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土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采矿·土地
    张纪星, 师修昌
    世界地质. 2019, 38(3): 852-85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3.027
    为了避免近厚松散含水层下煤层开采地下水溃入工作面,对五沟煤矿CT101工作面采用固体充填采煤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固体充填采煤地表下沉、岩层移动、支承压力分布和覆岩破坏高度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固体充填采煤岩层变形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充填能大幅度减小岩层和地表的移动变形,降低工作面周围支承压力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固体充填采煤上覆岩层移动变形分为未充填采煤、固体充填体填入和充填采煤推进3个阶段,充填前顶板弯曲变形产生微小断裂,充填后固体充填体支撑了悬露的顶板,限制了顶板进一步断裂。最后通过现场工程实践,得出CT101工作面充填综采工作面的岩层移动控制效果良好,导水裂缝带高度仅为9.58 m,实现了厚松散含水层下煤层的安全开采。
  • 采矿·土地
    齐鲁, 李淑杰, 曹竞文, 杜婉婷, 黄梦佳
    世界地质. 2019, 38(3): 858-8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3.028
    以吉林省图们市为例,在耕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借助ArcGIS和统计软件,运用修正法,建立修正因素体系,对面状因素和扩散因素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量化和赋分,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修正计算出定级指数,利用总分频率曲线法将图们市耕地划分为5个级别,并得到了图们市耕地级别分布图。结果表明,图们市耕地级别面积构成呈现出“中间大两边小”的特点,耕地级别分布受交通区位条件影响明显,级别高低与海拔高度、地形坡度、土壤质量和灌溉条件等耕地本身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
  • 采矿·土地
    杨思宇, 江海洋, 曹艳玲, 孙文广, 李婷婷, 许家东
    世界地质. 2019, 38(3): 867-8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3.029
    对山东菏泽定陶地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研究,利用AFS820原子荧光光度计和2100 D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区内土壤元素的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及对元素的地球化学等级划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养份元素K和Ca均与植物的长势成正相关;②深层土壤元素(S、K、Fe、Ca、N、Mn、Cu、Mo等)与植物的长势相关性较小;③植物(山药)对土壤中V、Mn、Zn、Sr、Se、I、Ni元素需求较多;④ Ca、N、Mn、Cu、Ni、Co、P、B、Sb、F元素的K值(深层土壤/表层土壤)较高。
  • 采矿·土地
    吴阳, 王灵芝, 李淑杰, 程子朗, 鹿捷鸣
    世界地质. 2019, 38(3): 879-88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4.030
    吉林西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保证耕地数量及质量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吉林西部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为同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城镇化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必要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笔者借助ArcGIS平台、SPSS软件和Fragstats软件,采用逻辑回归、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1995—2015年间吉林西部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研究表明:1995—2000年、2005—2015年以退耕还草(20.1%和7.4%)、还林(4.25%和9.25%)为主,景观破碎化加剧,交通条件为主要影响因素;2000—2005年以开垦草地(20.32%)、林地(7.29%)为耕地以及开发未利用地为主,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土地利用变化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交通条件密切相关,1995—2015年间的耕地转建设用地均与城镇化水平和交通条件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