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跃江, 李新鹏, 吴巍, 刘继凯, 马丽玲, 温丹, 冯瑞光
世界地质. 2024, 43(3): 319-335.
为了探讨小兴安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 查明其岩石成因、 形成年代及 构造背景, 笔者对小兴安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岩石学、 地球化学及同 位素年代学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锆石具明显岩浆震荡生长环带, 为岩浆 锆石, LA⁃⁃MC⁃⁃ICP MS 锆石 U⁃⁃Pb 测年分别为 (202. 5 ± 1. 9) Ma、 (191. 5 ± 1. 4) Ma, 时代为晚三 叠—早侏罗世。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 富钾、 富碱、 低钠的特征, 为铝质高钾钙碱性系 列的 I 型花岗岩; 富集 Rb、 K、 Th、 Hf 等元素, 亏损 Ba、 Sr、 Ti、 Nb、 P 等元素; 轻稀土元素较重稀 土富集, δEu = 0. 37 ~ 0. 58, 铕具明显负异常。 结合区域对比及综合研究, 初步认为小兴安岭南部花 岗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