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6-25
  

  • 全选
    |
    基础地质
  • 张志颖, 孙丰月, 王启, 孟庆鹏
    世界地质. 2019, 38(2): 309-3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上近些年新发现的矿床。笔者对矿区平硐口花岗斑岩进行了LA2ICP2MS锆石U2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期揭示岩体的成岩时代、岩浆源区和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古生代晚泥盆世(371.6±2.9 Ma)。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高碱、富铁铝、相对富钾和贫钙镁的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明显富集Rb、Th、La、Ce、Nd、Zr、Sm和Gd等元素,强烈亏损Ba、Sr、P、Ti等元素、相对亏损Nb和Ta的特征;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明显富集和Eu的强烈负异常。综合研究认为,矿区平硐口花岗斑岩的成因类型为A2型花岗岩,形成物质来源主要为部分熔融的长英质地壳,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晚泥盆世万宝沟大洋玄武岩高原和苦海古陆拼贴到柴达木地块南缘后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 吕红达, 王师捷, 徐仲元, 董晓杰
    世界地质. 2019, 38(2): 322-3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地区作为内蒙古兴蒙造山带南侧晚古生代构造研究的重点区域,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内盆地的沉积年代、物质来源和构造演化等问题。选择区内石炭系酒局子组、阿木山组进行剖面、古生物以及LA2ICP2MS U2Pb定年等系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地层锆石年龄均在440 Ma±,具有岩浆锆石特征,锆石磨圆分选特征均显示盆地有快速沉积、近源沉积的特征。酒局子组为一套滨浅海2沼泽2湖相沉积,磨圆分选差,局部含煤层;阿木山组为一套滨2浅海沉积环境下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两组地层中发现了Neuropteris pseudovata、Callipteridium sp.及Schubertella sp.、Psedoschwagerina borealis等典型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植物、筳类化石。
  • 雷凤至, 孙景贵, 徐智涛, 韩吉龙, 刘阳
    世界地质. 2019, 38(2): 339-3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揭示福建德化东洋金矿床的成因,进行了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氢2氧、硫、铅同位素的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接近于大气降水;硫元素具有深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古老下地壳。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密度、低盐度的岩浆热液,沸腾作用以及大气水混合是成矿物质卸载的主要因素,矿床成因属于与次火山岩岩浆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金矿床。
  • 姚树春
    世界地质. 2019, 38(2): 354-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矿石的共生组合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特征表明纱岭金矿I22号矿脉矿化类型为蚀变岩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属混合岩化2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焦家成矿断裂带中、深部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主要找矿标志有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低磁场的线状串珠状异常带等指示标志以及特有的指示元素的组合异常;矿化富集规律为构造控矿及岩性控矿。金矿化的强弱依附于主要矿化阶段的发育及迭加程度,即当含有细粒黄铁矿细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细脉或其相互迭加时往往形成厚而富的工业矿体,其在空间分布上,服从于矿体南西侧伏规律。
  • 张佳佳, 王建, 李研, 李爱, 郭翟蓉
    世界地质. 2019, 38(2): 362-3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电子探针和LA2IPC2MS分析多宝山及铜山岩体中绿帘石的主、微量成分,结果表明多宝山铜(钼)矿床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含矿样品中绿帘石富Al2O3、SiO2,贫FeOT,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则富TiO2;铜山矿床斑岩体的青磐岩化蚀变带中绿帘石富含MnO、FeOT,贫Al2O3和SiO2。多宝山斑岩体中蚀变带及铜山地区中的绿帘石均富集LREE和LILE (Th、U、Sr、Sm),亏损HREE和HFSE (Nb、Zr、Hf)。绿帘石Ps值与样品的含矿性呈负相关,即含矿绿帘石的Ps值明显低于无矿绿帘石的Ps值,青磐岩化带中绿帘石的Ps值集中在26~34之间。多宝山含矿样品中绿帘石的Cu含量高于距成矿中心较远的多宝山和铜山的无矿绿帘石Cu含量。笔者认为斑岩铜矿床中蚀变绿帘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反映矿化热液的特征,具有指示矿化的潜力。
  • 李长华, 陈旭, 李明飞
    世界地质. 2019, 38(2): 378-3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地质、物探、化探以及槽探方法对内蒙古吉源南铌铷矿点的成矿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吉源南铌铷矿点赋矿岩石为中生代流纹质火山岩。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显示研究区土壤元素可明显分为三个组合:第一组为Rb、Y、Nb、Ta、Sn、U;第二组为Pb、Zn、La;第三组为Cu、W、Mo、Ag、Au。在空间上,土壤Pb、Zn、La、Y、Ta、Sn、Mo、U异常围绕次流纹斑岩呈环形分布,其中Pb、Zn、La异常位于环形外部。土壤环形地球化学异常区具有中高阻高极化的地球物理特征,物化探异常明显受火山机构控制。槽探验证结果表明,矿化岩石的Nb2O5、Rb2O含量均在边界品位以上,推测深部可能存在与次火山岩有关的Nb、Rb等稀有稀土元素矿体。
  • 刘亚雷, 刘迎斌, 李雷, 文磊
    世界地质. 2019, 38(2): 389-39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下刚果盆地和加蓬盆地盐下构造特征的差异性,指导其盐下勘探,通过不同构造位置的地震、地质剖面分析,对比两盆地裂陷期构造特征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在裂陷期,两者构造格局相同,但构造规模和隆坳格局有一定的差异性。下刚果盆地内裂谷盆地隆坳特征更为明显,加蓬盆地外裂谷盆地隆坳格局更加清楚。裂陷期的有利勘探区带,下刚果盆地主要集中在内裂谷盆地,加蓬盆地则主要集中在外裂谷盆地。裂谷作用的起始时间、转换断层和基底性质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异同的主要原因。
  • 张俭峰, 李新鹏, 杨文鹏, 李成禄, 邓昌州, 赵瑞君
    世界地质. 2019, 38(2): 397-40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森林沼泽景观浅覆盖区地质剖面测量的精度和效率,本文以黑龙江省呼玛县早侏罗世正长花岗岩剖面测量为例,探讨利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地质剖面测量的方法和流程。结果表明,利用GPS工具,通过室内数据准备2野外GPS数据采集2室内数据处理2剖面图的生成等流程,并结合SECTION软件及EXCEL软件,可以避免视野通透性差、测量路线障碍物多、地形复杂等许多不利因素,以较小的误差较快的速度实现地质剖面测量。
  • 油气地质
  • 胡霞, 吕建才, 胡英, 钟延秋, 谷社峰
    世界地质. 2019, 38(2): 405-41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松辽盆地北部具有优异的砂岩型铀矿勘探潜力,为了快速圈定有利勘探区,通过复查油气钻孔放射性测井资料中高伽玛放射性异常,结合油田地质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铀源、构造、沉积、水动力、古气候、还原体等基本成矿条件的时空配置关系,构造反转作用形成剥蚀天窗,局部发育区域性古层间氧化带,含氧水在灰绿色地层中流动,促使铀的迁移和富集,并在氧化带前锋线及其附近沉淀,形成砂岩型铀矿床。四方台组和嫩江组上部砂岩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重点找矿层位,西部斜坡区、大庆长垣及周边地区和朝长地区为有利找矿区。
  • 王建飞
    世界地质. 2019, 38(2): 412-4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评价,采用钻井、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将火成岩的岩性主要分为粗面岩、玄武岩、辉绿岩三大类。结合三大类火成岩的物性、含油性和岩石脆性的分布规律,确定粗面质角砾岩、角砾化粗面岩为Ⅰ类优势储层,玄武质角砾岩、块状粗面岩、火山沉积岩为Ⅱ类优势储层,气孔玄武岩、辉绿岩、致密玄武岩为Ⅲ类储层。确定了东部凹陷红星地区火成岩的有利勘探区带,为下一步油气资源勘探指明方向。
  • 梁本营, 刘玉梅, 周新桂, 李世臻, 董清水, 刘卫彬, 张文浩
    世界地质. 2019, 38(2): 420-4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及双参1井钻探资料分析表明:吉林省双阳盆地下白垩统长安组湖相暗色泥岩分布广且厚度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好,是盆内好2最好烃源岩的有利烃源岩层位;此外,分布广泛的盆地基底中二叠统范家屯组暗色泥岩也有一定的生气能力。其与长安组发育的扇三角洲非常规致密储集层砂体及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安民组、金家屯组中酸性火山建造,形成了自生自储、上生下储、下生上储等有利生储盖组合;并与盆地中部的次级隆起共同构架了较为有利的中部油气聚集区带,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 肖阳, 楼仁兴, 王立贤, 董清水, 刘长利, 朱莹
    世界地质. 2019, 38(2): 430-4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增盛断陷研究程度低且未实现油气勘探突破的现状,开展了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成藏条件系统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增盛断陷发育有以半深湖或浅湖为背景的扇三角洲2湖泊2湖底扇沉积体系,在沙河子组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泥质中等气源岩和特低孔、低渗碎屑岩储集层,在营城组形成了特低孔、特低渗碎屑岩储集层,并构成了下生上储型、上生下储型和自生自储型三类生储盖组合,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重点勘探层位是沙河子组,兼探层位是营城组,有利勘探目标是斜坡带下端的砂体上倾尖灭带。
  • 刘帅, 康德江, 樊迪, 赵猛, 王清
    世界地质. 2019, 38(2): 437-44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城地区是松辽盆地一个小型的独立生烃凹陷,油水关系复杂,通过对其生烃能力、砂体和断裂匹配关系研究,建立了双城地区优势输导通道。结果表明,双城烃源岩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断裂和砂体是双城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要素,断裂是作为控制油气运聚方向的主要因素,自源内北西向排出后,在南北向断裂的转折处进入北东向展布的河道摆动带。当砂体与断裂小角度相交时,油气可以沿砂体与断裂面进行横向和垂向运聚,形成有效的断2砂运聚输导网络;当大角度相交时,以遮挡作用为主,构成有效的成藏圈闭区带。由断砂匹配的油气成藏模式可知王府凹陷北坡是主要勘探方向。
  • 刘泽宇, 刘小杨, 牛明璇, 马建雄, 薛林福
    世界地质. 2019, 38(2): 448-4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对当前国内研究程度较高的IFCD原位开采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测温井系统误差的形成原因与机理,并重点阐述测温误差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材料之间的物性差异会对局部温度场的分布产生干扰,并使得测量值显著偏离真值,偏离程度由加热时间和热源间距共同控制。模拟过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15%,最大相对误差可达15%。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测温误差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随着热源间距的增加,测温误差则先降低后增加。
  • 地球物理
  • 马国庆, 李宗睿, 李丽丽
    世界地质. 2019, 38(2): 454-4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规则地质体的正演异常是进行实际数据解释的依据,因此其正确性至关重要。现有教材和大部分论文中所列出的倾斜台阶重力异常正演公式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畸点,从而对构造模型的数据解释会产生困扰。笔者从台阶的重力积分表达式出发,重新推导了倾斜台阶模型的重力异常正演公式,模型试验表明笔者新推导公式不会出现畸点,这为数据解释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
  • 刘洪波
    世界地质. 2019, 38(2): 461-4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小子域滤波原理,小子域滤波产生异常边界扭曲主要表现为高频干扰,提出小子域滤波与非局部均值滤波联合的方法以克服小子域滤波存在的异常边界扭曲问题。利用小子域滤波良好的边界增强能力和非局部均值滤波高频细节保护能力,在压制小子域滤波缺陷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小子域滤波的边界增强效果。通过模拟计算和莱州湾海域实测重力数据处理表明,本文方法在增强异常边界的同时压制小子域滤波产生的边界扭曲效应,获得了更好的重力异常处理效果。与单一小子域滤波相比,本文方法不需要考虑异常边界形态,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普适性。
  • 王晗, 韩立国
    世界地质. 2019, 38(2): 470-4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级中值滤波分离混采数据,可以很好地保持单炮的有效信息;对分离后的单炮数据,采用双曲Radon变换进行地震数据道重建,可以在Radon域获得极高的分辨率从而准确地重建地震数据。单炮道重建时,通过稀疏约束控制Radon变换来提高地震数据的重建精度。双曲Radon变换计算耗时较长,在算子求解时,本文采用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ISTA),明显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计算效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表明,采用多级中值滤波和双曲Radon变换的方法重建混采地震数据可以获得较高的重建精度。
  • 杨帆, 韩立国, 封强
    世界地质. 2019, 38(2): 478-48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将混合地震记录分离为单炮地震记录,笔者采用基于反距离加权的迭代分离方法,在非共炮点域对伪分离数据进行混叠噪声的压制,将其变换回共炮点域,得到分离后的单炮地震记录。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证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混合数据分离。相较于单独使用多级中值滤波方法,本分离方法能更好的保留有效信息。
  • 张昭杰, 方石
    世界地质. 2019, 38(2): 486-49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测井岩性识别的精度,本文结合乌夏地区岩芯资料和测井数据,总结该地区砂砾岩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出声波、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孔隙度和电阻率等5条测井曲线参数作为训练和测试样本,通过遗传算法挑选出最佳的支持向量机核函数参数σ和惩罚因子C,建立支持向量机岩性识别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实际数据预测总体符合率为81.6%,在识别准确率上与传统测井识别砂砾岩岩性方法相比都有明显提升。
  • 苏晓轶, 李福文, 屈旭钧, 张天骥
    世界地质. 2019, 38(2): 492-49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arker2Oldenburg界面位场快速反演迭代算法,得到长白山地区居里深度为12.8~15.8 km,较全球居里深度20 km整体为浅。该区居里面最深处在松江镇右侧,最浅处在长白山与靖宇—临江—抚松一带,与当前地热出露状态符合。结合区域磁场和地质等信息,推断抚松、仙人桥、老三队地区为长白山地区地热远景区。
  • 地质工程
  • 许耘嘉, 王常明, 罗云烈, 匡少华, 刘慧明
    世界地质. 2019, 38(2): 499-5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中桥梁主塔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也使岸坡稳定性发生变化。本文以乌江特大桥遵义岸岸坡和桥墩基础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强度折减法,对桥墩桩基与地基相互作用及岸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桥梁荷载作用下,岸坡中位移主要发生桩基顶部且集中在靠近河流一侧桩顶上,桩周岩土体中的位移主要发生在靠近河流一侧桩基;(2)桩基位置不同轴力差异明显,表明发挥了群桩效应;(3)岸坡的安全系数在工程完成后为2.59。
  • 李良振, 张延军, 秦胜伍, 邓浩, 倪金
    世界地质. 2019, 38(2): 507-512,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尾矿坝边坡稳定性问题,使用三维有限元软件计算,对吉林省集安石墨尾矿坝进行渗流2应力2边坡耦合分析。渗流分析基于三维介质达西定律,通过不断改进工况条件来降低浸润线溢出部位,保证坝体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同时,尽量降低溢出部位的应力坡降,保证坝体不会发生流砂、管涌等形式渗透破坏。在渗流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渗流2应力2边坡耦合,不断改进尾矿边坡的坡角和高度等要素,得到强度折减法下的尾矿边坡稳定性系数。通过理论计算和验证,提出了一种便于施工的排渗体布置方式,并验证了排渗体的可靠性,为尾矿坝具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 张海明, 王明常, 林楠, 王凤艳, 张馨月
    世界地质. 2019, 38(2): 513-5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影响异形结构桥梁变形的因素,分析不同测量手段反映异形桥变形的灵敏度,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美人松空中廊桥公园内空中廊桥为例,采用倾角仪和测量机器人联合的方式,在顾及荷载、风向和风速的作用下,测定廊桥的倾斜角和位移量,获取两套独立观测数据。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荷载、风向和风速对廊桥倾斜程度的影响,并通过灵敏度试验分析两种测量手段反映廊桥变形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倾角仪和测量机器人都能较高精度地反映廊桥变形且数据相近,倾角仪反映廊桥变形灵敏度更高,廊桥变形主要受荷载和风速影响。
  • 遥感
  • 张雪峰, 潘军, 蒋立军, 王凯, 仲伟敬, 张文哲
    世界地质. 2019, 38(2): 522-5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高温目标在短波红外发射辐射的方向性,建立多角度观测物理模型;以燃烧竹炭作为小面元高温目标,在暗室条件下使用ASD FieldSpec3光谱仪对高温目标的辐射亮度进行多角度观测和分析。仅使用一台光谱仪无法同时获取多个角度的观测数据,且以不同角度观测时,高温目标温度发生明显改变,本文采用一种自定义的降温模型计算多角度观测的参比辐射亮度,并提出一个概念—辐射亮度比(多角度辐射亮度/参比辐射亮度),用以消除高温目标降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模型精度很高,辐射亮度比这一概念很好地刻画了高温目标在短波红外辐射的方向性,余弦函数、傅里叶级数均可实现对辐射亮度比随角度变化的高精度拟合。
  • 左泽谦, 潘军, 蒋立军, 邢立新, 孙也涵, 仲伟敬
    世界地质. 2019, 38(2): 532-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基于WIFI的位置指纹室内定位中定位精度与离线数据库参考节点密度关系,本文采用待测节点与参考节点位置关系原理理论推导、正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三种不同参考节点的排布方式的计算机拟合并以正方形排布方式为例进行实际验证的方法,对参考节点密度与定位精度关系开展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考节点密度与定位精度在不同排布方式下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
  • 陈超群, 姜琦刚, 刘骅欣
    世界地质. 2019, 38(2): 539-5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吉林西部湿地变化规律,解析生态地质环境因子对吉林西部湿地演化的影响,选取吉林西部典型区域,采用CBERS22和Landsat28 OL所揭示的两期湿地数据,通过地学信息图谱,结合湿地分布密集信息图、相对变化率量化分布现状和变化趋势,以高程、气候、人口等数据为参照,研究湿地动态变化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研究区内水稻田面积最多,研究区内北侧湿地分布密度等级普遍较高;2007年至2017年湿地总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湿地发育,降水成为影响近10年来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
  • 于子钧, 刘斌, 姜琦刚, 杨长保
    世界地质. 2019, 38(2): 549-55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内蒙古扎赉特旗吉日根林场为研究区,通过采集区内高精度的RTK高程数据作为参考,比较区域内的Google Earth、SRTM21和ASTER GDEM V2高程数据的垂直精度。研究结果表明,Google Earth和ASTER GDEM V2数据在地形起伏度小的区域有明显抖动。坡度与地貌不同时,SRTM21数据的绝对均值误差、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均较小。相较而言,SRTM21表达地形更为准确,和采集的RTK实验点基本相同。
  • 地热·水文·环境
  • 巴俊杰, 徐世光, 苏春田, 夏日元
    世界地质. 2019, 38(2): 556-5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云南宜良盆地地热资源水文地质条件、热储层结构及地热田特征等分析研究,可将宜良地热田划分为3个相对独立的地热区,并对宜良地热田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储集形式等规律进行探究,建立了宜良地热田热储概念模型,其成因模式为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控热深循环型地热系统。研究区热储岩性主要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为岩溶型层状热储,热储温度一般在43℃~55℃之间,埋藏深度一般在800~1 200 m。宜良断裂带为水热对流循环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储集空间,地下热水在震旦系灯影组岩溶含水层中富集,最终形成宜良地热田。
  • 王锴, 杨泽元, 黄金廷, 郝俊卿
    世界地质. 2019, 38(2): 565-5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地下水浅埋区降水入渗补给滞后响应时间,确定补给滞后的影响因素,为该地水文生态保护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陕北毛乌素沙地风沙滩区为研究区,基于原位试验数据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土壤含水率和地下水位对降水入渗的响应机制,运用土壤水均衡分析探讨降水入渗响应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式。结果表明,小雨型降水土壤含水率响应深度为0~10 cm,中雨型为10~90 cm,大雨型与暴雨型均>90 cm。最大响应深度z与降水量P显著线性相关。在地下水位一定的前提下,随着前期累计降水增大,当前降水入渗响应深度也增大,前期累计降水对当前降水入渗的影响时段在144 h以内。雨后土壤水分与地下水补给均存在滞后。入渗响应滞后时间与土壤深度呈正比,与降水强度和土壤初始导水率的差成反比。
  • 张静, 丁黄平, 刘纯, 谢文然, 时雨
    世界地质. 2019, 38(2): 574-5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2.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掌握盘锦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包括沉降中心位置、沉降区面积、沉降量、沉降速率等,选取2013—2016年覆盖研究区的19期C波段Radasat22数据,采用SBAS2InSAR技术提取盘锦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和累积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存在两个沉降区:曙四联沉降区,面积约为43.6 km2,最大沉降速率为-151.49 mm/a;龙王村沉降区,面积约为33.28 km2,最大沉降速率为-119.55 mm/a。与2007—2009年的3期ASAR数据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得到的沉降区基本一致。通过地面沉降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累积沉降量和沉降区范围均随着时间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