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世界地质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世界地质
 
2021年 40卷 1期
刊出日期:2021-02-25

基础地质
   
基础地质
1 王斯聪,梁飞,杨涛,张超,孙革
 辽宁昌图下白垩统沙河子组Elatocladus submanchurica Yabe et Oishi ( 亚东北枞型枝) 的新发现
东北枞型枝( E. manchurica) 在分类和使 用上长期存在争议。笔者在辽宁昌图沙河子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新发现的亚东北枞型枝的枝叶化石,其
叶片总体呈条形、近扁平,具略凸显的中脉; 叶表皮构造呈双面气孔式、气孔器孔缝不定向或多具斜
向、保卫细胞及副卫细胞内侧强烈角质化。上述特征与Yabe & Oishi ( 1933) 在吉林陶家屯附近下白
垩统地层中建立的本种模式标本基本一致; 与产自辽宁凤城碾子沟中侏罗统的东北枞型枝模式标本有
较明显的区别。本次开展的角质层研究,首次补充了亚东北枞型枝的叶部表皮构造特征。基此,亚东
北枞型枝( Elatocladus submanchurica) 应作为独立的分类群继续在中生代植物分类系统中使用。
2021 Vol. 40 (1): 1-6 [摘要] ( 140 ) [HTML 1KB] [PDF 741KB] ( 585 )
7 李兴文,唐永忠,邢立达,王秦伟,吴昊,唐玉
 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
 通过系统地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特征和科学价值。陕西省目前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11 处地点,地层分布主要为中侏罗世延安组和早白垩世洛河组,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共有5 属9 种,造迹恐龙以兽脚类占绝对优势,个体普遍较小。陕西省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弥补了恐龙骨骼化石的匮乏,丰富了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为不同地区相同沉积环境下地层对比提供了证据,表明造迹恐龙生活在季节性干旱- 湿润气候交替的环境中。
2021 Vol. 40 (1): 7-14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307KB] ( 1176 )
15 文斌,张元厚,杨万志,杜尚泽,王鹏,刘金伟,陈蕾
 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形成时代的确定:来自石榴子石LA - ICP - MS U - Pb 年龄的制约
 为确定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铅锌矿床的形成时间,采用LA - ICP - MS 原位U - Pb 同位素分析方
法对矿体附近的石榴子石进行年代学研究。阿奇山铅锌矿区分布有大量层状石榴子石矽卡岩,与矿体
产状一致,经岩相学观察,石榴子石主要为灰绿色( AQ4801) 、褐色( AQ4803) 。其中灰绿色石榴子
石样品无明显蚀变特征。褐色石榴子石碎裂结构发育,裂隙充填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
表明石榴子石为钙铁榴石- 钙铝榴石系列(AQ4801 And97Gro2 ~ And50Gro48; AQ4803 And96Gro2 ~ And28Gro70) 。LA - ICP - MS 原位U - Pb 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AQ4801 与AQ4803 具有较高的U 含量,分别为1. 0 × 10 - 6 ~ 32. 2 × 10 - 6、5. 4 × 10 - 6 ~ 61. 2 × 10 - 6,206 Pb /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 314. 6 ± 3. 9)Ma ( MSWD = 1. 15) ,( 323 ± 15) Ma ( MSWD = 0. 6) ,表明阿奇山铅锌矿床形成于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初( 323 ~ 314. 6 Ma) 。
2021 Vol. 40 (1): 15-28 [摘要] ( 173 ) [HTML 1KB] [PDF 1571KB] ( 441 )
29 王崇一,郝宇杰,商青青,史雨凡,高煜,任云生,
 黑龙江跃进山矽卡岩型铜金矿床花岗闪长岩的年代学
和地球化学特征
 对跃进山铜金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化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开展了LA - ICP - MS 锆石U - Pb 定年、
锆石Lu - Hf 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中26 个锆石测点的206 Pb /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 118. 96 ± 0. 77) Ma ( MSWD = 0. 29) ; 岩体中锆石的εHf( t) 值均为正值( + 1. 4 ~ +3. 2) ,且具有较年轻的Hf 二阶段模式年龄( tDM2 = 1. 09 ~ 0. 98 Ga) ; 花岗闪长岩表现为富Al、高K 和Na 以及低Ti、P、Ca 的钙碱性I 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稀土
元素组成特征; 样品锆石的εHf( t) 的值为偏低的正值,表明岩浆物质来源应为壳幔混源。结合岩石
地球化学投图以及区域构造背景演化认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均属于后碰撞- 火山弧花岗岩,研
究区的成矿成岩作用与太平洋板块强烈俯冲背景下的下岩石圈地幔拆沉有直接关系。
2021 Vol. 40 (1): 29-40 [摘要] ( 151 ) [HTML 1KB] [PDF 823KB] ( 666 )
41 俞嘉嘉,周万蓬,孙远强,孟艳宁,陈金勇,邱林飞,惠小朝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地区二叠纪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为进一步认识古亚洲洋闭合时限问题,选择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索伦山缝合带以南的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作为研究区。对乌拉特中旗新忽热地区出露的二叠纪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 二叠纪花岗岩属弱过铝质碱钙性系列岩石,富硅、富钾,低磷; 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微量元素K、Rb、Ba 富集,Nb、Ta、P、Ti 相对亏损,弱铕负异常,具高分异I 型花岗岩特征。根据研究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时代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花岗岩形成于中二叠世古亚洲洋俯冲消减向碰撞转化的阶段。
2021 Vol. 40 (1): 41-51 [摘要] ( 177 ) [HTML 1KB] [PDF 1180KB] ( 651 )
52 田志文,唐华风,赵志刚,唐武,何凯伦,朱晨曦,王璞珺
 马来西亚沙巴州Chert - Spilite 组砂岩碎屑锆石U - 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马来西亚沙巴州出露大面积的蛇绿岩套,其中以KET 蛇绿岩和Chert - Spilite ( Cs) 组硅质岩和
碎屑岩为代表。笔者以沙巴州Cs 组中的砂岩为研究对象,对碎屑锆石U - Pb 年龄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样品KDS - Cs - 1 碎屑锆石年龄具有190 ~ 68 Ma ( 22%) 、279 ~ 213 Ma ( 18%) 、627 ~ 315 Ma( 22%) 和2 788 ~ 976 Ma ( 37%) 四个区段分布特征,主峰值分别为117 Ma、234 Ma、415 Ma 和1877 Ma。样品BLR - Cs - 1 碎屑锆石年龄具有196 ~ 90 Ma ( 20%) 、350 ~ 212 Ma ( 19%) 、770 ~ 404Ma ( 12%) 和3 423 ~ 873 Ma ( 48%) 四个分区特征,主峰值分别为104 Ma、249 Ma、509 Ma 和1848 Ma。Cs 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图谱表明前寒武纪锆石居多,其中还发现了一颗古太古代( 3 423Ma) 的锆石。通过对比与分析沙巴周边块体构造演化、地质特征和碎屑锆石年龄图谱,推测沙巴Cs组砂岩物源区主要为华夏- 南海北部陆块、南沙地块和印支地块。
2021 Vol. 40 (1): 52-64 [摘要] ( 148 ) [HTML 1KB] [PDF 1293KB] ( 881 )
65 陆继龙,刘洋,侯亚茹,范玉超,汤肖丹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计对金厂峪金矿区4 条典型矿脉的金、银化学相态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金、银的化学相态的含量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各条矿脉围岩中金、银含量相近,矿石中金的含量高低依次为Ⅳ矿脉、Ⅲ矿脉、Ⅱ矿脉、Ⅴ矿脉,银的含量高低依次为Ⅱ矿脉、Ⅳ矿脉、Ⅲ矿脉、Ⅴ矿脉; 金在围岩、矿石中的主要化学相态分别为硅酸盐态、游离自然金,银在围岩
和矿石中的主要化学相态为硅酸盐态; 金的游离自然金、碳酸盐态为金的成矿有利相态,银的氯化银
态、自然银态对成矿具有指示意义; 岩石中金的化学相态特征可指导地球化学找矿,为岩石地球化学
的异常评价提供依据。
2021 Vol. 40 (1): 65-74 [摘要] ( 160 ) [HTML 1KB] [PDF 548KB] ( 615 )
75 崔中良,刘祥云,周家喜
 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为定量探讨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中- 大型铅锌矿床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
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对川滇黔全区和分区断裂构造体系开展了系统分形研究。结果表明: 川滇黔全区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 539 5,其中( 近) SN 向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 239 3,NE 向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 3870,NW 向断裂构造分维值为1. 069 9,( 近) EW 向断裂构造分维值为0. 601 5,说明区域NE 向断裂构造带和( 近) SN 向断裂构造带与铅锌矿床的成矿关系最大; 分区中( 近) SN 向断裂分维值0. 300 0 ~
1. 683 4,NE 向断裂分维值0. 475 5 ~ 1. 652 8,NW 向断裂分维值0. 575 5 ~ 1. 525 4,表明同一方向的断裂构造在不同分区与成矿的密切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 发育中型或大型铅锌矿床的分区或地区应满足两个条件: 即本身分维值较高,利于成矿流体流通、渗透,邻区分维值较低,利于阻挡、封闭成矿流体; 在边长为74. 687 km 的正方形分区中,分维值< 1. 22、1. 22 ~ 1. 38、1. 38 ~ 1. 60、1. 60 ~ 1. 83 的分区发育中型及以上规模铅锌矿床的概率分别为0、20%、33%、70%,发育强度亦呈现递增趋势。综上,在边长为74. 687 km 的正方形分区中,断裂的分维值与中- 大型铅锌矿床的发育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
2021 Vol. 40 (1): 75-92 [摘要] ( 182 ) [HTML 1KB] [PDF 1137KB] ( 831 )
93 李佳桐,单玄龙,赵容生,徐川,白晓晗,沈梦蓉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套保—平安镇地区青三段沉积特征
 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为研究区,结合野外露头及钻测井资料,围绕套保—平安镇地区开展沉积特征研究。对海36 井进行层序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共分为SB1,SB2 和SB3 三个不整合面,识别并划分单井沉积相,在单井沉积相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沉积相展布模式,绘制西部斜坡区沉积体系图。结果表明: ①西部斜坡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 ②套保—平安镇地区的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主要物源来自于西部白城—英台物源,次要物源来自东北部的讷河物源。
2021 Vol. 40 (1): 93-99 [摘要] ( 134 ) [HTML 1KB] [PDF 545KB] ( 759 )
100 武焕平,王祝文,徐方慧,崔裔瞳,于涵
 王府断陷火二段火山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
 为更好地评价王府断陷火二段火山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笔者基于核磁测井T2谱和岩芯压汞实验,采用非线性刻度法划分储层类型,分段构建了各储层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孔隙半径、中值压力等参数,进一步评价了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对Ⅰ类和Ⅱ类储层中的大孔隙( > 33 ms) 采用对数刻度方法,小孔隙( < 33 ms) 采用幂指数刻度方法,对Ⅲ类储层采用幂指数刻度方法,使得T2谱转换的伪毛细管压力曲线与实测毛细管压力曲线吻合得非常好。孔隙半径大、中值压力小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对应的孔隙结构较好,为研究区有利储层。
2021 Vol. 40 (1): 100-106 [摘要] ( 143 ) [HTML 1KB] [PDF 573KB] ( 568 )
107 刘为,邓广君,应明雄,刘峰,段亮
 莺歌海盆地深层超高温超高压天然气勘探新问题及对策
 莺歌海盆地深层超高温超高压领域勘探面临甜点储层分布预测、高阻抗砂岩识别及含气性预测、地震“亮点”型低速泥岩甄别等诸多新的难点问题,针对这些重难点问题开展了地震沉积学、岩石物理和地球物理方法等综合研究,并结合近年勘探新资料,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勘探研究技术流程。结果表明,地震沉积学理论技术指导下精细化的源汇体系分析可提高莺歌海盆地甜点储层预测精度; 高阻抗砂岩储层含气特征为高纵波速度、低密度、高纵波阻抗、低纵横波速比及Ⅰ ~ Ⅱ类AVO异常。多数“低速泥岩”为相对高伽玛、围岩密度接近、低纵波速度、低纵波阻抗、高纵横波速比特征、Ⅳ类AVO 特征,且偏离背景趋势不明显。
2021 Vol. 40 (1): 107-114 [摘要] ( 191 ) [HTML 1KB] [PDF 867KB] ( 782 )
115 连鑫葆,周子琨,张金会,王天琪,翁爱华
 可控源三维反演在繁昌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为研究安徽省繁昌地区岩体分布及地层间的接触关系,确定可能的矿体赋存空间,开展了可控源电磁探测。剖面长度15 km,观测数据为来自两个发射源的电场振幅。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进行三维反演,反演过程中,正演模拟采用考虑场源分布特征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技术。观测数据三维反演模型显示,剖面中段、最南端与最北端呈高阻特征; 靠近中段的两侧呈低阻特征; 整个剖面电阻率呈高- 低阻相间的变化特征。结合地质资料,三维反演的电阻率变化反映了研究区地表白垩系、晚泥盆统、早志留统地层以及深部奥陶系地层广泛发育的特征。结果说明多源单剖面的可控源电场振幅
| Ex | 数据进行三维带源反演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021 Vol. 40 (1): 115-124 [摘要] ( 138 ) [HTML 1KB] [PDF 854KB] ( 442 )
125 王志伟,杨国东,张旭晴,王凤艳,毕晏珲
 高分六号卫星遥感影像不同几何校正方法精度对比研究
 为探究不同几何校正方法对高分六号影像定位精度的影响,笔者分别使用地理国情数据和GPS
数据,对影像进行基于有理函数模型与多项式模型的几何校正,并运用事先布置好的检查点与校正后
影像上的同名地物点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几何校正中,有理函数模型的校正
精度可达3. 0 m ( 1. 5 个像元) ,多项式模型校正精度为4. 0 m ( 2 个像元) ,利用国情数据进行几何校
正的平面位置精度可达4. 9 m ( 2. 5 个像元) ,有理函数模型的校正精度最高,这些校正方法精度结果
满足国家1∶ 100 00 的数字正射影像的实际应用要求。
2021 Vol. 40 (1): 125-130 [摘要] ( 140 ) [HTML 1KB] [PDF 369KB] ( 987 )
131 雷廷,贾军元,田福金,马青山,康建国,于子望
 基于BP 神经网络预测岩石导热系数
 采用光学扫描仪测试了南昌地区出露的主要岩石样品的导热系数,并分析导热系数与孔隙率、
含水率、密度、温度及压力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BP 神经网络的岩石热导率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BP 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相关系数可达0. 993 82,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2021 Vol. 40 (1): 131-139 [摘要] ( 155 ) [HTML 1KB] [PDF 411KB] ( 774 )
140 陈思民,朱建伟,孟庆涛
 基于地震资料的多尺度小波变换识别沉积旋回技术
 为探究基于地震资料的不同尺度小波变换方法下的沉积旋回识别特点,秉承前人运用测井数据连续小波变换进行地层旋回划分的依据和思路,以合成记录标定为桥梁,成功利用地震资料对歧口坳陷古近系沙三段31 砂组进行旋回划分。通过建立理想声波曲线模型,总结了旋回界面和旋回内转换界面与能谱图和不同尺度小波系数曲线对应特征,并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完成旋回划分。同时提取井旁地震道,获得旋回与地震道不同尺度小波系数曲线关系图,总结利用地震资料不同尺度小波变换系数曲线划分旋回最优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利用地震资料大尺度( a100) 小波系数控制旋回界面范围条件下,运用小尺度( a5) 小波系数曲线可进行精细旋回划分,该方法充分发挥了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较好的特点,同时提高了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使得利用地震资料对沉积旋回进行识别更加精细。
2021 Vol. 40 (1): 140-145 [摘要] ( 114 ) [HTML 1KB] [PDF 464KB] ( 539 )
146 师超,姜琦刚,段富治,史鹏飞
 基于Unet + CRF 的GF - 2 土地利用分类
 以国产GF - 2 为数据源,使用自制影像标签,对长春市宽城区部分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提出将传统的Unet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全连接条件随机场( CRF) 结合的方法,并与Segnet 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Unet + CRF 分类方法的Kappa 系数达到0. 711,F1 - score 达到0. 795,具有较好的精度,与真实地物具有高度一致性。
2021 Vol. 40 (1): 146-153 [摘要] ( 83 ) [HTML 1KB] [PDF 1122KB] ( 840 )
154 陆百慧,陈圣波
 基于GF - 1 影像的内蒙开鲁县玉米虫害程度划分
及成因分析
 为监测2018 年内蒙古开鲁县玉米虫害发生程度,利用虫害爆发一周后的GF - 1 遥感影像提取
玉米种植范围,结合对植被茂密稀疏变化敏感的重归一化植被指数( RDVI) ,采用RDVI 均值和标准
差来反映玉米受虫害胁迫后生长变化情况,通过设置标准化阈值,利用决策树方法对玉米所受虫害胁
迫程度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基于RDVI 划分玉米受害程度总体精度可达75%,说明RDVI 可作为监
测玉米受虫害迫害程度的指标。此外,通过分析开鲁地区生境因素,发现高温干旱的气象条件及较大
的虫源基数是该地区玉米受虫害严重的重要原因。
2021 Vol. 40 (1): 154-160 [摘要] ( 176 ) [HTML 1KB] [PDF 789KB] ( 645 )
161 张青锁,于松晖,徐郅杰
 应用短基线集技术监测河南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
 为研究河南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特征和成因,应用短基线集技术获取地表形变数据,总结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地面沉降与地质环境因素关系。结果显示: 2014—2016 年研究区均是沉降区,大部分属于地面沉降严重程度较低的地区,局部沉降较严重。最大沉降速率114. 85 mm/a,划分出8 个重点沉降区。研究区地面沉降最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量开采,地面沉降还受到区域构造活动、软弱土层分布、城镇化发展和矿业资源开发等因素影响。
2021 Vol. 40 (1): 161-168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1488KB] ( 561 )
169 于仕达,张延军,李云峰
 安庆市某地区液化场地判别研究
 为探明安庆市部分地区的液化情况,以现有的区域工程地质调查资料为依据,依照中国目前国家规范的液化判别方法,对安庆市的宜秀区、迎江区、大观区和怀宁县超820 km2 区域地表至20 m深度内的饱和砂土层、粉砂层和粉土层等土层进行液化判别。结果表明: 27 个工程钻孔中,有10 个判别结果为液化; 15 个静力触探孔中,有14 个判别结果为液化。实际工程中应对砂土液化可能造成的地基液化沉陷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1 Vol. 40 (1): 169-174 [摘要] ( 130 ) [HTML 1KB] [PDF 634KB] ( 615 )
175 苏刚,秦胜伍,乔双双,扈秀宇,陈阳,车文超
 基于Stacking 集成学习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以四川省雅江县为例
 为给四川省雅江县提供直观准确的泥石流易发性图,将四川省雅江县作为研究区,选用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年平均降雨、到河流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地形
湿度指数、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及土壤类型12 个评价因子,利用Stacking 集成学习框架,结合支持
向量机、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建立了一种多模型融合的泥石流预测模型。通过ROC 曲线验证了模
型的准确性,得出Stacking 融合模型、随机森林、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成功率分别是98. 1%、96. 1%、94. 5%、93. 4%,预测率分别是95. 5%、91. 6%、90. 6%、89. 7%。结果表明:Stacking 融合模型精度最高,最适合用于雅江县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2021 Vol. 40 (1): 175-184 [摘要] ( 169 ) [HTML 1KB] [PDF 720KB] ( 668 )
185 赵熠,张延军,邓浩,倪金
 大连某围填海造陆场地碎石土性质及地表变形计算
 以大连某围填海场地作为研究区,对该区域地表变形进行计算研究。收集钻孔地质资料及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碎石土性质参数,利用MIDAS GTS NX 建立场地的三维地质模
型,结合FLAC3D 对场地施加预设荷载的变形进行分析,并通过规范法计算地表变形。结果表明: 场
地地表变形的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接近,最大变形量接近100 mm,均满足场地工后沉降控
制标准。
2021 Vol. 40 (1): 185-192 [摘要] ( 174 ) [HTML 1KB] [PDF 527KB] ( 690 )
193 史冬岩,张坤,张玉鹏,高勇,唐伟,吕明奇,石金国
 因子分析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的应用:
以大兴安岭北段呼中地区为例
 笔者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呼中地区1∶ 20 000 土壤测量Au、Ag、Cu、Pb、Zn、Mo、As、Bi 等8
种热液元素标准化后的978 件样品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得到3 个特征值> 1 的主因子( Cu -
Pb - Zn - Ag; Au - Mo; Bi - As) ,但不能合理做地质解释; 经过最大方差法的因子旋转后,得到3 个新的主因子( Ag - Pb - Zn; Cu - Mo - Bi; Au - As) ,在地质解译上更具优势。新的主因子组合指示研究区内存在一热液系统,从含矿热液中心到远端,自南向北依次有高、中、低温元素沉淀,在工程查证中见到相应元素的矿化体产出。同时根据因子得分值与地质体的关系( 主因子强度空间平面分布图) ,将成矿时间界定在早侏罗世与晚侏罗世之间。
2021 Vol. 40 (1): 193-202 [摘要] ( 161 ) [HTML 1KB] [PDF 668KB] ( 464 )
203 马佳敏,杨月稳,王建国,李红
 基于多光谱的兴城土壤与母岩继承关系研究
 为优化区域农业生产力空间布局,精准识别不同地质区域的农业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利用光谱对比的方法,对兴城地区土壤与母岩开展农业地质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 兴城地区绥中花岗岩范围内的土壤中97. 69%为棕壤,绥中花岗岩和棕壤的空间分布相对一致,测定二者的光谱曲线,发现吸收峰位置相同且光谱曲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可以得出该地区棕壤与绥中花岗岩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的结论; 通过对二者矿物光谱特征的研究,可推测兴城地区棕壤和绥中花岗岩中的矿物成分具有一致性特征。
2021 Vol. 40 (1): 203-209 [摘要] ( 282 ) [HTML 1KB] [PDF 586KB] ( 709 )
210 刘彪,苏红时,刘兆煐,宋微,国营,吕聪
 东北某城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O3污染特征,笔者统计了东北地区某典型城市2018—2019 年O3、NOx、颗粒物和VOCs 等监测数据,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手段,对城市近地区域O3污染特征与空气中颗粒物、NOx、VOCs 等之间的联系及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该城市O3污染浓度年度变化呈“单峰型”,O3 - 8h 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 春季> 秋季> 冬季; 在24 h 范围内,NOx的浓度变化趋向于“双峰型”变化,与O3浓度在8 时至18 时呈现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颗粒物浓度月变化趋势呈现“双峰型”变化,与O3浓度大致呈现负相关关系; O3生成潜势量表现为烯烃> 烷烃> 芳香烃。对该典型城市的O3污染控制,应该以控制道路交通源为主。
2021 Vol. 40 (1): 210-217 [摘要] ( 167 ) [HTML 1KB] [PDF 447KB] ( 508 )
218 吴旭影,张延军,于华岩,韦兰屹,程子朗
 基于GIS 与信息熵的长春市城市用地演变特征研究
 选取长春市2009—2018 年城市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均衡度,从城市用地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长春市2009—2018 年城市用地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①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长春市城市用地总量及年均增长率均显著偏高。②长春市城市用地呈缓慢增长趋势,用地类型除其他土地面积略有下降,各类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工业用地增速最快。③信息熵结果显示长春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逐渐趋于稳定。④公园与绿地面积偏小,其占比有待提高。⑤长春市各区人均用地面积差异较大,特别是公园与绿地,除南关区符合国家标准以外,其
他各区人均面积均偏小。
2021 Vol. 40 (1): 218-228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499KB] ( 779 )
 

最 新 动 态

 
 
世界地质(中文版)获“2016年度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奖
网站开通及严正声明
                  更多 
 

友 情 链 接

 
 
   中国知网(CNKI)
   万方数据库
                  更多 
 
版权所有 © 《世界地质》编辑部
地址: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邮编:130026 电话:0431-8850258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