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试验”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环境·试验
    程泽恩, 程日辉, 周洋, 孔锦涛, 周建波
    世界地质. 2019, 38(3): 814-82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3.024
    为深刻理解三江地区前白垩纪地层序列、岩相古地理面貌以及原型盆地构造运动与沉积演化的关联问题,笔者将研究区分为佳木斯地块与那丹哈达地体两部分,建立了佳木斯地块的地层序列。利用岩性、粒度和沉积构造等特征识别出中泥盆统黑台组、上石炭统珍子山组和下二叠统二龙山组的浅海相、三角洲相-湖泊相和火山相等主要沉积类型,恢复对应的岩相古地理面貌。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经历了被动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发育弧后盆地;那丹哈达地体曾有浅海-深海盆地,现为增生或杂岩体,那丹哈达地体与佳木斯地块的相对运动控制了晚古生代沉积环境和盆地演化。
  • 环境·试验
    冯伟, 杨淑芬, 黄若寒, 姚丽洁, 冯盈
    世界地质. 2019, 38(3): 829-842,8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3.025
    青藏高原古高程定量是研究地表抬升、地球深部动力学以及气候之间关系的纽带,对于探讨高原隆升历史和隆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尽管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青藏高原古高程定量研究较多、涉及广泛,包括脊椎动物、植物、孢粉化石以及氧、碳、氢同位素等,缺乏对不同研究方法、应用范围及应用时应注意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讨论,导致同一地区应用不同古高程指标得出不同的海拔高度。笔者通过总结有关青藏高原古高程研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结合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重点分析了拉萨地块古高程研究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古高程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具有较大地形起伏。
  • 环境·试验
    李文庆
    世界地质. 2019, 38(3): 843-8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004-5589.2019.03.026
    对硼酸盐熔融制样法中溶剂、样品配比和熔融过程等进行优化,可以提高SiO2、TiO2、Al2O3、TFe2O3、MnO、MgO、CaO、Na2O、K2O和P2O5等10种氧化物的测试精度和熔融制样效率。利用岩石、土壤等标准样品,采用经验系数法进行基体校正,建立涵盖辉绿岩中10种常量元素浓度范围的标准曲线。优化后的硼酸盐熔融制样法参与了国际地质分析家协会组织的GeoPT第43期地质能力分析能力测试。经能力测试比对,SiO2浓度偏差为0.23%,TiO2浓度偏差为0.003%,Al2O3浓度偏差为0.06%,TFe2O3浓度偏差为0.01%,MnO浓度偏差为0.002 4%,MgO浓度偏差为0,CaO浓度偏差为0.05%,Na2O浓度偏差为0.01,K2O浓度偏差为0.009 4%,P2O5浓度偏差为0.003%。本次测试结果为-0.21 < Z < 0.26,远优于GeoPT规定的“合格”范围:-2 < Z < 2。优化后的硼酸盐熔融制样法在测定辉绿岩中10种常量元素的精准度较高,达到测试预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