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3-25
  

  • 全选
    |
    论文
  • 梁飞, 孙革
    世界地质. 2015, 34(1):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在嘉荫晚白垩世永安村组发现水生被子植物卡班叶—Cobbania (Lesq. ) Stockey et al. 化石,刷新了对桑顿期 (Santonian) 永安村组植物群组成及对卡班叶地质历程的认识。对卡班叶的植物结构和生长环境的分析为研究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中期的古地理与古环境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 王任飞, 王岩, 胡东宇
    世界地质. 2015, 34(1): 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描述了产于中国辽宁凌源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的一件鸟类化石标本。该标本中等大小,具有许多原始今鸟型鸟类的共同衍征; 同时该标本也具有一个区别与其他已知原始今鸟型鸟类的长吻: 吻长超过整个头骨长的 70%; 前颌骨前端尖而下钩,向前超出下颌前端,下颌齿骨前端直,仅上颌骨和齿骨上具有牙齿,代表了原始今鸟型鸟类一个新的属种和一个新的生态类型,因此建立了一个今鸟型鸟类新属种— — —张氏觉华鸟 (Juehuaornis zhangi gen. et sp. nov)。

  • 李云峰, 赵玥, 孙春林, 李华民, 陈跃军
    世界地质. 2015, 34(1): 1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黑龙江北部新生地区早白垩世龙江组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龙江组底部的流纹岩年龄为 120 ±1. 3 Ma; 上部的安山岩年龄为 110. 7 ± 1. 2 Ma。即: 龙江组是由两期火山事件所构成,事件间隔约 10 Ma,这两期火山事件与东北地区相关早白垩世火山事件完全可以对比。龙江组火山岩岩石组合为流纹岩 - 安山岩,属于钙碱性 - 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呈负铕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K、Rb、U、Th,亏损 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 (HFSE)。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笔者认为,黑龙江北部新生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导致加厚岩石圈拆沉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 王雄, 陈跃军, 李勇, 李森林, 王长兵, 刘永俊, 朱怀亮, 吴国学
    世界地质. 2015, 34(1): 25-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塔尔气地区早白垩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流纹质 (含角砾) 岩屑晶屑凝灰岩及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熔岩等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具有富铝 (Al 2 O 3 含量 13. 37% ~ 15. 79%)、富碱 (Na 2 O + K 2 O 含量 6. 10% ~ 8.56%)、贫镁钙的特点; 稀土元素丰度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 (La/Yb) N =3. 72 ~17. 9] ,且 HREE 有较明显的凹陷; 微量元素以相对富集 K、Rb、Ba、LREE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 Sr 元素以及高场强元素 Nb、Ta、Ti 为特征。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塔尔气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来源于基性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火山岩所具有的 A 型流纹岩的特点,暗示为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有关。

  • 曲晖, 李成禄, 杨福深
    世界地质. 2015, 34(1): 34-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兴安岭西北部的霍龙门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该区出露的大面积花岗质杂岩为新开岭— 科洛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花岗质杂岩主要由花岗质和花岗闪长质糜棱岩等组成,其中花岗质糜棱岩的 SHRIMP 锆石 U- - Pb 定年结果为 310. 7 ± 6. 5 Ma,表明其原岩形成于晚石炭世。该杂岩的主量元素总体显示中、高钾钙碱性准铝质- - 过铝质系列岩石的特点; 微量元素表现出 Th、Zr、Hf、Nd、Rb、 K 明显富集,而 Ba、Sr、Nb、P、Ti 明显亏损; 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有较明显的负 Eu 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强。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及花岗质杂岩的形成环境等,综合显示该杂岩的原岩应形成于晚古生代,于三叠纪时期发生明显的变质变形作用。

  • 张乐彤, 李世超, 赵庆英, 李雪菲, 王璐, 李子昊
    世界地质. 2015, 34(1): 4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兴安岭中段柴河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及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等一套酸性火山岩组成。锆石 SHIRMP U- - Pb 定年结果显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年龄为131 ±1 Ma,为早白垩世。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属钙碱性系列,其微量元素亏损 Ba、Sr、P、Ti、U 元素,相对富集 Rb、Th、K、Nd、Hf 等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 Eu 负异常。研究表明,白音高老组火山岩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可能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碰撞造山后的伸展。

  • 郭宏宇, 孙德有, 孙如江, 苟军, 杨东光, 敬海鑫
    世界地质. 2015, 34(1): 5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漠河盆地东南部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主要由光华组和甘河组组成,锆石 U- -Pb 定年结果确定两组火山岩分别形成于 128 ~125 Ma 和 126 ~120 Ma。光华组流纹岩高硅富碱、贫钙铁镁; 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 w(La/Yb) N = 13. 01 ~ 17. 99] ,铕异常中等 (δEu = 0. 49 ~ 0. 67);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 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P、Ti; 锆石 ε Hf (t)值为 -2. 5 ~3. 0,两阶段 Hf 模式年龄为 989 ~1 130 Ma; 岩浆源区为中元古代末期的地壳物质。甘河组粗安岩和玄武粗安岩富碱高钾,镁指数较大 (Mg # ≈48);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 w(La/Yb) N =12. 67 ~23. 21] ,铕异常不明显 (δEu =0. 77 ~0. 91); 富集 Rb、Ba、K、Th、U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 Nb、Ta、P、Ti 等高场强元素; 锆石 ε Hf (t) 值为 -1. 2 ~4. 1; 岩浆源区为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岩石圈地幔,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

  • 王庆双, 杨言辰, 张颖, 韦延兰, 张国宾, 张富程
    世界地质. 2015, 34(1): 67-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先锋北山金矿区内侵入脉岩为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具有高硅、富碱、富钙和贫镁等特征; 轻稀土元素 (LREE) 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 (HREE) 相对亏损,无明显铕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Rb、Th、K,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 Nb、Ta、P、Ti 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过铝质钙碱性 I 型花岗岩。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具有富碱、富镁和贫磷等特征,轻稀土元素 (LREE) 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 (HREE) 相对亏损,无铕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Rb、Th,K 等,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 Nb、Ta、P、Ti 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花岗闪长斑岩及石英闪长玢岩的 La- -ICP- -MS U- -Pb 同位素测年结果分别为 128. 3 ±2. 6 Ma 和 113. 2 ±1. 7 Ma,为早白垩世。结合完达山地区地质资料,认为先锋北山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是古太平洋板块构造体制由挤压变为伸展背景下的产物。

  • 王凯, 方石, 袁魏, 姜文超, 赵健, 钱海
    世界地质. 2015, 34(1): 78-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志留系地震资料解析基础上,利用生长指数反映该区断层发育情况,并通过井约束反演得出该区的砂体展布,研究该区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铲式同生逆断层是该区主要的断层类型,包含有蛇头背斜、冲起构造等典型的逆冲构造样式; 断层在平面上多呈弧形,走向以近北西向为主; 研究区受北东向挤压形成两套倾向相反的平行逆冲断层,断层组合型式为 “向斜式逆冲断层系” 。该区同生断层对砂质分散体系的控制作用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类型: 当同生逆断层走向与物源方向近正交时,其对砂体分散的控制表现为 “遏止作用” ; 当同生逆断层走向与物源方向斜交时,其对砂体分散的控制表现为 “疏导作用” 。

  • 李睿华, 孙丰月, 李良, 陈俊, 陈昌昕, 禹禄
    世界地质. 2015, 34(1): 88-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草沟金矿位于著名的五凤—小西南岔浅成低温热液型金- -多金属成矿带,该矿床容矿围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矿体严格受 NW 向韧性剪切带控制。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成分为水,气液比 15% ~ 30%,大小为 2 ~ 12 μm。均一温度为 154. 3℃ ~ 345. 2 ℃,盐度 w (NaCl)2. 73 ~19. 71 wt%NaCl,密度 0. 63 ~1. 00 g/cm 3 ,表现出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盐度变化范围大的特征。通过估算,成矿压力为 14. 70 ~47. 16 MPa,成矿深度为 1. 47 ~5. 46 km。百草沟金矿床 δ 13 C CO 2 变化不是很大,介于 - 6. 7‰ ~ - 4. 6‰之间,显示有幔源的可能; 硫化物中 34 S 值为-1. 9‰ ~1. 9‰,说明成矿硫具有深源性。成矿早阶段流体为中低盐度的中温流体,主成矿阶段由于大气降水的混入,导致温度与盐度快速下降,逐渐演变为低温、低密度的盐水溶液。围岩蚀变以冰长石化、碳酸盐化等低温蚀变矿物为主。百草沟金矿属于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后的伸展构造背景。

  • 赵亮, 邢德和, 陈井胜, 杨佳林, 刘淼, 张志斌
    世界地质. 2015, 34(1): 97-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艮兑营子附近二叠系地层比较发育,下二叠统三面井组为一套陆源碎屑岩组合,在区域上较为特殊。在野外实测剖面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组合特征、组构特征、垂向变化规律,将三面井组划分为一个Ⅲ级层序,两个Ⅳ级层序,六个Ⅴ级层序 (高频旋回层序)。

  • 于琪, 王可勇, 韩乾, 张雪冰, 王承洋, 李剑锋, 王泽海
    世界地质. 2015, 34(1): 102-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为一大型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两期 5 个阶段,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表明: Ⅰ - - 1 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 (VL 型)、富气相包裹体 (LV 型) 及含 NaCl 子矿物三相包裹体 (SL 型)。VL 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 375. 4℃ ~ 479. 8℃,盐度为 10. 73% ~ 13. 73%NaCleqv; LV 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 415. 2℃ ~ 458. 4℃,盐度为 5. 32% ~ 7. 67% NaCleqv; SL 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 434. 6℃ ~497. 5℃,盐度为 42. 15% ~45. 25%NaCleqv。Ⅰ - - 1 阶段流体属中- - 高温、高盐度的不混溶 NaCl - -H 2 O 体系热液。Ⅰ- - 2 阶段发育 VL 型和 LV 型两类包裹体,VL 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为 202. 3℃ ~ 345. 7℃,盐度为 5. 17% ~ 11. 22% NaCleqv; LV 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265. 7℃ ~ 381. 9℃,盐度 1. 98% ~ 5. 01% NaCleqv。Ⅰ- - 2 阶段流体性质为中温、中等盐度的不均匀 NaCl- - H 2 O 体系热液。Ⅱ - - 2 阶段 (主成矿阶段) 主要发育 VL 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 165. 9℃ ~258. 7℃,盐度为 0. 83% ~5. 62%NaCleqv,说明流体性质为中- - 低温、低盐度的均一 NaCl- - H 2 O 体系热液。在流体由中- -高温、高盐度不均匀 NaCl- -H 2 O 体系向中- -低温、低盐度的均一 NaCl- - H 2 O 体系热液演化的过程中,金属元素逐渐富集并最终形成矿床。包裹体中碳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证明早期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 而晚期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 于健, 郭巍, 王少华, 林斌
    世界地质. 2015, 34(1): 113-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饶河地区以大面积发育的深海相地层为特征,主要由含放射虫的深海硅质岩和铁镁质- -超铁镁质杂岩组成。在饶河地区野外研究工作中发现大岭桥组剖面中出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紫红色泥岩岩性组合,该地层与完达山造山带深海相混杂岩特征明显不同。通过大岭桥组泥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恢复了大岭桥组沉积时期古环境,并探讨了其成因意义。根据 Sr/Ba、B/Ga 比值以及 B 含量特征认为大岭桥组具有陆相淡水沉积特征; Fe3 + /Fe2+ 、Cu/Zn、V/Cr 比值表明古环境条件为氧化条件; Sr/Cu、Fe/Mn 比值及 Ti 含量特征指示气候条件温暖湿润。研究结果表明,这套地层不属于洋壳性质的外来地体,而是佳木斯地块东缘的沉积层系。

  • 程立群, 刘剑波, 任学义, 吴国学
    世界地质. 2015, 34(1): 12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土型镍矿是基性、超基性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经过风化- -淋滤- - 沉积富集而成。基性、超基性岩是此类矿床的成矿母岩。因此,以往针对红土型镍矿的找矿勘探首先是寻找基性、超基性岩。笔者近期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 Kolaka 县发现了一种新型红土镍矿床,该矿床成矿母岩并非是基性、超基性岩,而是砾石成分以超基性岩为主的一套砾岩。为了区分传统意义上由基性、超基性岩风化淋滤形成的红土型镍矿,笔者将其称为砾岩型红土镍矿。该矿床的结构分带由上往下可分为: 腐植土层、红土层、强风化砾岩层、半风化砾岩层、砾岩层,镍矿体主要分布于半风化砾岩层中。初步认为矿床是由砾岩经过风化- - 水解- - 淋滤- - 沉淀富集等作用形成的。

  • 王永春, 谭亮, 李猛猛, 刘行, 王龙, 张熹鹏
    世界地质. 2015, 34(1): 127-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拉布拉多 (Labrador) 地处加拿大地盾东部边缘,其 U 矿化类型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赋存于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内的矿化,主要分布于 Makkovik 省中心矿带区 (CMB) 的古元古代表壳岩和侵入岩中。该区矿化有岩浆型 (伟晶岩和酸性火山岩)、后生- -热液型 (有些类似于 Fe 氧化物- -Cu- -Au (IOCG) 型矿床)、剪切带型 (可能是变质- -交代成因) 和砂质沉积岩中的层状矿化,但未发现典型的不整合型。根据其矿化类型,结合已发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和矿化地质资料分析,得出该区的一些成矿远景区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圈定 White Bear 湖 U 矿勘查战略选区和 Nash 湖 U 矿勘查战略选区。

  • 杨平, 马亚雄, 白磊, 曹显光
    世界地质. 2015, 34(1): 135-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云南 1∶ 50 万布格重力异常图,以 24 ×24 km2 内 49 网格点求取布格重力异常均值△g,用公式 HM =34. 8 -0. 062 8△g,反演获得莫霍面深度,绘制 1∶ 200 万云南莫霍面等深线图,把云南 1 800多个金属矿床 (点) 投绘在图上,总结出云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壳幔定位 7 条规律。并发现云南壳幔界面主体呈近南北向的复式地幔坳陷,其中发育有 8 条次级地幔坳陷带、10 个地幔波台区。次级幔坳带及波台区控制了云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生成、展布。

  • 刘东舟, 彭晓蕾, 刘立, 于淼, 徐思萌
    世界地质. 2015, 34(1): 142-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天然气 (CH 4 ) 驱油、原油驱水原理,建立了幔源 CO 2 流体的充注驱油模型,在模型中 CO 2 能否形成足够驱动力是驱油的关键。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泉四段储层与该模型相符合,在储层中发现幔源 CO 2 与油气混层现象,并且 CO 2 充注时间晚于油气注入时间。根据研究区地质条件,对幔源 CO 2 驱油动力和阻力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参数 (CO 2 与原油的密度、界面张力、孔喉半径和 CO 2 柱高度) 进行分析,得出幔源 CO 2 与原油所产生的浮力足可以突破油气运移阻力 (毛细管阻力)。从物理和数学的角度证明幔源成因 CO 2 能够对油气运移起到推动作用。

  • 朱文慧, 曲希玉, 查明, 邱隆伟, 张红臣, 唐惠
    世界地质. 2015, 34(1): 148-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对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主要在碳酸盐岩脉中沿愈合裂缝呈带状分布,烃类包裹体在荧光下呈黄白色- -蓝白色,说明研究区油气成熟度相对较高; 由包裹体均一温度实测结果可知,该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 70℃ ~80℃和 130℃ ~ 140℃; 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第一期为 25 ~ 22 Ma (东营末期—馆陶早期),第二期为 8 ~5 Ma (明化镇中期)。

  • 张鐘月, 高福红, 杨扬, 张蕊瑶, 王磊
    世界地质. 2015, 34(1): 157-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 X- -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梨树断陷十屋油田营城组储层砂岩的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 十屋油田营城组储层砂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 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 成岩阶段已达到中成岩阶段 A- B 期。砂岩的喉道属于中- -低喉级别,孔隙度平均为 8% ~10%,渗透率平均为 15 × 10 -3 ~ 26 × 10 -3 μm 2 ,属于低孔- -特低孔—特低渗- -中渗型储层。

  • 明晓冉, 刘立, 于雷, 于淼, 曲希玉, 杨会东
    世界地质. 2015, 34(1): 167-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量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 松南地区深部层位以富气为特征,烃类气成藏阶段为登二段沉积期及早白垩纪晚期; 浅部层位以富油为特征,油气成藏阶段主要集中于明水组沉积末期至古近纪早期; 盆地中 CO 2 气主要富集于营城组及泉头组 (三、四段),储量丰富且以幔源成因为主,其形成与晚中新世后期火山活动有关; 深层与浅层油气成藏时间均早于幔源 CO 2 充注。与深部层位相比,松辽盆地南部浅层具备更完善的幔源 CO 2 充注成因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可视其为常规油气资源再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 吴航, 余一欣, 谢寅符, 陈书平, 马中振, 徐小龙
    世界地质. 2015, 34(1): 178-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奥连特盆地是一个位于南美安第斯山前的弧后前陆盆地,盆地东部斜坡带发育大量低幅度构造,并与油气有密切关系。为明确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低幅度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其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了低幅度构造的发育特征,针对性地开展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低幅度构造主要与逆断层、反转断层和走滑断层相伴生,一般位于断层上盘,控制其发育的动力学机制主要是断层的正反转作用和走滑作用,而且先存正断层向深部变缓,有利于断层后期的反转以及低幅度构造的发育。

  • 于清水, 张凤旭, 曾昭发
    世界地质. 2015, 34(1): 187-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归一化差分、Theta map 断裂识别方法厘定出大兴安岭断裂带及黑河—齐齐哈尔—白城断裂的位置,验证了黑河—齐齐哈尔—白城断裂的存在;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黑河—齐齐哈尔—白城断裂是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大地构造分界线,而大兴安岭断裂带是由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上的构造薄弱位置因受挤压作用造成地壳构造变动形成的巨型深断裂带; 利用 Oasis Montaj 重磁反演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反演验证,给出了研究区合理的地质构造模型。

  • 张黎, 刘万崧, 张晨曦, 赵倩
    世界地质. 2015, 34(1): 194-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辽宁兴城实验区为重点,详细分析了重力、磁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勘探等不同的物探方法对研究区内地质目标的识别作用。根据重力剖面测量、磁力剖面测量、大地电磁测深以及地震勘探等方法对实验区进行野外勘探工作和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重力异常对于构造单元划分、断裂识别、基底起伏的识别等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磁异常对于断裂识别、不同磁性岩石单元的识别、岩浆活动的分析等方面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大地电磁测深,在划分构造单元、确定断裂分布、垂向地层分层方面均能提供重要信息; 地震勘探横向上可划分出盆地等构造界限,纵向上可分层。

  • 高秀鹤, 于平, 赵玥
    世界地质. 2015, 34(1): 203-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张量重力梯度数据中含有高频成分,为了在去除高频噪声的同时,保留浅部小异常体信息,本文利用最小二乘原理,求解重力梯度垂直分量与重力数据联合约束下的超定方程组。结果表明,随着计算窗口的增大,去噪效果越来越好,对于本文所设计的模型,当计算窗口增大到 32 × 32 时,重力数据中99%以上的噪声被去除,张量数据 V xz 、 V yz 中,分别有大约40%、50% 的噪声被去除; 同时,浅部小异常体信息几乎全部保存。

  • 杨娇娇, 刘展, 陈晓红, 徐凯军
    世界地质. 2015, 34(1): 210-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重力梯度数据聚焦反演结果中存在的 “上漂”现象,在经典 Tikhonov 正则化理论框架下,引入最小支撑泛函数对反演模型进行约束以避免反问题解的不稳定,并针对重力梯度数据聚焦反演中存在的趋肤效应,在模型目标函数中引入指数深度加权函数。通过理论模型,对部分重力梯度张量分量进行了单独以及联合聚焦反演,验证了基于深度加权的聚焦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并将该反演方法运用到涩北一号气田区的实际数据中,反演结果较好地反映出气田位置。

  • 陈常乐, 刘财, 胡婷, 刘洋
    世界地质. 2015, 34(1): 219-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波走时拾取是地震资料前期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后期层析成像方法中计算速度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初至拾取的方法,利用地震信号的瞬时旅行时属性进行地震波自动初至拾取,瞬时旅行时属性的计算包括两个独立但相关联的部分,首先通过 S 变换将地震信号转换到时频域,然后利用映射算子将时频域表征映像回时间域得到瞬时旅行时,从而实现自动拾取初至。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拾取地震波初至时间。

  • 孙海龙, 王德利, 陈鑫, 王通
    世界地质. 2015, 34(1): 226-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层多次波是海上地震勘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素。为压制水层多次波,本文在倾斜模型条件下采用基本的正向延拓方法去除多次波,取得了较好的压制效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弯曲水底情况下正、反向波场延拓方法压制多次波; 经对比发现,反向延拓方法克服了复杂水下介质情况下对格林函数求取的干扰,消除多次波效果更好。

  • 刘宁, 刘财, 刘洋
    世界地质. 2015, 34(1): 232-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可控源电磁 (MCSEM) 方法是一种低频电磁波海底勘探技术,海底噪声的存在往往对 MCSEM 后续反演解释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本文对 MCSEM 噪声特点和传统双边滤波方法进行总结回顾,在传统双边滤波方法基础上根据 MCSEM 噪声特点提出时变双边滤波方法并应用到 MCSEM 数据处理中。通过对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 时变双边滤波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压制 MC- SEM 噪声,尤其是中、远收发距区域的噪声干扰,提高了用于后续处理的 MCSEM 数据质量。

  • 吴国超, 袁园, 张冲
    世界地质. 2015, 34(1): 240-2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航空磁测探测目标发现率的评价是勘探任务的前期工作。为找出最佳的实时测量参数组合,实现快速、经济、高效探测,综合已有的目标体物性参数和实际勘探条件等先验信息,从测量剖面和平面出发进行理论模型计算。通过分析实测影响因素发现,降低飞行高度,提高磁测仪器精度及信噪比,是提高目标体发现率的有效手段。此外,通过多模型组合和概率计算实现了探测目标发现率的综合定量分析,可有效地避开测网设计中的勘探盲区。

  • 周文月, 黄大年, 于显利, 孟兆海, 王泰涵
    世界地质. 2015, 34(1): 248-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消除航磁测量过程中由于飞机姿态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磁场、涡流磁场等磁干扰,本文建立了干扰场模型,用补偿的方法对飞机飞行姿态产生的影响进行矫正。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对 M 区实测航磁数据进行实时姿态矫正处理,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磁总场数据与国际标准地磁场基本吻合。证明本文提出的实时补偿方法能够消除飞机飞行姿态对磁测质量的影响。

  • 史弋, 张梦玥, 李博文, 范娇, 马秀兰
    世界地质. 2015, 34(1): 254-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 OH-缓释剂对铅、镉污染地下水修复的可行性,通过室内实验制备改性氢氧化镁,并对其去除地下水中 Pb 和 Cd 的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的稳定化机理主要为沉淀反应。在去除单一重金属 (Pb 或 Cd) 实验中,Pb 和 Cd 的去除率都可达到 99%以上,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0. 173 7 min-1 和 0. 003 7 min-1 。改性氢氧化镁在处理 Pb 和 Cd 的复合污染时 Pb 优先于 Cd 反应,Pb 的存在会对 Cd 的沉淀起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