主要集中于T12区块。总体上看,各区块主要油藏单元仍然以构造控制为主,断层发挥着重要遮挡作用。此外,河道化砂体上倾尖灭与断层配合也可形成众多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藏发育有利位置。

  • 商耀达, 刘财, 徐杨杨, 鹿琪
    世界地质. 2024, 43(1): 8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方法易造成有效信号丢失的问题,本文利用二维变分模态分解(2D-VMD)进行探地雷达(GPR)数据的绕射波与反射波分离。对二维GPR数据进行2D-VMD分解后,可得到包含从低频低波数到高频高波数的各阶模态分量及各阶模态分量的F-K谱。通过分析绕射波与反射波在频率-波数域的差异,分别重构绕射波与反射波对应的模态分量,得到分离后的绕射波与反射波数据。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分离绕射波与反射波,并且不损失任何有效信号。
  • 刘诗钰, 王典, 李正
    世界地质. 2024, 43(1): 93-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城市物探工作中由于勘探场地的监管限制导致无法进行长时间数据采集工作的问题,笔者使用超短时长被动源噪声数据,通过相位加权叠加互相关函数法提取出频散曲线,并对基阶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一维横波速度剖面,以一维横波速度剖面为初始模型反演得到第二阶段反演结果,指示出地下空洞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超短时长被动源面波成像方法在空洞识别方向应用的可行性。
  • 王琳炜, 张旭晴, 王凤艳, 陈峰, 都兵
    世界地质. 2024, 43(1): 102-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火山喷发往往是由地壳内部岩浆活动引起的,通过监测火山区地表形变可以有效反演出地下岩浆的状态。为监测火山区地表形变,笔者选取日本樱岛火山为研究区域,采用SBAS-InSAR技术对2019—2021年间共计75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樱岛火山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监测期间樱岛火山总体处于沉降状态,平均形变速率为-10.05 mm/a。最大沉降区域为火山中心地带,累积形变量为-62.72 mm,并且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抬升主要发生在火山外围区域,其中最大抬升发生于樱岛东南侧,监测期间累积抬升108.71 mm。
  • 郭庆林1, 栾金鹏2
    世界地质. 2024, 43(1): 109-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矿山隐蔽采空区安全隐患问题,笔者采用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地震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等探测手段,对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巴彦敖包萤石矿进行了采空区探测方法优选研究。综合该萤石矿床的地质-物性特征与物探结果,采用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探测的技术组合可以有效探测其中隐蔽采空区的分布,并成功查明了研究区90 m深度范围内隐蔽采空区的空间分布情况,钻孔验证和3D激光扫描也充分证明该探测方法组合准确可行。
  • 邱俊豪, 张延军, 张庆2, 张通, 于子望
    世界地质. 2024, 43(1): 118-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含水岩溶构造体存在时,浅部地层温度场会产生变化。浅层测温法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得浅层地温数据,通过温度差异反演出岩溶构造的分布。为了研究以贵州省盘州市某场地及其周围场地为对象时,浅层测温技术探测岩溶管道构造体的可行性,笔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果表明:构造体不同的埋深会显著改变浅部地层的温度,对于单个岩溶构造体(等效直径为0.5 m,水温12 ℃),可探测深度极限约为66 m;在管道内流体的温度为12 ℃时,岩溶管道构造体有效流动截面积的增大会降低浅部地层温度,等效直径在0.1~1.0 m区间内改变时,2.0 m处地层温度的变化在0.02 ℃以内,这使得利用浅层测温法识别岩溶构造体的有效流动截面积变得困难;流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12~18 ℃)的变化会改变浅部地层温度,尤其是低温流体的影响更为明显。
  • 钱永胜, 张延军, 孙少游
    世界地质. 2024, 43(1): 128-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随着地热能和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诱发微震事件也由此产生。为探讨地震活动的机制及查明实际工程中潜在的诱发微地震风险,笔者将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水力压裂场地作为研究区,通过收集相关地质和重磁勘探资料,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并模拟分析了断层面孔隙压力和孔隙弹性效应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了诱发地震风险性评估和震级预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的流体注入会导致附近断层的应力发生改变,致使可能引起微小的断层活化现象,但由此产生的地震震级较小,工程风险较低。
     
  • 孙乙庭, 孟昕, 李永林, 刘传军, 刘建新, 刘加利, 王树武
    世界地质. 2024, 43(1): 136-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工程混凝土面板为例,采用新型单组分喷涂聚氨酯防水涂料对改进大坝工程止水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涂料本身性能、涂层抗渗能力、涂层附着力以及耐候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单组分喷涂聚氨酯防水涂料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良好的耐久性能和优异的黏结性能,可有效改进蓄水大坝工程的止水性。
  • 胡启智, 曾经文, 丘锦荣, 林晓君, 康迪, 王秀娟, 刘人涛, 刘娜
    世界地质. 2024, 43(1): 142-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运用数理统计、piper图、Gibbs 图、环境背景值统计等方法研究中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及其周边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呈现弱酸性和低矿化度,Na+ 和width=35,height=17,dpi=110是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a型为主。水化学组成受大气降雨-岩石风化联合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较为强烈。长期大量的酸雨、包气带土壤及含水层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较差和碱土金属、CO2以及碳酸盐的水解是造成地下水pH值降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